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拴曹+李存玲
摘 要:綜述了商洛市魔芋產業發展調查,摸清了全市魔芋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商洛市;魔芋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 S6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1-09-02
商洛市地處秦嶺東段南麓,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氣候帶。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2.5℃,年均降水量763.1mm,年平均日照171d,全年無霜期195d,境內水資源豐富,林地面積79.73萬hm2,占土地面積的41%,具備魔芋生長的基本條件,是陜南魔芋種植集中區和優勢產區。為進一步推動全市魔芋產業的發展,有效提升產業效益,促進農民收入快速增長,近期我們組織并進行了專題調研,在深入調查、客觀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全市魔芋產業發展對策。
1 魔芋產業發展現狀
1.1 種植規模不斷擴大 魔芋做為自然界唯一能大量提供葡甘聚糖的重要經濟作物,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市場對魔芋產品的需求加大,我市魔芋產業呈發展快速態勢。2013年,全市魔芋產業發展到5個縣54個鎮4 333hm2,較2011年2個縣27個鎮2 000hm2分別增加了150%、107%和117%。目前,全市魔芋種植主要集中于丹江沿線的商州區夜村、沙河子、丹鳳縣竹林關、土門、山陽縣元子街、楊地、小河、鎮安縣永樂、米糧、柞水縣柴莊、杏坪、曹坪等鎮,由于交通便利,信息暢通,加之企業帶動,魔芋栽種日趨專業化、規?;纬闪艘陨讨輩^沙河子鎮、丹鳳縣竹林關、山陽縣元子街等為代表的魔芋產業基地。
1.2 經濟效益不斷增加 2013年,全市魔芋總產達16.25萬t,總產值7.97億元,純收入4.23億元,分別較2011年增加8.51萬t、4.16億元和2.63億元,增幅達158%、145%和164%。從調查看,每667m2產商品芋1 750kg,平均產值1.08萬元,扣除投入4 300元(種子3000元、肥料、農藥等費用550元、人工費750元),凈收益6 500元/667m2,是種植糧食收入的3~5倍,單產效益高,市場前景廣闊,拉動了魔芋產業的快速發展。
1.3 種植模式多樣 以前,我市魔芋以農戶房前屋后零星種植為主,經過多年種植摸索,目前,全市魔芋種植已向大田規?;N植轉變,形成了以“玉米間套魔芋”、“板栗等林果間作套種魔芋”、“魔芋、蓖麻、玉米間作套種”為主的高產栽培模式,因其能充分的利用玉米、板栗等良好的遮陰條件,這些方式很容易推廣與應用。
1.4 龍頭企業帶動顯現 為促進全市魔芋產業發展,近年來,全市扶持組建魔芋加工龍頭企業5家,既延伸了產業鏈條,增加了農民收入,又提供了就業崗位,帶動了產業的發展。丹鳳縣2010年先后成立了凱農魔芋精粉有限公司和忠山魔芋精粉加工有限公司,建成加工生產線4條,年加工能力4 000t,精粉外銷武漢、西安等地。山陽縣建成的天元隆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年生產魔芋系列產品2 000t,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創利潤1 800萬元,季節性用工可達1 000人,新增就業崗位200多個,帶動農戶1.5萬戶,芋農戶均收入5 000元。鎮安縣發展魔芋產業龍頭企業2個,年產魔芋精粉367.5t,微粉50t,實現銷售收入0.3億元。
1.5 新型經營主體助推產業發展 為了推進魔芋產業發展,我市以規模生產為目標,以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為關鍵,積極培育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現在,全市發展魔芋生產專業合作社達16個,主要開展以魔芋良種引進培育、規模種植示范、新技術、新肥料引進推廣及魔芋產品銷售、深加工等一系列技術服務與開發。柞水縣杏坪鎮肖臺村組建的杜博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吸收社員近300人,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技術支持下,2013年采取魔芋蓖麻玉米的套種栽培模式,種植魔芋13.3hm2,667m2產玉米400kg 、蓖麻80kg、魔芋2 000kg,產值達到了0.8萬~1萬元。鎮安縣木王鎮月坪村組建的月坪陽光魔芋產業合作社,與該縣華聯工商有限公司簽訂定向種植合同,通過“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有效解決了產品銷售難問題,2012年該村種植魔芋248.9hm2,總收入400萬元,人均收入3 500元。
1.6 產業政策力度加大 2011年,商洛市政府將魔芋列為具有鮮明區域特色、比較優勢明顯、增收作用突出、競爭力較強及市場潛力較大的優勢農產品,下發《關于印發商洛市主要農產品“十二五”區域布局規劃的通知》(商政發[2011]26號)后,各縣區相繼出臺了魔芋產業發展獎勵政策和魔芋建設土地流轉政策,并成立了魔芋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通過組織魔芋企業、產業基地、技術人員外出考察學習等方式,促進了魔芋產業穩定發展。
2 存在主要問題
2.1 種植分散規模小 以分散種植為主,集中連片少,規?;潭鹊?,種植魔芋比較效益未發揮出來;大量的林下地、四旁地和坡耕地等資源條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2.2 栽培管理粗放 魔芋種植管理粗放,技術水平低,單產不高。
2.3 產業化程度低 魔芋加工企業所加工的精粉處于粗制品,新技術產品開發滯后,附加值低。
2.4 生產成本高 魔芋種植用種量大,用自留種繁育,易出現種芋退化、抗病性差、產量低而不穩,而從云南、湖北等地引種,成本較高,且易受市場影響價格波動較大,質量亦得不到保證。
2.5 病害發生嚴重 魔芋的軟腐病和白絹病防治技術沒有得到突破,減產嚴重,且呈逐年加重之態勢。據丹鳳縣2013年調查,魔芋軟腐病發病株率達8%,病害發生的田塊一般減產20%~40%,嚴重者甚至絕收,導致部分種植戶放棄了魔芋種植。
2.6 資金投入不足 魔芋產業是一個脆弱產業,其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魔芋適宜種植區在海拔700m以上區域,這一區域的自然條件相對較差,種植魔芋的生產投入較大,而許多農戶由于資金不足,無錢購買種芋,無力按技術要求投入物資和技術,導致魔芋產業發展遲緩。
3 對策建議
3.1 提升產業地位,加大扶持力度 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多渠道、多層次方式,做大做強魔芋這一新興綠色產業,把魔芋產業作為區域特色經濟的重點,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優惠政策,加大資金投入,認真組織實施,加強生產管理,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3.2 加強基地建設,推行規范化種植 基地建設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和依托,大力推行魔芋+玉米、魔芋+林果等規范間套模式,建立良種繁育基地和生產基地,集中連片規?;N植,提高規模效益。
3.3 組建新型經營主體,延長產業鏈條 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提升產業發展的社會化組織程度,實行公司聯基地、基地聯農戶,形成農戶、基地、企業、市場一體的產業化格局。同時,加大新型經營的政策扶持力度,幫助龍頭企業走科研開發的路子,引導龍頭企業順應市場需求,不斷調整產品結構,積極開發魔芋精深加工產品,延長產業鏈條,協助企業不斷拓展產品銷售市場,搞活市場流通,開拓省內和國內市場。
3.4 突出病害預防,加強技術研究與服務 技術服務走多元化路子,市、縣、鎮農技部門加強對魔芋規范化種植技術的培訓和指導,重點開展魔芋新品種引進、種植方式、帶型、密度、施肥、病蟲害預防等試驗、示范研究,充分發揮魔芋技術專家團隊職能,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技術、信息、種芋、魔芋產品及其它農用物資統一調運購銷服務。軟腐病和白絹病是魔芋種植的毀滅性病害,傳播快,危害大,應做好及時有效預防。根據軟腐病等病害病原菌的侵染規律,采取挑選良種、輪作倒茬、高壟栽培、清潔田園、合理施肥、土壤藥劑處理、化學藥劑防治等一系列措施,將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責編:張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