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瑤
摘 要:馬克思主義原理課是一門教授和幫助培養大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哲學課程,是大學生必修的公共課之一。但近年來馬克思主義課程的教學過程和現狀卻越來越不盡如人意,本文分析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程在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及教育現狀,并提出相應的方法及對策。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教學實踐;問題及對策
1.前言
馬克思主義原理課是一門教授和幫助培養大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哲學課程,是大學生必修的公共課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和必修的專業課之一。它以實踐范疇為核心,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教育主線,以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為脈絡,是一門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課程,同時也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但近年來馬克思主義課程的教學過程和現狀卻越來越不盡如人意,鑒于此種現象,本文分析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程在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及教育現狀,并提出相應的方法及對策。
2.教學現狀、原因及問題
從教師方面來看,從專業的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的教師方面來看,大多數教師在給大學生上本門課程的時候,有很大部分時間仍然采用的是舊有的“灌輸式”的填鴨教學方式,大多數的時間仍然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被動地聽。同時,從非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的廣大學生們的專業課教師方面來看,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對本門課程持有消極排斥的態度。
從學生方面來說,功利主義的思想影響。一部分學生認為學習這門課程對解決當前的具體事情起不到太大的作用,這種消極的思想直接影響了他們學習本門課程的學習熱情。
從教學形式上來看,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原理課基本都是采用大班上課的形式,這樣的上課形式雖然更節省師資,但是大班上課,人多而嘈雜,課堂紀律很難維持。大學的教學形式已經采取多媒體的教學形式,但是大多數老師又太過依賴多媒體教學,課堂教學形式仍然是“填鴨式”的教學,在本質上仍然沒有逃脫“灌輸式”教學形式。
學生認為大學教材只是高中內容單純的“翻版”,理論的東西太多,實踐很少用到。雖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材版本很多,但基本沿襲了傳統教科書的模式,即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唯物史觀幾個部分組合而成。
大多數高校采用的是平時成績加期末成績的閉卷考試的形式,但平時成績在最終的成績當中只占很小部分,期末成績占了很大的比重,學生們基本只需要在考前突擊一下就能輕松過關。
3.方法及對策
(1)教師與學生方面。首先,教師方面,要提高教師隊伍的哲學素養,堅定教師的馬克思主義信念。作為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工作者,不能對馬克思主義抱有懷疑的態度,更不能把對馬克思主義的懷疑態度帶到課堂上,影響學生們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信心。同時,教師要有創新意識,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是一門充滿智慧的學問,不是簡單現成的原理總結和僵化的教條,要上好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這門課就需要教師具有創新思維,更新教育理念,在實踐中讓這門課從簡單的“知識型”轉化為“智慧型”的學習模式轉變。
其次,學生方面,學校及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關于學好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的思想引導工作,教師要把思想的引導工作深入課堂,及時梳理學生對于學習本門課程的不良情緒。同時,教師也還要注意,在引導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價值觀的同時,還要注意幫助學生樹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實踐觀,不能片面地只關心實踐而忽略對理論的學習,只有理論與實踐很好的聯系起來,才能達到本門課程良好的教學和學習的效果。此外,教師要幫助學生認清馬克思主義原理課和自然科學之間的關系。
(2)教學形式。可以在大班教學的方法上適當改進,可以將人數眾多的班級進行分組,進行小組教學。各班級分小組進行案例討論學習,可以讓各小組自行分工合作,學生自己尋找課堂學習的案例,充分發動學生們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前做一個課堂設計,小組討論時可以深入學生,參與討論,課堂結束時做一個課堂總結。
(3)教材方面。關于教材方面,應遵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以實踐為核心的精神實質,在保留原有教材體系的經典內容上,可以多增加實踐案例的內容板塊,理論結合實踐,注重對知識的實踐運用。同時,可以適當添加西方哲學的部分內容,形成對比學習,拓展大學生的哲學思辨能力,激發學生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的興趣。教材內容的編排也要具有時代性,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為現實生活服務。
(4)考查方式。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的考查方式,可以作適當的調整,將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提高,注重學生平時的學習成績,如小組分析的成績、發言的成績、考勤等。盡量改變期末“臨時抱佛腳”就能考試過關的不良學習風氣,要形成一種良性踏實的學習風氣。
參考文獻:
[1]熊大輝.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5(04).
[2]陳占安.在教改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J].中國高教教育,2005(05).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