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丹
摘 要:隨著國家對民辦高校教育相關問題的計劃綱要的發布,校企合作作為一種高校和企業共同培養優秀人才的模式,正處在不斷發展之中。校企合作也是高校和企業共同進步的雙贏戰略,然而在其探索初期,仍然存在一些不利條件。本文結合校企合作進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快其發展的相關措施,以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努力開創多方共贏的局面。
關鍵詞:校企合作;民辦高校;人才培養;交流合作
1.引言
校企合作作為一種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利用高校和企業的多方面資源,對加強校方和企業的互利合作、培養實用型人才有重要意義。但是,諸如民辦高校設備不夠完善、企業不積極參加合作、雙方缺乏溝通交流等問題仍然存在。因此,提出改善措施,加快校企合作的高效互利模式的展開,對國家教育發展、社會進步有重要現實意義。
2.民辦高校校企合作概況及其中存在的問題
2.1部門民辦高校設施和制度不夠完善
在校企合作模式發展的初期,民辦高校相對公辦高校,雖然管理模式比較靈活,但是其硬件設施等仍然不夠完善,例如校內實驗室的設立、培訓實習基地的分配等;在師資方面,教師隊伍不夠強大,職業素養較低;另外,民辦高校的有關制度等不夠健全,例如學術研究獎勵制度、實驗教學大綱制度、科技成果轉化條件制度等與公辦高校存在一定差距。民辦高校內還存在一些對校企合作進行的不利因素,例如學校內缺乏和企業合作交流的場地,一些較大型交流活動受到限制;領導和師生的合作意識較淡薄;學校方面欠缺具體的制度來劃分學校和企業的具體職責,資金分配不合理等。因此,為推進校企合作制度的順利發展,民辦高校本身有必要采取相關措施,加強自身設備及教學制度的構造和完善,增強自身實力水平。
2.2部分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積極性不高
校企合作的最終目的是通過企業和學校的資源共享、優勢互利的條件,為社會培養輸出高素質高水平的實用型人才,同時促進學校和企業的不斷交流學習、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實力。然而,相當一部分企業管理者不愿積極參與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合作意識不夠高,企業管理者過分重視自身的眼前利益,眼光不夠長遠,不能正確認識到校企合作模式對企業長久、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性。企業部分領導者錯誤地認為人才培養只是學校的任務,缺乏企業和民辦高校交流合作的觀念,只有在企業內職位空缺時才進行人才的選拔,這樣大大降低了人才選擇并重用的效率,同時對推動社會高效運轉產生了消極影響。因此,企業領導者應該增強合作意識,積極參加校企合作的經營模式,不斷提高自身工作效益和競爭水平。
2.3民辦高校和企業之間缺乏交流溝通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校方和企業及時的交流和溝通,并制定相關的交流合作制度,定期開展交流會議,以使雙方達成一致意見,促進良好合作和共贏局面的展開。然而,由于部分高校缺乏主動發出邀請的積極態度和熱情,缺乏健全的細節規定,合作制度只能是紙上談兵,得不到一個積極良好的開端。其次,大部分企業只重視到自身的眼前利益,目光短淺,與民辦高校的合作僅限于提供一些學生實習的場地和投資一部分教學設備等基礎方面,達不到真正意義的長期合作與共贏;更有一部分企業,懷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目光不夠長遠,不愿參加校企合作,從而使自身企業的發展過于局限,企業與時俱進的積極性不高,這種消極保守的心態嚴重阻礙企業的長遠發展,進而給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推進道路上造成障礙,使企業、高校、學生都得不到高效的進步和發展。
3.加強雙方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改進措施
3.1加大投資提高校方的基礎條件和健全制度
為推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展開,國家應加大對民辦高校的投資力度,不斷完善學校的硬件設施和場地問題,加快合作模式的改革和完善。民辦高校應該明確自身實力水平,充分發揮經費自籌、設備齊全、制度完善的部分優勢,以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養為重點,優化校內專業分配,深入市場調查和研究,以市場需求為重點做到不斷調整,建立合理的專業體系,適應企業和社會的發展要求,培養實用性、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3.2企業改變觀念增強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意識
新的時代要求企業要多多交流合作以實現共贏,企業領導者應該改變固步自封的保守觀念,更新自身思想觀念,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加強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了解,規范企業內部合作制度和細節規定,要意識到校企合作中培養高素質高效率的實用型人才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企業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中,可以第一時間培養選拔出適合自己企業發展要求的優秀人才,提高企業員工的綜合水平,同時有利于企業自身競爭實力和水平的提高,對企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因此,企業領導者應該解放觀念,真正了解和參與校企合作,把它作為一項長遠的合作共贏模式,積極和民辦高校進行交流總結,關心學校的教學進度工作,共同合作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優秀畢業人才,為今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條件。
3.3民辦高校和企業之間加強交流合作努力實現共贏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長遠發展,需要校方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加強交流,及時了解雙方的發展需求。學校應該制定和企業定期的交流合作會議,不斷學習企業的文化和發展要求,做到與時俱進,培養高效實用型人才。校方和企業應該達成合作、資源共享的一致意見。由學校方面按照計劃定期推薦優秀教師學生到企業內體驗實習,不斷積累企業的工作經驗,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在企業工作的水平和貢獻。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選派優秀員工到學校內進行培訓學習,講述企業的發展情況和用人要求,同時也可以得到學校專業老師的建議和評價,達到了資源共享及人才的充分培養和合理利用。民辦高校和企業可以共同組織一些積極交流的大型活動,促進學生對企業的認識和了解,以推動民辦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展開和完善,不斷促進教育工作的提高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4.結束語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作為一種新型的民辦高校和企業合作的模式,順應新時期教育改革和實踐的發展方向,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校方和企業應該不斷積極探索合作方式,加強交流合作,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培養高水平高素質新型人才的同時,更加推進自身實力的提高和競爭核心水平的增強,從而提高社會生產力和推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麗.民辦高校物流人才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3,(26):91-91.
[2]楊宏才.校企合作共建專業實驗室探索技能型人才培養新模式[J].現代企業教育,2014,(10):184-184.
[3]隋俊,張彤川,陳亮等.從校企合作論民辦高校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4,(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