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蘭英+張年逢
微課全稱“微型視頻課例”,主要以視頻為呈現形式,講解某一個知識點或一個問題。一個微課時長3~12分鐘。錄播課是完整課堂教學的實錄,一節完整的錄播課時長一般為40或45分鐘。微課與錄播課都是錄制的教學視頻,可供師生點播觀看,但兩者還是有著較大的區別。下面,筆者就微課與錄播課在生物教學中的異同略談一二。
一、微課與錄播課的不同之處
1.
錄制的方式不同。
微課主要借助電腦上的錄屏軟件進行錄制,目前應用較多的錄屏軟件是Camtasia Studio。錄制的時候打開電腦中的錄屏軟件和相關課件,點播錄制,然后一邊播放課件,一邊講解,即可錄制成微課。也可以用視頻錄制設備,錄制一個生物實驗的過程。微課錄制對硬件要求很低,在用錄屏軟件錄制的時候,電腦上只要有麥克風即可進行錄制,也可通過電腦攝像頭呈現出講解者,但大多微課中不出現講解者。
錄播課錄制的硬件要求則較高,以前是通過專業的攝像機進行課堂錄制,近兩年許多學校投資建立了錄播教室,不僅可以進行課堂全方位、多角度的便捷錄制,還可以網上直播。
2.參與錄制的對象不同。
微課一般錄制的是聲音和電腦屏幕展示的內容,只要教師一個人就可以操作,不需要學生參與。而錄播課是課堂實錄,它錄制的是完整的一節課的全過程,需要有專業的錄制人,還要有教師和學生的參與。
3.錄制的內容不同。
微課之所以“微”,是因為一個微課只講解一個知識點或一個問題,可以說微課錄制的是一個“微小主題”的講解內容。比如高中生物“染色體變異”中,包括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增添、缺失、倒位、易位),染色體數目的變異(染色體組的概念、二倍體、多倍體、單倍體)。這一節課的內容可以錄制成8個微課,即一個知識點一個微課,而如果是錄播課就是錄制整節課的內容。所以,微課的內容少,而錄播課的內容多。
4.適用的學習方式不同。
對學生而言,微課更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和輔導。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移動媒體(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的發展,興起了一種視頻化的自主學習載體,圖文聲并茂,能更好地吸引學生點播觀看。學生可以方便地選擇觀看其中某一個知識點的微課,實現了學習的針對性和選擇性。比如“染色體變異”一節中,學習的難點是染色體組的概念和細胞中染色體組數目的知識。學生自主學習時,可以點播這些內容的微課以解決自己的困惑。
對教師而言,錄播課更適合呈現教學設計。傳統的教學設計是以文本形式呈現的,而現在則可以把這些教學設計視頻化呈現,那么微課和錄播課就是課堂視頻化的好形式。比如高中生物中“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一節,就可以制作成“氨基酸及其種類”“蛋白質的結構”“蛋白質的多樣性”“蛋白質的功能”幾個微課,各個微課都是獨立的,而錄播課在體現內容的完整性、整體性和各個內容的聯系與銜接上更有優勢。
二、微課和錄播課的相同之處
1.擴大了聽課的途徑與范圍。
聽課是教師工作中的常見活動,可以起到相互交流與借鑒的作用。傳統的聽課需要實時、實地,錯過了只能遺憾,將課堂的演繹過程制作成微課和錄播課則不需要擔心時間與距離。現在的錄播教室,除了可以實現錄制和儲存外,還可以網上直播。如果你暫時錯過了,也沒關系,等你有空時再點播。
而一些名師的課可以被更廣大的教師聽到,實現名師的示范引導作用;一個好學的教師也可以聽到更多的課,廣泛借鑒,對一些好課還可以反復地觀看。同時,可以讓教師輕松地實現“同課異構”;對同一個教學內容,可參照不同的教學設計、不同的教學風格。
2.開創了教研的新方式。
不管是微課還是錄播課,都記錄了知識處理、教師教學的風格與技巧。教研活動中,可以就其展開研討。可以是本校教師的,也可以是外校教師的;可以就某一環節選擇性地觀看或反復回看,細致觀察;也可以把幾個微課或錄播課中的類似環節集中一起觀看,在比較中實現了學習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3.便于自我觀察與反思。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教師自己的問題可能自己注意不到。有了微課和錄播課后,教師就可以觀看、研究自己的課堂教學,換一個視角來看自己的課堂教學,往往能發現平時沒有注意到的問題,比如自己原來有這些口頭禪,太著急沒有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等等。
不管是微課,還是錄播課,都是信息技術與媒體技術發展的產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資源將能更方便地儲存和傳播,將會由圖文向影視化方向發展,這給我們的學習、教學、教研帶來了便利,也帶來了變革。我們要善于研究,跟上時代的發展,在變革中發現和把握新的機遇!
參考文獻
[1]桂耀榮.微課及微課的制作和意義[J].化學教與學,2013(5):41-42.
[2]朱華.新形勢下錄播教室的建設與使用探究[J].網友世界,2013(3):28-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