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
摘 要 高校思政課教師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知社情、曉民情、政治立場堅定、滿懷愛黨愛國激情、擁有豐富教學素材的思政課師資隊伍的必要途徑和強力舉措。筆者從總結本校八年開展該實踐活動入手,提出一些思考性意見,期能為促進該項工作盡點綿薄之力。
【關鍵詞】高效;思政課教師;社會實踐;探索
為貫徹落實好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社科〔2008〕5號)等文件精神,不斷豐富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養培訓的方式和途徑,從09年起,我校堅持組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教育,取得了豐碩成果,亦從中引發出思考。
1 我校開展思政課教師暑期社會實踐的主要特色
2.1 以紅色資源參觀考察為主線,堅定理想信念教育的出發點
09年重上“井岡山”,10年追尋黨的足跡“上海一大”, 11年沐浴 “延安精神”,12年不忘抗戰入“滇西”,13年弘揚“西柏坡”精神,14年走復興之路進北京,15年感受改革開放看廣東,16年考察西昌彝族地區改革開放后的發展現狀。這一系列圍繞紅色資源參觀考察活動,旨在幫助教師不斷深化思想認識、堅定政治信念。
2.2 以多種形式激發熱情,促進深化體驗
在考察中,堅持突出激發老師們熱情、促進深化體驗。10年華西村聆聽吳仁寶的報告并走訪村民、在浦東新區開展現場調查;11年在黃河壺口高歌《保衛黃河》、在“七大”舊址中央大禮堂內宣誓明志;12年“滇西”為抗戰捐軀將士進獻了花圈并走訪了兩位抗戰老兵;13年在西柏坡現場學習胡錦濤在西柏坡講話并全體宣誓;14年到北大交流聽講座;15年走進深圳第一村——南嶺村;16年進入彝族博物館和彝民家中。通過現場主動參與、行思結合,及時消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好效果,改變被動參與。
2.3 以高度重視造氛圍,領導親自參與
每次出發前,學校分管領導均出席社會實踐出征儀式并授旗。13年、14年校黨委副書記賈璋煒隨隊,這不僅無聲強化了社會實踐的嚴肅認真,更體現了關心教師在實踐中的生活、掌控了實踐中的實情,并鼓舞了教師們的干勁。因為領導重視,每次實踐都精心籌劃組織,設有領隊、組長、副組長、財經組、后勤組、攝像組、資料組、新聞組等,做到分工具體、職責明確、分工協作,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強化了團隊意識和團結與服從。
2.4 以宣傳報道促影響,全校分享延伸教育
從11年起,新聞報道組及時把社會實踐中的活動感受傳回學校網站專題宣傳報道。實踐結束后,組織專題匯報會,展出圖片展板,每位教師要提交社會實踐報告,14年還匯編成教師社會實踐報告冊,使實踐中的點點滴滴都匯集起來,讓全校師生分享感受,拓寬了社會實踐活動教育的空間,增強其影響力,也使參與實踐的老師們置于大家的監督之中。
2 我校思政課教師暑期社會實踐的主要成果
2.1 拓寬了教師的視野
社會實踐讓老師們走出去,身臨其境,現場感受,耳聞目睹,深入直觀地了解了當今中國一些地區發展的現實和改革開放的成就,豐富了感性認識,深化了理性認識。改變了過去照本宣科,脫離實際,機械教條,案例貧乏,內容單調,與時代脫節,缺乏現實感和時代感等的枯燥說教現象,大大增強了教學效果。
2.2 堅定了教師的信念
通過實踐,眼觀腦思,對國情、對歷史與現狀、對發展成果與巨大變化有了直感,而更深刻地理解了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科學論斷,思想上有了一個從理論上接受到實踐中“真信”的發展過程。老師們把“真信”轉化為“真教”,改變了過去教學底氣不足、講課不能理直氣壯的枯燥說教現象。
2.3 收集了豐富教學資料,提高了教學能力
要讓學生真正喜愛思政課,就必須理論聯系實際,用生動、真實的事例來詮釋理論。社會實踐幫助思政課教師們深入社會體驗生活、積累豐富的原始教學材料。當我們在課堂講抗戰老兵給我們講的故事與感受、放大上海與深圳壯麗的錄像等時,學生那種專注與激動只有現場才能感受到多么強烈與震撼。
2.4 提高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緊張、有序、充實的參觀考察活動,增添了我的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也不斷地沖擊著我們的腦海,不斷產生某個知識點更佳教學方案的靈感,老師們對課程精髓的領悟提升了、對課程把握提高了、駕馭課程的素材豐富了,便對課程有了更大的興趣與熱忱,大大提高了思政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5 促進教師相互了解,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
從管理心理學角度看“團隊使人們工作得更有效率,對工作和組織有更高的滿意”。社會實踐把大家凝聚在一塊朝夕相處,為一個共同的目標、既分工又協作,對于一個共同的話題既碰撞又認同,生活中彼此關心幫助,實踐中增加了了解,增強了友誼,全院的團隊精神進一步彰顯增強。改變了過去 “各自為教”,相互之間的交流和協作較少,特跨教研室老師間交流不多的松散狀況。
2.6 正在逐步成長的宣傳服務隊
“綿陽師范學院馬列主義學院教師暑期社會實踐隊”的旗幟伴隨著我們行進的步伐,在異地它鄉讓更多的人對綿陽、綿陽師范學院有了映像。在實踐調查中,我們開展過慰問活動,在交流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解答企業、個體戶發展中遇到的困惑性問題,給集體經濟發展出謀劃策,著實發揮了宣傳服務作用。
3 對改進思政課教師社會實踐的思考
3.1 強化暑期社會實踐的頂層設計
思政課教師社會實踐,不同于觀光、游覽和休閑活動,它有著明確的教育意義與針對性,其內容安排應遵循教育性、科學性、實踐性、學術性原則,應體現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訴求、思政課教師提高發展的需要。社會實踐不是短期行為,是一個長期系統性的工程,需要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才能避免內容重復,線路設計不合理等問題。
3.2 注重每次實踐活動設計的目的性、現場活動開展的合理性
社會實踐是思政課教師成長的重要環節,要防止簡單的走走過場而流于形式。成功的社會實踐必須明確開展的目的、價值定位和活動的合理性,從實踐與課程結合、內容與社會發展現狀結合、觸動與轉變結合、矛盾與趨勢結合、提升與思考結合、教學與科研結合,否則會困惑于實踐的方式、線路、吃住行等問題,甚至于使實踐活動千篇一律,缺乏特色。
3.3 注重考察主題的多樣性
如何確立思政課老師社會實踐的主題以及由此真正體現它的實效性的確是個難點,我校曾連續幾年圍繞紅色這一主題開展,隨著活動的推進,單調性與組織難度愈來愈突出,囫圇于誤區,似乎只有紅色主題才鮮明。江澤民曾反復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思政課教師社會實踐亦需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多角度去把握實踐主題。實際上思政課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其內涵遠遠超出了人們的傳統理解,需要實踐主題多樣化。比如到改革開放前沿地區,深入考察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內涵;到貧困落后地區調查研究,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到少數名族地區感受民俗風情和文化底蘊,體驗少數名族日新月異的變化;到風景名勝點感受祖國壯麗河山和燦爛歷史文化,促愛國之激情、壯振興中華之志等等。
3.4 注重實踐活動形式多樣化
暑期社會實踐是主要形式,便于統一安排管理、突出重點,但不是唯一形式,可以拓展。比如獨立實踐,在學期中教師申報集中一定時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專題性社會實踐,專題可以是調研、資料收集、學習提升、當志愿者、義工、宣講等;比如分批實踐,根據老師的興趣、特長、忙閑等分組分時間段實踐;比如專門化實踐,從教師結構規劃要求出發,可設計鍛煉實踐、服務實踐、研究實踐等,突出重點實踐內容與目標。
3.5 完善社會實踐的考核制度
思政課教師社會實踐是十分必要的,是思政課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促使教師開展好社會實踐活動,應建立社會實踐考核制度,通過制度確保每個教師的持續參與,同時突出參與的質量與效果。考核制度重點對出勤、完成質量、表現、結果進行考核,明確獎懲措施。
參考文獻
[1]趙慧軍.現代管理心理學[M].北京:首都經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1:202.
[2]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
作者單位
綿陽師范學院 四川省綿陽市 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