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靜
【摘要】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通過對當前新課程下小學語文課堂的各種案例進行深刻分析,參考了國內外出版的一些專著對各種新的理論,采取客觀謹慎的態度,秉持新課標的理念,鑒于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等各方面,給出了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 教學 高效
現在的語文課堂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費時多而收效微”的狀況。表現為“兩化”和“三多三少”: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師生對話多,學生個體與文本對話少;分析內容、開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語言,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少。勢必削弱了語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語文的魅力,導致語文應用能力不強,同時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可以說,高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務實是課堂教學的手段。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我認為:
一、教學目標把握要準確
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于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于那些后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二、導語精妙,能深入學生的心靈
導語設計得如何,往往關系到整堂課的教學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導語,也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曾經有人說過: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語文課堂的導入也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懸念美,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生機盎然,充盈著美的氣息,讓學生感受一種神圣、魅力和詩意。好的導語,是一塊磁鐵,能牢牢抓住學生的心魄,將他們引入知識的海洋。從一定程度上說,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導語設計。那么如何設計出高質量的導語呢?我覺得應從以下方面來思考:
1、激發興趣,設置懸念 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成功的最大法寶。用高超的懸念藝術,層層設疑,絲絲相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深入地鉆研教材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所以設計精妙的導語,總是蘊含著豐富的懸念,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直接入題, 短小精悍 直接入題可以達到一針見血的作用,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根據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內容,設計短而精的導語。過于冗長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易使學生疲勞、注意力分散。
3、創設氣氛,營造氛圍 我們選入教材的課文大多是名篇佳作,絕大部分文質兼美、情文并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三、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求知者。但傳統的教學觀則認為:教學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使學生的“主動學”被老師的“一言堂”所取代,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被教師“滿堂灌”奪走,極大地束縛了學習主體的發展。學生在入學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是“社會的現實的人”了。這就是說,教育過程不同于其他物質生產過程,教育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相互作用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促使學生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外因,而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則是他們獲得發展的內因。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努力使教師的教育要求被學生接受并內化他們自身的需要,以使學生的活動產生教師所預期的效果。在對學生的管理上,要改變那些專制式的控制、保姆式看守或者放羊式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這些管理學生的方式,都是忽視或不理解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表現。這樣做,只能培養出沒有自信心和進取精神的馴服工具,而不可能發現、誘導、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精神與創造才能。
四、完善科學的評價體系
建立完善的科學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對已有的評價體系進行反思,必須解決現有指標體系中不夠完善甚至不合理的問題,構建出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綜合評價體系,進而指導教師教研,規范課堂教學活動,推動教學效果又好又快發展。評價發展是為了更好地指導發展。只有通過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的框定,才能科學地反映出發展的績效,才能為發展提供科學、有效的路徑。所謂反映出績效,就是通過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判,體現出各地在落實科學發展觀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差距及出現的問題。在評價體系中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鼓勵教師進行自我評價,鼓勵教師和學生之間開展互評,以取代過去傳統的教師單方面評價。因為學生是教師的工作對象,學生才知道自己的學習困難和想從評價中得到什么,同時學生還應該和教師溝通,根據教育教學實際和教師本人的情況,形成個體化的評價目標和評價方法。這種通過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評估、自我總結,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調整和求得發展的做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選擇和個性發展的教育理念。
總之,語文教學的改革是一項由上到下的整體行動,教師和學生共同責任重大,需要教師付出不懈努力,也需要學生進行相應的轉變。教師通過有效地設疑,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在課堂中注重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再輔以科學的評價體系,三管齊下,定能大幅度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安令方.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探析[J].學周刊,2011,(26).
[2]靳艷琴.淺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學周刊,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