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深化軍隊任職教育改革的前進步伐,經過實踐探索,對“合作性學習”在士官任職教育中應用的可行性和存在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士官任職教育;合作性學習
當今世界,新軍事變革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戰爭形態、作戰方法和作戰手段,我軍軍事教育在新的歷史使命面前,必須從軍隊改革及建設的實際需要觸發,轉型任職教育,為部隊履行多樣化軍事任務培養實用人才。新時期的士官任職教育具有鮮明特點:明確的崗位指向性,鮮明的適時性,注重提高實踐能力,并要按任職崗位的需要逐級實施。面臨教育改革的浪潮,在應用操作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下,軍隊士官院校任職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而“合作性教學”已成為目前高校教學改革的主方向。國外的教育理論認為,在學校與課堂學習中,學習者個體的發展必須依賴于相互之間的互動合作。通過合作,學習者能夠看到那些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在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和“融合”中,激勵學習者自我反思,完善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合作性學習”可以有效推動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技巧,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參與”的核心理念。因此,在士官任職教育課程設置中,推廣“合作性教學”,是教學改革深化的有力手段。
1 “合作性教學”改革創新方法
1、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作為崗位任職教育院校,教學改革必須與學校辦學定位、辦學特色以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統一。根據士官專業性人才的任職崗位需求,學校認識到部隊越來越需要高級士官人才擁有團隊合作能力、應用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表現,因此,提出了以學員任職崗位需求為核心的教學理念,以熟練業務技能為目標,以扎實理論功底為基礎,確立面向二炮導彈部隊各專業各崗位的高級士官人才培養目標。在此基礎上,應該重新審視合作性教學改革的方向,重新調整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課堂組織形式,建立與“合作性學習”教學方法相適應的考核辦法。
2、課程設置和專業建設的創新?!昂献餍詫W習”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安排要求比較高。而目前學校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種類繁多、各課程之間缺乏連貫性,教學內容龐雜且空洞等問題,造成不必要的重復或知識點遺漏,而且學生每個學期的課程負擔很重。比如,學校測試控制技術專業的學員,一般要在短短兩年學習時間內學習“導航技術”、“單片機”、及控制系統儀器及測試等課程。每一門課程都有一定難度,學員學習起來費時費力,而且效果也不理想,往往學了這門忘了那門。同時,在專業實驗或實踐性教學中,一般根據單個課程內容進行實驗設計,導致的結果是:一方面學生根據單個課程組建的合作研討團隊往往隨著一個課程的結束而結束, 時間比較短暫,學生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很難持續,難以激發學生持久的合作學習動力和團隊凝聚力;另一方面,教師很難將交叉學科或不同專業課程之間的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學生的綜合業務設計和實踐操作能力相對薄弱。
針對以上問題,學??梢詫I課程體系重新進行資源整合,將整個課程體系劃分為專業知識理論、實驗實踐技能和專業素質拓展三個層次, 并通過對優勢專業課程之間的合并、組合等方式,打造一批“單元測試方向”、“綜合測試方向”、“基礎理論擴展”等不同模塊方向的專業課程群。每個專業群組建相應的教師團隊,共同商量修訂群內各個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設計綜合性實驗課程,形成課程內容之間的有效銜接;同時,結合不同課程的教學特點,采用多樣化“合作性學習”課堂組織形式。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興趣選擇不同專業模塊, 在相應的模塊內組建合作性學習小組, 將學生的專業團隊貫穿整個專業課程群的教學活動過程,形成相對穩定的團隊合作與激勵機制,大大提高了合作性教學的效率。
3、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的創新?!昂献餍詫W習”的工作平臺主要是“集中講授與小組合作研討”相結合的課堂教學形式。教師要事先分配研討任務,明確具體分工,確定討論焦點,告知資料檢索途徑;小組利用業余時間進行準備及研究工作;在研討課堂上開展小組之間的討論交流, 最后教師組織各組分別發言并予以現場評議。但是,在具體的合作性教學實施過程中,由于對于不同模塊、形式的課程,對學生的能力培養目標存在差異性,因此可以采用了不同的“合作性學習”課堂組織形式。例如對于測控專業學員,在學習“基礎理論擴展”模塊課程(包括導航制導技術、單片機技術課程、液壓伺服原理等)時,可以采用案例合作研討的方式。通常做法是教師提前公布案例研討題目(編寫一段單片機控制信號燈的程序),要求學生小組分工合作,查找資料,然后進行課堂討論和交流溝通,發表不同看法,最后教師負責點評。該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引入案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形式,從課外資料閱讀、課堂研討、教師總結評價等環節中進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從而進一步提高對所學專業知識的認識,提高其理解能力、批判能力和交流能力。
2 “合作性教學”在開展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軍隊院校中,團體協作是執行任務的關鍵,專業任職崗位需求更要求士官學員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因此開展“合作性教學”,營造團體合作、競爭的意識,有助于培養合格的高精尖士官人才。但是隨著合作式學習教學方式在我國高校教學改革中的推廣和實踐,可以發現也有一些問題的存在。在軍事任職教育改革開展“合作性教學”時我們要注意避免。
(1)缺乏合作意識,合作效率低。學員大多是獨生子女,缺乏交流合作的意識與技能。并且由于組織團隊時對成員的分組不科學,分工不明確,使學員的參與機會不均,學習實踐效率低,效果差。很容易導致“搭便車”和“吸盤”效應。(3)教師定位不明,課堂組織不良。合作性教學方式,自由度較高,教員需要對課堂節奏有更高的掌控度,既不能過于占據主體地位,又不能完全交由學員自由發揮。這要求教員有一定的專業素養、教學基本功。(3)課程考核方式不明。不能建立系統、獨立、準備的課程考核方式,合作性的考核,實踐過程的考核方式都需要具體細化、量化,不能輕過程重結果,輕實踐重理論。
因此,在軍事院校任職教育改革中推廣“合作性學習”,不能只把“合作性學習”當成一種教學方法或者課堂組織形式,而是要對士官學員人才培養模式、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考核評價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同步的變革,建立配套的實驗場所、實驗設備、協助人員、考核團隊,形成獨立、完善、系統的組織方式、課程體系和考核標準。要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辦學資源和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相應的改革創新。在軍隊士官任職教育改革中推廣“合作性學習”教學模式,核心是教學目標的實現:學員團隊合作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關鍵是專業教師團隊的培養和形成;而保障是合作探究型教學支撐體系的形成。因此,必須著力加強專業課程之間的資源整合,加強專業教員的技能培訓和知識技術更新,加強跨專業、跨學科甚至與部隊結合的各種教學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1] [蘇聯]維果茨基教育論著選[M]. 余震球[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7.
[2] 大衛·W·約翰遜等.合作性學習的原理與技巧[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34-64.
作者簡介
吳曉露(1984-),女,碩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