張勝洪
【摘 要】近年來,我國養豬業發展迅猛,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工廠化程度逐漸提高,污染物也在急劇增長。實現發展與環保的協調,必須采用先進的糞污處理技術。文中,作者從技術角度分析了各種污物處理方式。
【關鍵詞】畜牧業;污物處理;技術
分析統計資料可知,我國的養豬業污物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遠超工業固體的污物排放量,養豬廢水對土地的影響較大。目前,人們普遍沒有認識到控制養豬業污物生產的重要性,受環保意識淡薄與養豬經濟效益的影響,在實際生產中養豬業廢物沒有得到有效處理。要實現養豬業的長遠發展,必須采用先進技術無害化處理養豬場的糞污,提高糞污的再利用價值。
一、規模化養豬場糞污處理現狀
我國的生豬養殖已經由傳統的散養模式向規模養殖模式轉變,規模養殖的快速發展,在為社會提供大量優質畜產品的同時,也生產出大量糞污和廢棄物,對周邊環境的自我調節能力提出巨大挑戰。
養豬場的污水是高濃度的有機污水,不能按照常規辦法進行處理。常規處理的投資額較大,處理工藝復雜,中間管理環節較多,并且運行過程中對動力的要求也較高,這些因素都導致了養豬場污水處理成本太高。要實現養豬場糞污的有效處理,必須改進處理工藝,降低處理費用,簡化處理流程。筆者通過調研得知,養豬場糞污對農村生活環境與水源質量有很大影響,是空氣污染和水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并且,養豬場糞污處理不及時,對人畜健康帶來威脅,制約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提高養豬場糞污處理的有效性,已成為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因素。
我國目前采用的養豬場糞污處理方式是厭氧發酵,但是因為發酵器的保溫效果和密閉性較差,運行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得不到保障。有些養豬場采用干稀分離的方式處理糞污,干糞直接打包售賣,廢水、尿液以及雨水結果簡單處理后直接向外排放。這種方式的處理效果差,并沒有達到環保標準。
二、養豬場糞污的危害
豬糞污中蘊含有大量的氮磷元素、微生物、藥物以及各種殘留的飼料添加劑。未經處理的糞污投入大自然后,會逐漸滲入到水和土壤中,使得水中細菌含量大大增加,硝酸鹽、磷、亞硝酸鹽等重金屬含量超標,土壤與水源質量下降。
糞污長期堆放后,會發生分解反應,產生有毒的硫化氫、氨氣、乙醛和甲硫醇等,在污染水源與土壤的同時,也給人類健康和牲畜健康帶來威脅。養豬場長期處于糞污環境中,空氣中細菌較多,牲畜患病率增加,對養豬場的經濟效益也有一定影響。
三、糞污處理工程
治理養豬場糞污,需結合養豬場的自身實際,以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以及綜合利用為原則,分離雨污、干濕,對糞污進行二次厭氧發酵處理;改善養豬場的排水系統,建設沉渣池、干糞堆放處、沼液總儲池等基礎設施;對養豬場進行綠化,發展循環農業,實現對糞污的綜合治理,以達到養豬場糞污零排放的目標。
(一)處理固體糞便。人工收集養豬場糞便,將沖洗過后的糞便放置在沉渣池中,沉積后進行打包。將打包后的糞便進行堆肥發酵處理,然后售賣給蔬菜養殖、苗圃以及稻田戶等。
(二)處理尿液與污水。分流養豬場的尿液與污水,經過二次厭氧發酵處理后,把雨水從排水系統中排出;剩余的尿液和污水導入沼氣池進行厭氧發酵。發酵產生的沼氣為養豬場提供生活生產用能。沼液用水泵抽到分儲池中,作為農作物的有機肥使用。
(三)糞污治理主要工程。第一,修建雨水溝。雨水溝能夠實現雨污分離,降低污水處理規模。污水溝的坡度根據養豬場的地形確定,一般情況為1.5%,雨水可以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湖泊中。第二,規劃干糞的堆放。干糞在售賣之前要進行短期發酵,所以需要規劃干糞堆放位置。干糞堆放面積由養豬場規模和干糞量決定。干糞堆放處的地面需要進行全部硬化,以防周圍土地受到污染。在干糞堆放處的周圍建設收集溝,將收集到的浸出液引入沼氣池。第三,修剪沉渣池。在沉渣池中對糞便進行沖洗,靜置后對池底的糞便和固體物質進行再次收集。沉渣池數量與養豬場規模有關,在建設時要充分考慮養豬場的糞污處理量。第四,修建沼氣池。尿液和廢水在沼氣池中進行厭氧發酵,發酵產生的沼氣可以用于養豬場的生產生活,降低其他能源的使用量,進而降低養豬成運行成本。第五,修建沼液總儲池。將發酵處理過后的沼液引入沼液總儲池中,總儲池的數量和規模根據沼液量確定。沼氣池和沼液總儲池之后通過水泥管道連接。為了保障總儲池的安全,必須對總儲池進行全面硬化,并在四周安裝水泥柱鐵網,增強總儲池的抗拉伸能力。第六,修建沼液分儲池。分池建設在農業生產基地,用于存儲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沼液。分儲池的頂部使用預制板蓋板。第七,對養豬場進行綠化。在養豬場內部和周圍種植樹木,花草,不僅可以降低空氣中的毒氣含量,還能降低養豬場異味,優化養豬場工作環境。
四、政策扶持養豬場糞污處理
養豬場糞污處理,不僅需要場主的主動配合,還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
政府應建立糞污處理財政補貼機制,在原有的基礎設施建設補貼的基礎上,增加產品補貼,實現糞污處理補貼從建前向建后使用延續。通過養豬場糞污處理工程的先建后補政策,提高養豬場主處理糞污的積極性。對于環境敏感地區,政府應限制養豬場的數量,鼓勵減少大型養豬場,建立種養一體化機制。在為養豬場劃分用地時,要將糞污處理用地一并考慮進去。政府應引導成立專門的糞污處理公司,制定合理的糞污處理收費標準,保障養豬場和糞污處理企業的利益,形成新的糞污處理模式。
此外,政府還應建立沼氣工程監督機制,定期檢查養豬場的沼氣工程運行情況。未被使用的沼渣沼液必須進行處理,降低沼渣沼液的危害性,以免出現二次污染。
五、結語
要實現養豬場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把糞污處理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根據養豬場所處地理環境,結合自身發展需要和發展特點,選擇糞污處理方式。例如選擇農牧結合方式、糞污還田方式或者沼氣處理方式等。各種糞污處理方式可以有效結合,形成適合養豬場長遠發展的運行模式。在對養豬場進行改造時,采取防治并舉的發展戰略,實現養豬業的循環發展模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