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丹丹
【摘 要】伴隨著我國社區建設的興起與完善,社區教育逐漸進入廣大社區成員的視野,成為我國社區發展及新型教育模式理論與實踐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幾年來,教育部門大力發展社區教育,將其作為構建學習型社會與終身教育體系的重中之重,積極鼓勵和推動各地區加快社區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社區教育 問題 策略
在我國,現代意義的社區教育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伴隨著改革開放出現。短短三十幾年,社區教育在我國遍地開花,受到全社會各方面的關注。社區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已成為當代中國教育中一個充滿活力且前景遠大的教育體系。但其在發展過程中,也相繼出現了許多不足之處,找出問題,彌補不足,使社區教育良好發展,成為社區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面臨的新的挑戰。
一、社區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人們對社區教育的認識、理解普遍不足
普通民眾對于社區教育十分陌生,甚至有一部分社區工作者和管理者對于社區教育的理解也存在偏差。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社區教育的宣傳組織力度不夠。居民對此種教育方式了解程度不足。其次,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使得人們與其他社區居民缺乏溝通交流與互動,許多居民很少將自己與社區聯系起來并視自己為其中的成員,缺乏社區歸屬感。另外,如今城市化程度加劇,外來人口增多,存在大量外來務工及無業人員,這類群體文化水平相對較低,他們為生活奔波,無暇了解社區教育。
(二)社區教育缺乏規范性
目前開展的大部分社區教育活動都較為隨意。教育對象不均衡,以老年人為主,其他層次的居民則較少。其次,因配套設備不夠完善,教育形式有限,內容相對單一,不能滿足居民豐富多彩的需求,因此教育效果也不明顯。再次,教育活動開展缺乏連貫性且次數較少,常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無法持之以恒。
(三)社區教育經費投入有限
由于社區教育活動的設備多存在老化且配套不夠完善的現象,若要社區教育繼續得到發展,一定力度的經費投入必不可少。長期以來,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有限,其中用于社區教育的資金更是杯水車薪。社區通過臨時募集的,來自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贊助的資金,來源不穩且多建立在自愿的基礎上,難以維持穩定的教育活動。
二、社區教育發展策略
(一)加強宣傳,增強民眾對社區教育的認識
在信息化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們可以利用各種媒介,如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宣傳社區教育的意義及相關知識,使整個社會、民眾對社區教育加深了解,爭取社會各界對社區教育活動的支持、理解和配合,增強成員的參與意識,努力使社區教育得到全社會的理解、認可與支持。
(二)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
社區教育面向的是社區全體成員,應滿足各年齡段各方面的需求。以往的教育活動組織者多對居民的教育需求缺乏了解,無法有針對性地開展相應的課程及活動,致使居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構建科學有效的社區教育體系,開展有針對性、類型多樣的教育活動是重中之重。
1. 開展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單位。日常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瑣碎事情,社區可以以此為出發點,開展各類活動。例如開展有關理財、生活常識、孝道及如何處理夫妻矛盾等內容的課程或講座,也可以組織居民參加以家庭為單位的趣味活動,增強家庭凝聚力。
2. 加強老年人教育
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我國也即將成為最大的老齡化國家,老年人的教育同樣也會面臨更大的壓力。許多老年人對知識的渴求程度比年輕人還深,已經成為社區教育中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對象。因此,了解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活動與課程,是社區教育改進過程中應該受到重視的問題。
3. 開展針對弱勢群體的教育
社區內的弱勢群體指的是外來務工人員、低保無業人員及下崗職工等。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劇和工業機械化的推進,剩余勞動力問題凸顯。著重對此類學習者提供技能和實踐培訓,順應時代發展,為其提供自主創業及再就業的有利條件應為社區教育目的所在。針對弱勢群體普遍受教育水平較低的特點,社區應同時加強其文化知識教育,并增加法律、心理等輔導課程,促其完善自我,與社會進行更好的融合。
(三)擴大經費投入,加強實體建設
目前,我國社區教育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維持基本的日常支出,受到了很大的發展限制。在社區教育相對較為發達的國家,一般經費是由政府經費撥款、稅收撥款及社會力量捐資組成。我們也可以借鑒這種經費投入形式,設立社區教育專項經費,保證經費來源的穩定性。也可以在不影響社區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收取少量的學費作為補貼。而在經費使用中,實體設施設備支出應占有一定比例,及時更換老化設施,采購新型教育設備,增加活動空間,改善居民的學習環境,為廣大學員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服務,吸引更多社區成員參與社區教育。
社區教育是對一定地域內共同生活的人群組合進行的教育,它既是一個區域性的整體性教育活動,又是一種能夠組織協調社區內各種社會力量參與、統籌協調區域內各種教育資源,為社會發展服務的機制,其教育對象是從幼兒園到老年的社區全體居民。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今天,社區作為大多數人一生居住的地方,是滿足人們學習的需要,實施終身教育的最佳場所,在建立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中的作用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陳乃林、劉建同.學習型社會建設中的社區教育發展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厲以賢.社區教育的理論和實踐[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