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韞
【摘要】電視劇《甄嬛傳》以其獨特的魅力從眾多古裝宮廷劇中脫穎而出,以其情節跌宕起伏、矛盾復雜糾葛,激發起觀眾的觀賞欲望,隱含了藝術鮮明的審美特征。本文對《甄嬛傳》所呈現的審美特征加以剖析,探究該劇較為獨特的審美特征下的成功之處。
【關鍵詞】審美特征;斗爭
一部電視劇能夠被觀眾所熟記的一是某些激動人心的情節,另一就是某個有著鮮明特點的人物。“正如亞里士多德指出的,情節比人物塑造更加重要,但是故事結構和人物真相是從兩個視點看到的同一現象。人物也從他們的面具后面所作出的選擇既塑造了他們的本性又推動了故事的發展”。①《甄嬛傳》博得了觀眾的認可,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情節上“斗爭”激烈的審美特征。
1. 斗爭漩渦中的人物形象
《甄嬛傳》中的人物形象都處于復雜多變的斗爭漩渦之中,他們是在遵循歷史邏輯的前提下,以劇情創作需要為原則,由創作者根據觀眾審美的欲望、取向而重構出來的或是創造出來的。
(1)原型人物與虛構人物
《甄嬛傳》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斗爭漩渦中的人物形象,人物的性格、語言、行為皆為了表現和突出復雜的斗爭而存在,所以說將原型人物加以虛構或者直接虛構出新的人物都是為了突出激烈斗爭。虛構人物能迎合創作需要使劇情更加豐富多彩,甄嬛這一這一虛構人物依托歷史成為雍正寵妃,與其她妃嬪展開激烈的宮廷斗爭。因為是虛構的人物,所以她的人生經歷、她的性格行為都可以根據斗爭的需要隨意創作,觀眾才會看到命途多舛、向往自由真愛的甄嬛,看到精彩激烈的宮廷斗爭。
(2)主動斗爭的人物與被動斗爭的人物
在觀看宮廷斗爭劇時,觀眾往往會產生明顯的角色偏愛,這種偏愛不僅是由于人物形象是正面的或者負面的,而是由于人物在宮廷斗爭中是處于主動斗爭還是被動斗爭。宮廷斗爭劇中主要有兩種人,一種是時時處處主動出擊掀起斗爭的人,一種是安分守己卻被動陷入斗爭的人。觀眾往往對主動挑起事端的人恨之入骨,而對迫不得已發起反擊的人同情偏愛,也就是說,觀眾會始終偏愛被動斗爭的人。《甄嬛傳》中的華妃這一角色,當她陷害甄嬛、眉莊發起一系列主動斗爭的時候,觀眾對她恨之入骨,但是當后來劇情發展揭示出她被皇帝所害多年不孕,也是陷在了被動斗爭的地位時,很多觀眾就開始喜愛起了這個角色,同情她被辜負了的一往情深。
2. 多角度敘事構建“斗爭關系網”
一般電視劇的敘事角度分為單一敘事和全方位敘事兩種角度。單一的敘事角度相對狹窄,主體可以是劇中人,也可以是旁觀者,也有時用獨白或者旁白來抒發感情或者表現時空上的跳躍;全方位敘事角度則是多層次表現人物生活,是大多電視劇最常采用的手法。②《甄嬛傳》采用的是全方位多角度敘事的創作方法,建構起了復雜的“斗爭關系網”,斗爭與斗爭之間除了縱向的發展還有著橫向的牽連,人物之間的聯系千絲萬縷,劇情發展復雜立體。
最核心的是后妃為了爭寵圍繞皇帝形成了三大主要斗爭關系,甄嬛、皇后、華妃三人之間互相爭斗;其次由此三人衍生出次要人物各自圍繞形成了三個斗爭團體,沈眉莊、浣碧、敬妃、端妃等與甄嬛一個團體,安陵容、祺嬪等與皇后一個團體,曹貴人、頌芝等與華妃一個團體,三個團體之間人物站在主要斗爭關系的立場上展開斗爭;再次同一團體之中的人物發生斗爭;另外斗爭的關系復雜變化,甄嬛與安陵容原本情同姐妹,后為爭寵反目成仇,曹貴人原本陷害甄嬛,后為保全自己投靠甄嬛被其利用等。斗爭網下給角色間相互牽連,全方位的展示了宮廷斗爭的全貌,使得斗爭激烈富有變化,矛盾沖突多樣,劇情發展立體,宮廷斗爭無處不在。
3. 獨具特色的斗爭形式
《甄嬛傳》獨具特色的斗爭形式較以往的宮廷斗爭劇有所不同,獨具特色的斗爭形式引發了一個又一個戲劇沖突,大量的戲劇沖突使電視劇緊張、緊湊,富有藝術表現力。
(1)斗爭武器 獨具特色
與以往宮廷斗爭劇的斗爭所用的武器不同,《甄嬛傳》中較少的用到了凌布、匕首等作為斗爭武器,而是更多的選擇了毒藥、尤其是香料作為斗爭武器。劇中人物精通藥理,常用香料、毒藥陷害他人,凌布、匕首則是作為賜死或者偷襲敵人的武器。這種獨特的斗爭武器遠沒有刀光劍影來得直接干脆,但它們緩慢的展現人心的惡毒令觀眾更加為之毛骨悚然。
(2)暗斗為主 明斗為輔
《甄嬛傳》中的斗爭形式是以暗斗為主、明斗為輔。為了使“暗斗”更具有隱藏性和緊張感,劇中的人物常常熟知各種計謀,計謀帶有隱藏性,增加了劇情的未知性和緊張感。劇中蔡少芬扮演的皇后就是“暗斗”的最典型代表,背地挑撥甄嬛與安陵容關系,借甄嬛手除去華妃等等,計謀在暗中進行,直至將甄嬛驅逐離宮皇后的面目才暴露出來。相對于“暗斗”,“明斗”運用的就比較少,一般情況下是在劇情發展到了后期斗爭雙方發展到了魚死網破的地步時,“明斗”就顯現了出來,其作用是加速了斗爭的進程,解答“暗斗”中遺留的未知問題,推動故事走向結局。
(3)步步緊逼 跌宕起伏
《甄嬛傳》從頭至尾都陷入一個又一個斗爭當中,主人公甄嬛的命運三起三落引發了宮廷斗爭跌宕起伏。《甄嬛傳》在懸念的情節設置上尤為突出,一集之中就會出現多處關鍵點、轉折點,讓觀眾的心一直提著不得輕松。僅隨意拿《甄嬛傳》第33集為例,一集之中大致可以總結出7處:甄嬛喪子失寵,皇上何時前來探望;眉莊規勸,甄嬛是否愿意振作;甄嬛與果郡王園中相遇,情感是否會發生變化;陵容侍寢后喝藥意欲何為;甄嬛偶遇齊妃能否逃過一劫;甄嬛受盡凌辱命運又當如何;甄嬛命人捉蝴蝶為了什么,能否重得皇帝垂愛為己報仇。觀眾被一個接一個的懸念轉折吸引,欲罷不能。所有的斗爭矛盾不會因為短暫的成功而終止,而是會隨一方的勝出另一方的憤恨而激化升級,可以說是宮廷斗爭步步緊逼、人物命運跌宕起伏。形成這種斗爭效果的另一關鍵因素在于,該劇善于營造懸念來擴大戲劇效果的張力,引發觀眾關注興趣。
注釋
①羅伯特·麥基.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M].美國,周鐵東.中國電影出版社,2011:128-129.
②梁霄.論諜戰類電視劇的藝術特征——以電視劇潛伏為例.消費導刊[J],2009,16.
參考文獻
[1] 羅伯特·麥基.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M].美國,周鐵東.中國電影出版社.
[2] 梁霄.論諜戰類電視劇的藝術特征——以電視劇潛伏為例.消費導刊[J],2009,16.
[3] 轉引自中國江蘇網.專家研討甄嬛傳:古裝戲應弘揚主流價值觀.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