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在恒
隨著21世紀的到來,我國基礎教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新課程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決心徹底扭轉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端,以培養學生健全的個性和完整的人格為己任,努力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方式。奧蘇貝爾的有意義的學習理論對新課程改革下物理課堂教學有著非常有價值的啟示。
一、有意義學習理論對物理教學策略的啟示
奧蘇貝爾認為,有意義學習有兩個先決條件和兩個原則,在物理教學中要利用好這些條件和原則。
1. 創設情景,引導心向
第一個先決條件是學生表現出一種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即表現出一種在新學的內容與自己已有的知識之間建立聯系的傾向。在物理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培養有意義學習的心向,要幫助學生提高物理學習的興趣。對于剛接觸物理的學生,利用演示實驗、生活中的實例及在物理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重要人物的講解,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學習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在逐漸的學習或考試中會慢慢消褪,特別是進入高中階段,有的學生對物理有種排斥的感覺,這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如在講牛頓運動定律時,可先提問學生初中曾學過的內容,學生日常生活中都認為“速度大則慣性大,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是對初中物理的理解誤區,教師可以通過視頻資料來展示有說服力的例子,如冰球運動。還有要創設情境讓學生真正體會在概念或定律和定理之中的奧秘找到學習的鑰匙。
2. 抓住學情,呈現意義
另一個先決條件是學習內容對學生具有潛在意義,即能夠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聯系起來。在教學中,要注意增強學生認知結構中與新知識有關的概念,比如在講解功能原理中,要首先弄清學生頭腦中原有的知識,如力、位移、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要理清各個概念之間的聯系,再經過同化效應,積極探究,實現有意義學習。在教學中還要注意認知結構中可利用性、可辨別性和穩定性的材料,積極幫助學生找到起固定點的材料,例如,在講授“加速度”的概念時,要先引出以前講過的“速度”概念,講速度變化量,再到速度變化率,而速度就是所謂的“固定點”。
3. 從學生自身需要出發,增強有意義學習動機
在有意義學習中,奧蘇貝爾主要關注成就動機,即學生試圖獲取好成績的傾向。與眾不同的是,在奧蘇貝爾看來,成就動機主要由三方面的驅力組成———認知驅力、自我增強驅力和附屬驅力。認知驅力可看成是出于興趣、好奇的需要,這是有意義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種動機。例如,用一個染紅的雞蛋放在鹽水中演示物體的浮沉條件,當注入清水時,雞蛋下沉;當注入濃鹽水時,雞蛋上浮。對此學生興趣盎然,激發起他們探討物體浮沉條件的動機,進而對浮沉條件的內化因子重力和浮力進行比較、分析、歸納物體浮沉的條件。這種動機作用的效果比較明顯,但穩定性較差。自我增強驅力也可以說是自我提高的需要,有些學生學習物理是為了贏得地位和自尊,例如某學生物理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便會得到同學的欽佩,在班級具有較高的地位,因而贏得了尊重。附屬驅力是指某些學生為了得到教師和家長的獎勵或避免受到老師或父母的懲罰而學習物理,他們學習物理的動機不在物理學習本身,而是在物理學習活動之外,但是這并不是提倡的動機,在某些階段還會產生負面影響。
二、對物理教學實施過程的啟示
1. 深入了解學生認知結構,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學生的認知發展是有固定順序的,認知結構的發展依賴于先前已有的發展。在教學中,當教師理解學生的功能處于哪種水平時,教師會受益,教師應該努力探知學生的水平,并相應地調整教學,使之與學生的水平相適應。在這其中教師可采取問卷調查、訪談、提問等來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力告訴我們,人一共有七種智力,其中每個人在學習或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差異之所以不同,是因為每個人的智力組合方式不同,這不是單一用紙筆測驗就可以測出來的。智力之間的不同組合表現出個體間的差異。物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物理教學應以培養學生未來生存與發展所需要的科學素養為基本出發點。學校作為主要的施教場所,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設計和安排的課堂教學也不可能都面面俱到。因此,新課改下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智力特點,努力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教學對象的不同創設各種適宜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充分發展的教學手段、方法和策略,注意在教學因材施教,最大限度適應大多數學生的情況,也要針對不同學生提出的不同要求,認真做好學生的個別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這對于學生是非常有意義的。在有意義的學習中,每個學生都能在不同層次上積極、主動、有效和諧地學習和發展。
2. 師生之間充分互動,增強課堂的融洽度
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大量的互動。現代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再是單純的講授者,應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新課改的前提下,學校不再是教學的唯一主要陣地,同樣教師也不是一根粉筆、一塊黑板打天下,更多的是陪著學生各處尋找資料,給學生指導和幫助,在教學中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創設知、情、意、行和諧統一的教學氛圍,使課堂在輕松、愉悅、平等中進行。例如,我們運用汽車說明書展開教學時,要求學生能夠從眾多品牌的汽車說明書中所提到的汽車不同性能,總結岀汽車的動力不同。在這期間,學生會去找一些例子,同樣在課堂上老師也要找到例子,和學生一起交流,不要認為留給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生的,要在課堂上充分交流,要求教師在課下用更多的時間去準備。
3. 借助探究活動,落實有意義學習
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學生只是單純接受書本的知識,他們的學習沒有經歷深刻的思維和實踐過程,從未真正獲得屬于自己的知識,因而是缺乏意義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的學習過程應是一個“再發現”的過程,應讓學生從被動變主動,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各方面的能力。
總之,在新的形勢下,教師需要再學習,不斷努力掌握現代技術手段,學習并利用好有意義學習理論,促進中學物理教學向著更高要求發展,為實現培養跨世紀人才做出新的貢獻。
責任編輯 羅 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