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堅+馮玉翠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這為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出了任務。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對于職業教育來說,它既是一種“就業型”教育,也是一種“創業型”“創新型”教育,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人才的使命。當前,社會就業形勢嚴峻,通過創業教育來提升就業能力是十分緊迫的任務。職業學校應該十分重視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強化專業實踐教學,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和創業實踐能力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全面激活學生求知的潛能,使他們成為具有基礎能力、應變能力、社交能力、創造能力的自覺創新創業者,真正把學生創業教育做到實處。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其中絕大部分學生畢業后就會走向工作崗位,少部分學生會進入高等職業學校繼續學習。不管是走向工作崗位的絕大多數學生,還是進入高等職業學校繼續學習的少部分學生,在中職階段培養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
1. 合理的課程設置培養學生創業意識
課程是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主要載體和手段,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在教育教學改革中處于核心地位?!昂窕A、寬專業、多方向”是設置和調整課程的主要原則。為適應培養學生創業意識的要求,要詳細研究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如文化課與專業課之間的聯系,專業理論課與實訓課之間的結合等,根據不同專業和學生特點,對課程進行創造性的有機組合,積極開發教材中培養創造力的課程內容,以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內容上多開設具有創造思維或創造能力的課題,向學生傳授創新思維方法,點撥他們的創造靈感,合理設置學生專業實習訓練課題,讓學生開動腦筋完成訓練課題內容,改變以前按照教師安排方案完成任務的方式,激勵他們的創造精神,培養學生具有創業的意識。
2. 加強實踐教學,傳授創業技能
中職學校的任務是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對于職業教育來說,它的終極目標就是就業教育,這是社會賦予職業教育的功能,也是職業教育存在的理由。創業和就業都離不開過硬的專業技能,因此,專業技能培養是中職學校的生命,是學生參與社會競爭的根本。操作技能的形成離不開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也貫穿于操作技能的始終。為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除了在課堂上按照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法,重視對學生專業理論學習的同時,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中職教學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學科理論的教學體系,通過不斷探索和研究,把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改變為以市場為中心,實踐教學為重點的教學,要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校內外的實訓基地為載體,引導學生進行創業實踐。中職學校要十分重視創業技能考核,專業基礎、專業課有嚴格的測驗和考試制度,每次考試合格才能發畢業證書;實踐課的考核,對每次實驗、實踐、實習都有詳細的考核記錄,考核合格才能發畢業證書和相關的技能證書。經過強化技能訓練,中職生的動手能力和工作能力可以大大提高,為以后的就業和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在傳授一定的理論知識后,讓學生在生產實訓基地進行實際操作,在實踐中接受鍛煉,經受錘打,學生在課堂里是學生,在生產實訓基地他就變成了車工、鉗工、電工、廚師、理發師、美容師、駕駛員、導游、會計、產品推銷員等等。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能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各種能力,學生也只有通過具體的生產實踐,才能加深對所學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系統掌握各項生產活動的基本技能。指導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參加各項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引導學生注重每個生產環節,并用所學知識去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接受檢驗,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解決。
3. 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加大創業能力的訓練和創業方法的指導
開展創業實踐,如一種社團或沙龍的組織與管理、公共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一種刊物或報紙的策劃與創意、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路徑的構想、一個科研或學術研究的立項起草與申請、一種法律實踐或金融實踐的模擬等。
通過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創業能力的訓練和創業方法的指導主要有四個關鍵要素:主動地體驗學習,同學們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協作,大家共享觀念,進行合作,完成協作活動;自主意識,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有更多的責任;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回顧和反思。同學們回顧自己對創業教育活動所作的貢獻,確定所取得的成就,了解自己在活動中所學的內容。
責任編輯 黃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