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珊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想真正達到教學目的,就一定要解決學生的興趣問題,學習的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力,當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強烈的興趣時,他們就會愿意學、主動學。因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初中數學;興趣;激發
一提起數學,很多學生往往會覺得“煩”、“枯燥無味”。在學生中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學生對哪一科或哪位老師感興趣,就喜歡聽該科的課,認真學習該科,成績當然就好;學生對哪一科或哪位老師不感興趣,就不喜歡聽該科的課,成績自然不佳。因此,要學生學好數學,首先要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內部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是推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有效的動力。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會全神貫注地進行學習,千方百計地去認識和解決數學問題,平時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這無疑對數學學習非常有利,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那么,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一、 以故事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用故事引入新課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例如,講二項式定理時,講講楊輝三角;講等差數列求和時,講講小高斯的故事;講等比數列求和時,講講棋盤上的獎賞的故事,等等。一個謎語,一則生動而有趣又“始料不及”的實驗,往往都可以作為一個趣題,作為一個好課的引入。教師應作有心人,善于發現它們,平時有所積累,用時信手拈來。
二、以數學美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并非“枯燥無味”,它處處充滿美,如對稱美、簡單美、和諧美、相似美、奇異美、統一美、形態美等等。因此,探討在數學中如何實施美育教學是必要的。初中數學教材內容豐富多彩,嚴謹有序,處于和諧的統一體中,顯示出數學自身的魅力。數學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的美學因素,把數學教學組織成為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例如,黃金分割的和諧美,拋物線的對稱美,幾何圖形的形態美和相識美等。在教學中,教師通過精心地設計、生動的語言、精辟的分析以及嚴密的推理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定能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中體會到數學的無窮魅力。
三、以享受成就感來激發學習興趣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有利于課堂氣氛的形成,也有利于學習興趣的激發。青少年學生好奇心強,這也是課堂教學得以進行的動力,解題方法的靈活創新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例如,當學生對某題有新解時,要及時展示及表揚,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也讓大家分享他的喜悅。在授課過程中,老師可有意露出一些“破綻”,設立疑點,讓學生去爭論,尋找原因,教師適時點撥,適當解疑,讓學生的思維共鳴,注意力高度集中,興趣進一步激發。我們也可以鼓勵學生對一些問題進行探索,通過探索性學習活動構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或解答,并在與同學或教師進行交流的基礎上獲得對問題及相關知識、方法更為深刻的理解,借此提高自己運用數學的能力,享受更大的成就感。如在學習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時,提出這樣的問題:用你桌面上的學習用具,能否測量出教學樓的高度?請寫出具體方案。
四、巧用幽默、詩歌及歌詞,營造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幽默與風趣,詩歌與歌詞,美妙迷人,蕩氣回腸。它們看似與教學無關,但若能巧妙運用,則能活躍課堂氣氛,使你的數學課堂充滿魅力,學生的大腦處于興奮狀態,有助于數學知識的掌握。例如,在運用排除法解選擇題時,我稱這是“打假”,而選不對答案稱為“假打”;又如,在一些數學題中,條件不夠明顯,需要我們去挖掘,找出這些隱含條件后,我不忘用一句“猶抱琵琶半遮面”,學生則會接上“千呼萬喚始出來”;再如,個別學生懶做課堂練習時,我會來一句“該出手時就出手”,學生也會接上“風風火火闖九州”。這樣,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豈不美哉?
五、幫助學生克服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以激發和穩定學習興趣
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學生往往會逐漸失去信心,從而產生消極否定的態度。因此,教師要有耐心,幫助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要培養學生善于學習,應做好以下幾點:培養師生感情;教會學生做好課前準備;上課要專心聽講;要積極動腦思考;抓緊時間理解、復習、記憶老師所講的知識;培養細心做題的習慣;要做隨堂筆記;要自覺、循序漸進學習。另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有意識地、恰當地講解與滲透基本數學思想與方法,特別是通性通法。
教學中,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光憑激發學生的興趣還不夠,還應注意大腦興奮的延續。比如可設計相關題組,有針對性地多提幾個問題,將教材知識與方法貫穿其中,若一個問題解決,便又提出新問題,如此環環相扣,可使學生的大腦持續興奮,鞏固學習效果。
只要我們以飽滿的熱情去與學生共享每一堂課,定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更好地為我們的數學教學工作服務,使我們的數學成績再上新臺階。
(作者單位:隴西縣云田初中,甘肅 定西 74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