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付興


從建構主義和“最近發展區”理論出發,提出在高中政治學業水平測試復習課堂中“復習學案導學法”的特征,并嘗試探討理科學生政治復習課堂的“復習學案導學”教學方法,以改變理科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科學習的態度和方法,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復習能力,提高復習課堂效率。
復習學案導學法高中政治復習課
新課程改革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它要求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交往和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與溝通。尤其是在高中復習課中,教師作為知識的已知者,始終站在教師高度看學生學習,造成單向、缺乏交流的課堂。要改變這一低效課堂教學,教師需站在學生角度來思考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在備課中由撰寫的復習教案轉為復習學案,變過去傳統的“教案教學”為“學案導學”,將教師由知識的講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從而在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一、復習學案導學法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的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這意味著,學習者不是被動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信息。該學習特征在復習過程中顯得尤為突出,學生經過新授課學習,初步形成知識架構,作為復習課堂應側重重新理清知識的邏輯順序,解決重難點,辨清易錯易混點。復習課堂采用復習學案導學法能將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二者有機地統一起來,并能把學生地被動接受變成主動求知。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在教學時,要注意到兒童兩種發展水平:一種是兒童現有發展的水平。另一種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稱為“最近發展區”。對教育過程而言,重要的是關注“最近發展區”,即那些正處于形成的狀態或正在發展的過程。因此,是在復習課堂中,只是利用學生現有水平簡單重復知識,學生能力的提升和發展就會受到限制或阻礙。復習學案導學法能將教師的預設和課堂的生成有機結合起來,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復習學案導學法的特征與課堂實施
(一)復習學案導學法的特征
復習學案,是教師在充分調查了解學情、考綱、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教材的特點和考試要求,從學習者的角度設計的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復習的導學材料。其精髓在于“復習學案”加“導學”,充分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學會與會學,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相統一的教學理念。
(二)復習學案導學法的實施
第一,復習學案的編制。
學案中明確具體學習內容,將重點難點,易錯易混點呈現,同時必須精選典型試題,以達到高效的復習效果。其基本框架與內容如下:
第二,復習學案導學法的課堂實施。
第一步,教師以復習學案為導,指導學生查看考點,并通過課堂10分鐘的主干知識講解,讓學生自我發現知識缺漏點,并記錄,促進自主復習能力培養。以《收入與分配》部分復習學案為例。第二步,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討論,對易錯易混點給予澄清,培養并強化學生歸納概括、邏輯思辨能力,形成互幫互教,團結協作學習氛圍。以《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辨析題為例。
辯一辯:
1.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都存在著聯系。
2.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
第三步,編排適當數量、具有代表性的真題,進一步促使學生形成熟練的解題能力。如下題:
14.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新時期民族工作,“興邊富民”行動實施10多年來,隨著邊疆和民族地區群眾生活明顯改善,各民族群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明顯增強。這說明:
A.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前提條件
B.民族團結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礎
C.民族凝聚力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D.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第四步,教師檢查與返還復習學案。教師通過檢查復習學案,了解反饋問題,給予鼓勵性的評語。閱后返還,指導學生保存整理便于日后復習。
第三,復習學案導學法的課后反思。
“教無定法”,學情不同,學案使用也有所區別。即要求教師課后寫下教學反思,包括對學案內容設計,配套練習篩選,學案實施程度、效果進行自我評價和原因分析。復習學案不僅起“導學”的作用,還有“導教”的功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實踐效果與思考
實踐中,復習學案導學法對高中理科政治復習課堂有明顯的效果。它能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要求,給學習以正確的導向,并讓學生知道何時、何地、如何主動需求他人的學業幫助。同時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提高課堂復習效果和質量,促進師生民主、平等、和諧關系的建立。使用復習學案,還可自我檢查學習效果,記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及養成,提高了學習的能力。
總之,“復習學案導學法”的課堂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該方法能夠架設從接受性復習向自主性復習過渡的橋梁,在培養學生主動求知的習慣和提高自主復習的能力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該方法還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培養和鍛煉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吳慶麟.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施鐵如.學校教育研究導引:方法、思路與策略.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4]張允軍.關于學案教學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4,(8).
[5]賈如鵬,傅海倫.“學案”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科學研究,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