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匯云
摘 要:該文針對中考物理學科的備考,首先應該從兩年教材的整體結構出發,統攬全局,形成整體的知識框架,然后再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做到既全面,又深入,這樣就可以在短暫的復習時間里取得最佳效果,使中考備考做到輕松、高效。
關鍵詞:中考備考 輕松 高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b)-0197-02
中考備考是一個艱辛的過程,面對眼花繚亂的題海,怎樣讓學生的復習變的輕松、高效是永恒的主題,也是長期戰斗在一線教師共同的期盼。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思考,把以下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懇請各位專家和同仁批評指正。
1 歸納方法,巧妙處理圖象題
初中物理中有不少的圖象題,結合教材,簡要列舉如下幾個圖象:路程、時間圖象表示速度;質量、體積圖象表示密度;電壓、電流圖象表示電阻。在這些圖象中所表示的物理量的大小如何比較呢?同學們一般會根據圖象給出的數據進行計算,得出相應的物理量的大小關系。
舉例說明:
a、b兩直線分別是兩電阻的電壓和電流關系的圖象,
由圖可知兩電阻的大小關系是?
解析:
分別在a、b兩直線上取一個點,然后根據公式
計算出Ra=20Ω;Rb=10Ω,所以Ra>Rb。
有的圖象題沒有具體的數據,有沒有不通過計算也能把a、b的電阻大小關系比較出來的方法?同學們結合數學知識可以根據橫坐標相同,比較縱坐標的數據大小;或者根據縱坐標相同,比較橫坐標數據大小的方法,再結合物理公式推出相應物理量的大小。
舉例說明:
a、b兩直線分別是兩電阻的電壓和電流關系的圖像,
由圖可知兩電阻的大小關系是?
解析:
作如圖的輔助線,可以得到兩電阻的電流相同時,a的電壓比b的電壓大,所以根據公式可知Ra>Rb 。
或者作如圖的輔助線,可以得到兩電阻的電壓相同時,
a的電流比b的電流小,所以根據公式可知Ra>Rb 。
有沒有更簡潔的方法?面對目前的教育現狀,學生在繁重的學業負擔下,特別是中考總復習階段教師要深入的研究教學,幫助學生歸納和提升,讓學生從繁重的學習任務中解脫出來,同時又提高效率,我覺得可以在備考階段幫助學生作如下總結。
首先根據橫縱坐標所給定的物理量確定要比較的物理量的公式;其次觀察圖象看哪一個圖象更靠近公式中的分子所表示的物理量;最后得出結論:哪個圖象靠近公式中分子就是哪個大。
舉例說明:
比較下列圖象所表示的物理量的大小關系。
解析:根據可知,左圖a靠近U(公式中的分子),所以Ra>Rb 。
右圖d靠近U(公式中的分子),所以Rd>Rc。
解析:根據可知,左圖甲靠近s(公式中的分子),所以V甲>V乙 。
右圖丁靠近s(公式中的分子),所以V丁>V丙。
解析:根據可知,左圖1靠近m(公式中的分子),所以ρ1>ρ2 。
右圖4靠近m(公式中的分子),所以ρ4>ρ3 。
題目所給圖象只有這樣兩種(橫縱坐標交換位置),所以根據這一方法學生可以快速準確的掌握初中物理中的這類圖象題,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高效!
2 融會貫通,智慧處理類似題
伏安法是初中物理電學實驗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測電阻和電功率,兩個實驗的設計和步驟都一樣,區別在于原理分別為 和,下面就伏安法測電阻的相關考點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測電阻的考題主要是兩類,一類是定值電阻的測量,另一類是小燈泡電阻的測量,其原理是相同的,都是,注意提醒學生不是歐姆定律,而是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電路設計分別是:
相同點:
(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于電阻最大值處。
(2)電路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相同的,即保護電路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改變定值阻或小燈泡兩端的電壓)。
(3)實物圖需要補充的導線基本都是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的連接,電流表和電壓表都應“正進負出”并選擇合適的量程,滑動變阻器上面的兩個接線柱可以任意連接,下面的接線柱確定電阻的大小變化,根據題目要求選擇正確的接線柱。
(4)電路故障的判斷:如果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無示數,與電壓表并聯的用電器斷路;如果電流表有示數,電壓表無示數,與電壓表并聯的用電器短路。
(5)閉合開關,電流表和電壓表有示數但都很小,且看不到小燈泡發光,其原因是滑動變阻電阻接入電路的電阻太大。
(6)閉合開關,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電流表和電壓表有示數但都很小,其原因是電源電壓太小。
(7)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時發現電流表示數變大時,電壓表示數卻變小,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電壓表與滑動變阻器并聯了。
(8)如果電源電壓為6 V,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3.8 V,而電壓表的0~15 V的量程已壞,只有0~3 V的量程是好的,則應該如何完成實驗,此時就應該根據串聯分壓的特點,燈泡正常發光時電壓為3.8 V,則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就為2.2 V,所以把電壓表并聯在滑動變阻器兩端就解決問題。
區別:
(1)定值電阻我們應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得到待測電阻的阻值,目的是為了減小誤差。
(2)燈泡的電阻不能求平均值,因為燈泡的電阻在實際測量過程中會發生變化,因此算出每一個測量值是不同的,求平均值無意義,題中一般只會求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那就只要取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壓值和電流值進行計算,或要求指定電壓值所對應的電阻是多少?那就取指定的電壓值和相對應的電流值進行計算。
(3)既然燈泡的電阻發生了變化,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這是學生失分率最高的一個考點,學生經常寫電壓或電流等答案,因為學生只簡單的看實驗數據電壓變了或電流變了,對應的電阻也變了,所以得出錯誤的結論。學生往往不會聯系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原因,這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電阻大小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其大小只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有關,與電壓、電流無關,而實驗中燈絲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都沒變,那電阻的變化只可能是溫度的變化引起的,而事實上也的確是溫度變化引起的,因為小燈泡發光時溫度升高導致電阻變大。
(4)如涉及到圖象題,則定值電阻的圖象就是一條直線,而小燈泡的電阻考慮電阻隨溫度變化則是一條曲線,且曲線應該越來越靠近電壓,因為燈泡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變大。
在當今學生任務繁重的學習環境下,要保證教學質量不斷上升,教師就應該結合教學實際,不斷開發可行的實用的教學資源,為我們的教學服務,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以上兩個案例只是我個人從事教學工作的一點體會,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位專家、同行批評指正,以便不斷完善,從而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一點幫助!
備戰中考,許多教師憂慮,許多學生心焦,許多家長茫然。為了中考勝利,學生在找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徑,家長在求子女成才的靈丹妙藥。我想,教師要尋輕松、高效的復習方法,教學無止境,需要教師不斷的潛心研究,既服務了學生,也錘煉了自我,讓我們在教學路上一同前行!
參考文獻
[1] 課程教材研究所.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教育部.物理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endprint
摘 要:該文針對中考物理學科的備考,首先應該從兩年教材的整體結構出發,統攬全局,形成整體的知識框架,然后再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做到既全面,又深入,這樣就可以在短暫的復習時間里取得最佳效果,使中考備考做到輕松、高效。
關鍵詞:中考備考 輕松 高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b)-0197-02
中考備考是一個艱辛的過程,面對眼花繚亂的題海,怎樣讓學生的復習變的輕松、高效是永恒的主題,也是長期戰斗在一線教師共同的期盼。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思考,把以下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懇請各位專家和同仁批評指正。
1 歸納方法,巧妙處理圖象題
初中物理中有不少的圖象題,結合教材,簡要列舉如下幾個圖象:路程、時間圖象表示速度;質量、體積圖象表示密度;電壓、電流圖象表示電阻。在這些圖象中所表示的物理量的大小如何比較呢?同學們一般會根據圖象給出的數據進行計算,得出相應的物理量的大小關系。
舉例說明:
a、b兩直線分別是兩電阻的電壓和電流關系的圖象,
由圖可知兩電阻的大小關系是?
解析:
分別在a、b兩直線上取一個點,然后根據公式
計算出Ra=20Ω;Rb=10Ω,所以Ra>Rb。
有的圖象題沒有具體的數據,有沒有不通過計算也能把a、b的電阻大小關系比較出來的方法?同學們結合數學知識可以根據橫坐標相同,比較縱坐標的數據大小;或者根據縱坐標相同,比較橫坐標數據大小的方法,再結合物理公式推出相應物理量的大小。
舉例說明:
a、b兩直線分別是兩電阻的電壓和電流關系的圖像,
由圖可知兩電阻的大小關系是?
解析:
作如圖的輔助線,可以得到兩電阻的電流相同時,a的電壓比b的電壓大,所以根據公式可知Ra>Rb 。
或者作如圖的輔助線,可以得到兩電阻的電壓相同時,
a的電流比b的電流小,所以根據公式可知Ra>Rb 。
有沒有更簡潔的方法?面對目前的教育現狀,學生在繁重的學業負擔下,特別是中考總復習階段教師要深入的研究教學,幫助學生歸納和提升,讓學生從繁重的學習任務中解脫出來,同時又提高效率,我覺得可以在備考階段幫助學生作如下總結。
首先根據橫縱坐標所給定的物理量確定要比較的物理量的公式;其次觀察圖象看哪一個圖象更靠近公式中的分子所表示的物理量;最后得出結論:哪個圖象靠近公式中分子就是哪個大。
舉例說明:
比較下列圖象所表示的物理量的大小關系。
解析:根據可知,左圖a靠近U(公式中的分子),所以Ra>Rb 。
右圖d靠近U(公式中的分子),所以Rd>Rc。
解析:根據可知,左圖甲靠近s(公式中的分子),所以V甲>V乙 。
右圖丁靠近s(公式中的分子),所以V丁>V丙。
解析:根據可知,左圖1靠近m(公式中的分子),所以ρ1>ρ2 。
右圖4靠近m(公式中的分子),所以ρ4>ρ3 。
題目所給圖象只有這樣兩種(橫縱坐標交換位置),所以根據這一方法學生可以快速準確的掌握初中物理中的這類圖象題,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高效!
2 融會貫通,智慧處理類似題
伏安法是初中物理電學實驗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測電阻和電功率,兩個實驗的設計和步驟都一樣,區別在于原理分別為 和,下面就伏安法測電阻的相關考點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測電阻的考題主要是兩類,一類是定值電阻的測量,另一類是小燈泡電阻的測量,其原理是相同的,都是,注意提醒學生不是歐姆定律,而是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電路設計分別是:
相同點:
(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于電阻最大值處。
(2)電路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相同的,即保護電路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改變定值阻或小燈泡兩端的電壓)。
(3)實物圖需要補充的導線基本都是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的連接,電流表和電壓表都應“正進負出”并選擇合適的量程,滑動變阻器上面的兩個接線柱可以任意連接,下面的接線柱確定電阻的大小變化,根據題目要求選擇正確的接線柱。
(4)電路故障的判斷:如果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無示數,與電壓表并聯的用電器斷路;如果電流表有示數,電壓表無示數,與電壓表并聯的用電器短路。
(5)閉合開關,電流表和電壓表有示數但都很小,且看不到小燈泡發光,其原因是滑動變阻電阻接入電路的電阻太大。
(6)閉合開關,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電流表和電壓表有示數但都很小,其原因是電源電壓太小。
(7)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時發現電流表示數變大時,電壓表示數卻變小,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電壓表與滑動變阻器并聯了。
(8)如果電源電壓為6 V,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3.8 V,而電壓表的0~15 V的量程已壞,只有0~3 V的量程是好的,則應該如何完成實驗,此時就應該根據串聯分壓的特點,燈泡正常發光時電壓為3.8 V,則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就為2.2 V,所以把電壓表并聯在滑動變阻器兩端就解決問題。
區別:
(1)定值電阻我們應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得到待測電阻的阻值,目的是為了減小誤差。
(2)燈泡的電阻不能求平均值,因為燈泡的電阻在實際測量過程中會發生變化,因此算出每一個測量值是不同的,求平均值無意義,題中一般只會求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那就只要取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壓值和電流值進行計算,或要求指定電壓值所對應的電阻是多少?那就取指定的電壓值和相對應的電流值進行計算。
(3)既然燈泡的電阻發生了變化,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這是學生失分率最高的一個考點,學生經常寫電壓或電流等答案,因為學生只簡單的看實驗數據電壓變了或電流變了,對應的電阻也變了,所以得出錯誤的結論。學生往往不會聯系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原因,這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電阻大小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其大小只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有關,與電壓、電流無關,而實驗中燈絲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都沒變,那電阻的變化只可能是溫度的變化引起的,而事實上也的確是溫度變化引起的,因為小燈泡發光時溫度升高導致電阻變大。
(4)如涉及到圖象題,則定值電阻的圖象就是一條直線,而小燈泡的電阻考慮電阻隨溫度變化則是一條曲線,且曲線應該越來越靠近電壓,因為燈泡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變大。
在當今學生任務繁重的學習環境下,要保證教學質量不斷上升,教師就應該結合教學實際,不斷開發可行的實用的教學資源,為我們的教學服務,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以上兩個案例只是我個人從事教學工作的一點體會,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位專家、同行批評指正,以便不斷完善,從而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一點幫助!
備戰中考,許多教師憂慮,許多學生心焦,許多家長茫然。為了中考勝利,學生在找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徑,家長在求子女成才的靈丹妙藥。我想,教師要尋輕松、高效的復習方法,教學無止境,需要教師不斷的潛心研究,既服務了學生,也錘煉了自我,讓我們在教學路上一同前行!
參考文獻
[1] 課程教材研究所.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教育部.物理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endprint
摘 要:該文針對中考物理學科的備考,首先應該從兩年教材的整體結構出發,統攬全局,形成整體的知識框架,然后再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做到既全面,又深入,這樣就可以在短暫的復習時間里取得最佳效果,使中考備考做到輕松、高效。
關鍵詞:中考備考 輕松 高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b)-0197-02
中考備考是一個艱辛的過程,面對眼花繚亂的題海,怎樣讓學生的復習變的輕松、高效是永恒的主題,也是長期戰斗在一線教師共同的期盼。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思考,把以下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懇請各位專家和同仁批評指正。
1 歸納方法,巧妙處理圖象題
初中物理中有不少的圖象題,結合教材,簡要列舉如下幾個圖象:路程、時間圖象表示速度;質量、體積圖象表示密度;電壓、電流圖象表示電阻。在這些圖象中所表示的物理量的大小如何比較呢?同學們一般會根據圖象給出的數據進行計算,得出相應的物理量的大小關系。
舉例說明:
a、b兩直線分別是兩電阻的電壓和電流關系的圖象,
由圖可知兩電阻的大小關系是?
解析:
分別在a、b兩直線上取一個點,然后根據公式
計算出Ra=20Ω;Rb=10Ω,所以Ra>Rb。
有的圖象題沒有具體的數據,有沒有不通過計算也能把a、b的電阻大小關系比較出來的方法?同學們結合數學知識可以根據橫坐標相同,比較縱坐標的數據大小;或者根據縱坐標相同,比較橫坐標數據大小的方法,再結合物理公式推出相應物理量的大小。
舉例說明:
a、b兩直線分別是兩電阻的電壓和電流關系的圖像,
由圖可知兩電阻的大小關系是?
解析:
作如圖的輔助線,可以得到兩電阻的電流相同時,a的電壓比b的電壓大,所以根據公式可知Ra>Rb 。
或者作如圖的輔助線,可以得到兩電阻的電壓相同時,
a的電流比b的電流小,所以根據公式可知Ra>Rb 。
有沒有更簡潔的方法?面對目前的教育現狀,學生在繁重的學業負擔下,特別是中考總復習階段教師要深入的研究教學,幫助學生歸納和提升,讓學生從繁重的學習任務中解脫出來,同時又提高效率,我覺得可以在備考階段幫助學生作如下總結。
首先根據橫縱坐標所給定的物理量確定要比較的物理量的公式;其次觀察圖象看哪一個圖象更靠近公式中的分子所表示的物理量;最后得出結論:哪個圖象靠近公式中分子就是哪個大。
舉例說明:
比較下列圖象所表示的物理量的大小關系。
解析:根據可知,左圖a靠近U(公式中的分子),所以Ra>Rb 。
右圖d靠近U(公式中的分子),所以Rd>Rc。
解析:根據可知,左圖甲靠近s(公式中的分子),所以V甲>V乙 。
右圖丁靠近s(公式中的分子),所以V丁>V丙。
解析:根據可知,左圖1靠近m(公式中的分子),所以ρ1>ρ2 。
右圖4靠近m(公式中的分子),所以ρ4>ρ3 。
題目所給圖象只有這樣兩種(橫縱坐標交換位置),所以根據這一方法學生可以快速準確的掌握初中物理中的這類圖象題,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高效!
2 融會貫通,智慧處理類似題
伏安法是初中物理電學實驗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測電阻和電功率,兩個實驗的設計和步驟都一樣,區別在于原理分別為 和,下面就伏安法測電阻的相關考點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測電阻的考題主要是兩類,一類是定值電阻的測量,另一類是小燈泡電阻的測量,其原理是相同的,都是,注意提醒學生不是歐姆定律,而是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電路設計分別是:
相同點:
(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于電阻最大值處。
(2)電路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相同的,即保護電路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改變定值阻或小燈泡兩端的電壓)。
(3)實物圖需要補充的導線基本都是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的連接,電流表和電壓表都應“正進負出”并選擇合適的量程,滑動變阻器上面的兩個接線柱可以任意連接,下面的接線柱確定電阻的大小變化,根據題目要求選擇正確的接線柱。
(4)電路故障的判斷:如果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無示數,與電壓表并聯的用電器斷路;如果電流表有示數,電壓表無示數,與電壓表并聯的用電器短路。
(5)閉合開關,電流表和電壓表有示數但都很小,且看不到小燈泡發光,其原因是滑動變阻電阻接入電路的電阻太大。
(6)閉合開關,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電流表和電壓表有示數但都很小,其原因是電源電壓太小。
(7)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時發現電流表示數變大時,電壓表示數卻變小,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電壓表與滑動變阻器并聯了。
(8)如果電源電壓為6 V,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3.8 V,而電壓表的0~15 V的量程已壞,只有0~3 V的量程是好的,則應該如何完成實驗,此時就應該根據串聯分壓的特點,燈泡正常發光時電壓為3.8 V,則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就為2.2 V,所以把電壓表并聯在滑動變阻器兩端就解決問題。
區別:
(1)定值電阻我們應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得到待測電阻的阻值,目的是為了減小誤差。
(2)燈泡的電阻不能求平均值,因為燈泡的電阻在實際測量過程中會發生變化,因此算出每一個測量值是不同的,求平均值無意義,題中一般只會求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那就只要取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壓值和電流值進行計算,或要求指定電壓值所對應的電阻是多少?那就取指定的電壓值和相對應的電流值進行計算。
(3)既然燈泡的電阻發生了變化,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這是學生失分率最高的一個考點,學生經常寫電壓或電流等答案,因為學生只簡單的看實驗數據電壓變了或電流變了,對應的電阻也變了,所以得出錯誤的結論。學生往往不會聯系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原因,這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電阻大小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其大小只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有關,與電壓、電流無關,而實驗中燈絲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都沒變,那電阻的變化只可能是溫度的變化引起的,而事實上也的確是溫度變化引起的,因為小燈泡發光時溫度升高導致電阻變大。
(4)如涉及到圖象題,則定值電阻的圖象就是一條直線,而小燈泡的電阻考慮電阻隨溫度變化則是一條曲線,且曲線應該越來越靠近電壓,因為燈泡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變大。
在當今學生任務繁重的學習環境下,要保證教學質量不斷上升,教師就應該結合教學實際,不斷開發可行的實用的教學資源,為我們的教學服務,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以上兩個案例只是我個人從事教學工作的一點體會,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位專家、同行批評指正,以便不斷完善,從而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一點幫助!
備戰中考,許多教師憂慮,許多學生心焦,許多家長茫然。為了中考勝利,學生在找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徑,家長在求子女成才的靈丹妙藥。我想,教師要尋輕松、高效的復習方法,教學無止境,需要教師不斷的潛心研究,既服務了學生,也錘煉了自我,讓我們在教學路上一同前行!
參考文獻
[1] 課程教材研究所.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教育部.物理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