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
小學美術課堂,不僅僅是藝術的啟蒙課堂,也是藝術的審美殿堂。教師在傳授美術課的知識技能過程中,要做一個有心人,把握課堂中的微小環節進行品行教育,做到尚美育人,育心育人。
一、賞識教育育自信
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個性特征和對思想品德要求的接受方式,而在他們個性特征中有一點是共通的、具有普遍性的,那就是他們都強烈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鼓勵和贊美。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有一雙發現美、欣賞美的眼睛,強化學生的優點,弱化學生的缺點。
比如:給二年級的學生上《給大樹爺爺畫像》這課,學生對樹的紋理進行想象發言時,我對發言好的同學及時進行了表揚和鼓勵,如:你說的太好了,太棒了,比老師想象的還要豐富這些激勵性的語言后,學生的積極性更高,舉手發言的更多,語言也更精彩,有的說樹皮像干裂的土地,有的說樹皮像迷宮,有的說樹皮像沙漠,等等,連平時不愛舉手的學生也積極舉手發言,我想這就是贊美鼓勵的魅力所在吧。其次,就是在學生做作業的時候,我不斷巡視,表揚構圖好,線條畫的流暢的同學,并展示給大家看,這樣一來不但激勵這些學生畫得更好,還給其他同學起到一個示范作用;在繪畫過程中,有一個叫張辛坤的學生還不時說:“老師我畫錯了,不會畫。”不敢下筆,我過去鼓勵他:“要給自己信心,大膽下筆,按老師教給你的方法畫,一定會成功的。”這個孩子在我的鼓勵下,最后成功的完成了作品,并有著成功后的喜悅和成就感。另外,在作品評價時,我鼓勵學生大膽地自我評價,生生互相評價,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認為自己就是課堂的小主人,不再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動作,或事不關己等不良狀態。使學生興趣更濃,讓課堂教學達到了真正的高效。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美術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而孩子們的興趣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靠老師和家長們后天引導培養起來的。作為老師對學生不要吝嗇自己贊美的語言,對學生要不斷贊揚鼓勵。當然贊賞不僅僅是語言,有時教師的一個小小的動作,一個眼神都會激勵學生、鼓舞學生,并幫助學生一步步取得一些小小成功。這樣才能培養他的自信心,才能讓他對這門學科有興趣,而一旦這個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什么上課不聽講、紀律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也會隨之解決。
二、引導方式育行為
小學生正處于身體心理成長發育階段,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于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習慣是我們存放于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有了好的習慣,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一個人有了壞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盡它的債務”。可見習慣的總要性。我國近代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也強調:“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因此,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教師應十分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讓學生一生受益。
每次上一年級一班的美術課,我看著那幾個“屢教不改”的孩子,就心煩意亂的。那幾個孩子,上課毫無坐姿,東倒西歪,還不時扭頭找別人說話、伸手拿別人的畫具,鬧的其他孩子嗷嗷叫,經常引起課堂上的騷動。實在拿這些人沒辦法,我就請他們到講臺上靠近老師站著,以為這樣會好一些。可當我一轉身,他們不是在我背后做鬼臉,就是去搶前排孩子的學習用具。一次在上《美麗的海星》一課,看著孩子們畫的一幅幅美麗的畫,我情不自禁的表揚:“你們畫得真美!”聽到我的贊揚。孩子們畫的更起勁,我接著說:“我們在美術課上畫畫要怎樣才美?”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要五顏六色、要夠大、構圖要飽滿、想象要豐富……”我又說:“還有啊,人美,畫畫才美,那我們人平時怎樣做才美?”孩子們有的說:“衣服要穿的漂亮,還要干凈。”我又啟發道:“那行為呢?你們看解放軍叔叔站得直直的,坐在那里端端正正,被子疊得整整齊齊的,美不美?”孩子們齊聲說:“美!”說到這里我瞟了一眼那幾個調皮孩子,看到他們都自覺的整理了一下桌面上的畫具,有的還端正了一下坐姿。我又問:還有呢?學生都搶著說:“不打人,不粗口;下課不要亂跑;要有禮貌……”就這樣,我一步步啟發學生從行為美過渡到心靈美,并讓孩子們自己說說今后上課應該怎樣做。孩子們馬上挺起胸脯,背挺得直直的。不費吹灰之力,課堂紀律管好了,孩子們的行為自覺了。
我們美術課不單純是繪畫技巧的傳授,更多的是運用藝術作品去引導、感化學生,美化他們的心靈,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素質教育,這才是藝術課程的新理念。
責任編輯 黃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