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群花
快樂的感受是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巧用課堂表演活動,為學生創設快樂的學習環境,以興趣促進學生樂學,激活傳統教學中沉悶的政治課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預想的學習目的。
課堂表演政治課堂效率
愛因斯坦說過“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么學校規定的課程就會被當作禮物來接受”。如果能在課堂上通過某些形式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活傳統教學中沉悶的政治課堂,使教學效果得到提高。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摸索出了點滴經驗,就是利用課堂表演的形式激活沉悶的政治課堂,教學效果顯著,使師能在樂中教,生能在樂中學。以下是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幾個教學實例。
[例一]:
以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第七課《友好交往禮為先》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創設這樣一個“快樂”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參與表演。以下是這堂課教學的簡要片段實錄:課前,叫同學們把課桌椅搬至邊上,中間空出一塊地方設置成一個比賽場地。上課后,宣布今天要搞一次公關禮儀大賽,最終將根據各參賽同學的表現評出最佳,并授予“公關小姐”或“公關先生”之稱號。然后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寫有情景考題的紙片放在一個密封箱里,并說明比賽規則:(1)每位同學均可參賽,先隨意抽取情景考題,然后,根據考題的要求進行即興表演;(2)歡迎其它同學上臺客串配角,并允許適當“刁難”參賽選手,以考驗選手的禮儀水平;(3)由同學推選出的5名相對客觀公正的同學擔任評委,并由評委給參賽對方打分以決定比賽結果。好多同學在聽完比賽規則后早已躍躍欲試,5位被推選為評委的同學也已正經八百地坐到了主席臺上開始等待參賽者的表演。就這樣整堂課在一種非常輕松、歡快的氣氛中度過。通過這種表演形式同學們在“快樂”中學到許多有關禮儀的知識,也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比教師一個人聲嘶力竭說教式的教學效果要好的多。
[例二]:
以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第八課《競爭!合作!》的教學為例。在教學環節中,教師設置了表演比賽,內容為表演童話故事——龜兔賽跑,要求學生自由組合,根據劇情提示齊心協力設計出合理做法,然后挑選幾組同學分角色表演。比賽結束后,讓全班同學評選出“最佳組合獎”和“最佳表演獎”。
劇情提示:驕傲的兔子在敗給烏龜后很不甘心,又向老實的烏龜挑戰,并請求長頸鹿伯伯做裁判。這次長頸鹿伯伯規定的比賽路程是先走過草地,再淌水過河,最后誰先摘到石榴樹上的石榴,誰就是冠軍。比賽開始后,兔子見烏龜爬得那么慢,又犯起了老毛病,在一棵大樹下睡起了懶覺,當烏龜滿頭大汗地爬到它身邊時,烏龜想:我要不要叫醒它呢?……兔子跑到河邊,犯愁了,這怎么過河呢?……烏龜、兔子過了河,來到了石榴樹下,它們怎么也摘不到樹上的石榴,快來想想辦法吧……長頸鹿裁判把金牌給了誰?此時小烏龜和小兔子都陷入了深思……
這個表演活動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鞏固所學知識,還可以豐富學生的體驗和感受。通過表演,學生在輕松幽默的氛圍下明白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競爭中有合作,合作中又充滿了競爭。在一個集體中只有相互幫助,相互協作才能在競爭中共同進步,也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氛圍,該活動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競爭與合作的關系,體會正確處理合作與競爭關系的重要性,加深對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重要性的理解;讓學生在與他人分工合作、互助互惠、分享成功的過程中,體會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以上例子是本人在實踐中的親身體驗。但要用表演活動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效果,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第一,以活動形式激發興趣,做到形式為內容服務。教師創設的一個又一個的活動情境,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而更重要的是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來選取活動方式,使活動始終滲透需要掌握的知識,使形式能明顯地呈現教學內容,做到形式為內容服務。這有利于將教學內容的呈現與開展的活動融為一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收獲。
第二,處理好活動中的動與思考中的靜相和諧的關系。初中生具有活潑好動、思維敏捷,模仿力、表現欲強,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等心理特點。在活動教學中,通過參與小品、辯論等多種活動方式,使學生的眼、耳、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同時活動,學生動起來了。然而如果讓學生在一堂課中動個不停,一方面容易使學生感到疲勞,導致學生的思維發生混亂,從而影響課堂秩序;另一方面,學生在平凡的活動過程中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也沒有體驗知識的過程,更沒有實施創新的機會,最終影響了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處理好“動”與“靜”的關系。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適時地說“請大家獨立思考幾分鐘”,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自由深入地思考,恐怕學生的認識會更成熟,更有個性,相信一旦參與討論,便會層浪迭起,碰撞出多彩的思維火花。教師有效地調控活動節奏和頻率,就能展現活動教學的魅力。
第三,處理好學生自主和教師主導的關系。一節課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教師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學得主動積極,有充分的機會去思考、去發現。而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也是學生活動的參與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活動的主體,作為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主動地學習、領悟、探索、創新,讓他們自主活動和發展。
我們在肯定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也要肯定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撥思路,啟發學生活動的創新思維;通過活動方式、方法的指導,使學生自覺地參與活動和學習;適時調控活動過程,保證活動健康有序地進行。
活動教學是教師的教育活動與學生的學習活動的有機結合,是教師主導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師生和諧、教師主導、學生主動是活動教學的內在要求。
表演是課堂活動的形式之一,教師的精心組織,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鞏固和延伸課本知識,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發散性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形體表演能力。
總之,只有在多姿多彩的課堂表演活動中發掘學習資源,學習才是生動的、鮮活的、真實的;只有在豐富多彩的課堂表演活動中展開學習過程,學習才是完整的、詳盡的、美妙的;只有在絢麗多姿的活動中體驗學習感受,學習才是親近的、深刻的、詩意的。不要害怕活動占去了我們講授的時間,其實它能大大提高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