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玉香 楊芙蓉
摘 要:耒陽市縣域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有區位、交通和資源優勢,但整體實力不強,工業化程度低且污染嚴重,資金不足,其發展面臨一系列的機遇和挑戰。為了促進耒陽市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提出產業支撐,提升縣域經濟增長力;推進城鎮化,拓展縣域經濟發展潛力;加大財稅金融支持,構建縣域經濟發展支持力;經濟生態相協調,提高縣域經濟可持續能力。
關鍵詞: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耒陽市
中圖分類號:F29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9-0257-02
湖南省委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明確指出,要把加快發展縣域經濟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促進“兩型”社會建設。而耒陽市作為試點單位,探討其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耒陽市縣域經濟發展現狀
1.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耒陽市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經濟實力明顯提高,GDP由2007年的130.01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300.87億元,年均增長12.38%;財政總收入由2007年的8.19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20.17億元,年均增長19.75%,成為長株潭地區外第一個財政收入過20億元的縣市。
2.產業結構調整卓有成效,但仍不合理
近幾年來,耒陽市第一產業在三次產業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的比重穩中有進,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也在不斷的發展波動,變化趨勢同產業結構的演變規律是相一致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由2007年的22.8:42.4:34.8調整為2013年的16.6:42.2:41.2,但第一產業仍占有較高比重;反映出耒陽市典型的農業經濟特征,農業產業化發展緩慢,同時第二產業優勢不夠突出,資源性加工企業以煤炭采掘為主,規模小,能力弱;另一方面,高科技企業起點低、數量少,還不足以支撐整體經濟發展。雖然第三產業比重上升較快,但以個體工商戶貢獻為例,社會經濟還需發展的旅游服務業、保險和會計等行業發展十分緩慢。
3.城鎮化進程加快,但水平較低
耒陽市已成功跨入中等城市行列,建成區面積由2007年的33.2平方公里擴大到2013年42.1平方公里,農村人口61.10萬人,城鎮人口55.78萬人,城鎮化率達44.73%,較2007年提高14.86個百分點,但同比2013年衡陽市城市化率48.74%低了4個百分點,比湖南省城市化率46.65也低了將近2個百分點。
4.環境保護取得實效,但形勢仍嚴峻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明顯,二氧化硫排放量為8 848噸,削減率為1.69%;工業企業廢水排放量507萬噸,削減率為10.27%;工業企業煙塵排放量2 990噸,削減率為3.11%。但尚未達到國家下達的控制目標,且工業污染嚴重損壞了城市空氣質量;污水處理設施滯后,污水、廢水處理能力較弱;煤炭過量開采導致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地面沉陷、區住房皴裂、水利設施損毀、人畜飲用水減少;廢氣、廢水、廢渣帶來空氣、植被、水流嚴重污染。
二、耒陽市縣域經濟發展的SWOT分析
1.耒陽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優勢
(1)區位優越、交通發達
耒陽市區位優越,交通發達,通訊便利。水運、陸運、空運形成網絡,四通八達。京廣鐵路、京深公路(107國道)、耒水和京珠高速公路縱貫南北,耒吉(1817線)公路和耒常(1811線)公路相連,橫穿東西,并在市內交匯,耒水、舂陵水四季通航,楓沖大型機場可利空中之便。
(2)資源豐富
耒陽市資源富集,物產豐盈。已探明的物產有45種之多,煤炭可采儲量達5.1億噸,為全國產煤百強重點縣(市)之一,年產煤量達500萬噸,居湖南省各縣(市)之首;湖南省最大的火電廠耒陽電廠、遙田水電站及耒中水電站裝機,總容量達130萬千瓦,豐富的資源為耒陽市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2.耒陽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劣勢
(1)整體實力不強
經濟總量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2013年耒陽市GDP為321.4億元,但在湖南省十強縣市中的競爭力較弱,比長沙縣、瀏陽市、寧鄉縣和醴陵市分別低654.6億元、602.9億元、513.6億元和119.6億元。
(2)工業化程度低且環境污染嚴重
耒陽市的工業經濟主要是以煤炭為主的資源導向型經濟,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偏低,缺少強有力的骨干企業和產業集團,尚未形成高效益的產業鏈、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煤炭的大量開采帶來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2013年,耒陽市實現全部工業產值135.55億元,增長4.5%,但相比較而言工業化程度較低。其工業總產值低于長沙縣560.45億元,比瀏陽市、寧鄉縣、望城縣和醴陵市分別低528.4億元、442.47億元、178.9億元、413.12億元和159.05億元。
(3)資金缺乏
耒陽市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而小企業經營成本高、受市場和原材料的影響大,對信貸的需求量也較大。目前,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對縣域機構的收縮政策以及農村信用體制自身發展的局限,銀行一般將資金投向“大城市、大企業、大項目”和優質客戶。資金缺乏使企業沒有能力再投入以擴大生產規模,無法取得規模效益,企業只能依靠自身積累,發展速度緩慢,發展資金的缺乏已經嚴重的影響到耒陽市經濟的發展。
3.耒陽市縣域經濟發展的機遇
中央和省市政府的決定為大力發展縣域經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湖南省省政府制定了《關于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意見》,且強縣擴權改革已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耒陽市作為四個強縣擴權試點縣之一,必將為經濟社會加快發展注入更多的政策動力。另外,耒陽市作為資源枯竭城市之一,除獲得國家專項扶助資金外,還將在培育接續產業、解決就業、礦區地質環境災害治理和生態保護等方面享受更多的政策扶持。endprint
4.耒陽市縣域經濟發展的挑戰
耒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挑戰,一是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國際經濟發展模式進入一個艱難、曲折的調整過程。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性問題依然突出。二是節能減排壓力巨大。耒陽市COD指標已經超標,脆弱的環境已不堪重負。三是區域競爭日益加劇。耒陽市及周邊縣市產業結構類同,可能會出現爭政策、爭投資、爭項目等現象。
三、加快耒陽市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縣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需要通過創新改革,增強縣域經濟發展自主能力、競爭力和保障力,全面提高其綜合發展能力,促進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產業支撐,提升縣域經濟增長力
完整的產業體系是實現縣域經濟持續增長的支撐,包括工業、農業和服務相互支持、相互依托的支持體系。(1)形成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的工業體系。一要提升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能源、冶金、建材、化工、農產品加工等傳統支柱產業;積極支持東興水泥、韶能耒陽板塊、東沖煤業、開元煤業、綠海糧油等骨干企業發展壯大。二要扶持接替產業。鼓勵本地民營企業特別是煤炭業和以建材、電子、輕工制造、有色冶金、精細化工為重點的現代加工制造業及生物醫藥、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等新型替代產業發展壯大。三要培育新興產業。全力支持以東鋯新材料為龍頭的新材料產業,以山河智能高新配套產業園、迅通提速道岔為龍頭的機械制造業,以潤濤生物、流一乳業為龍頭的食品加工業,以博多電子、立誠電子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2)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切實加大對溫氏、新五豐、綠海糧油、金拓天油茶、日森源菇業等龍頭企業,對蔡倫現代農業科技園、石仙農業、東方牧業、觀音閣生態農莊、泉水灣生態農莊等規模農莊的幫扶力度,促其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3)發揮生產型服務業的配套支持。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重點圍繞工業產成品和原材料以及大宗農副產品,抓好物流中心建設,推進運輸、倉儲、配送、營銷、中介服務一體化;大力發展休閑旅游業。按照國家3A級旅游風景區的標準,加快蔡倫竹海風景區項目開發;抓好蔡倫紀念園的提質擴容,加快紙博物館建設;啟動東湖湯泉水廠建設,引資開發湯泉旅游度假村。
2.推進城鎮化,拓展縣域經濟發展潛力
積極開展統籌城鄉發展,推進以縣城為核心的城鎮建設。一是打造城市新名片。抓好武廣耒陽新城水循環景觀系統和歐陽海灌區生態景觀帶建設,抓好投融資交易中心、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進駐,實施組團連片開發,切實創新和加強城市經營管理,建設宜居宜游的新城。二是打造城市精品。進一步加大城中村的提質改造力度,加強城中高檔小區、高層建筑以及安置房建設,提升城市品位。三是打造鄉鎮亮點。加強示范鄉鎮建設,改變小城鎮建設落后局面。認真抓好新農村示范片區規劃建設,加快村鎮民居改造,推進中心村和中心居住點建設,打造鄉鎮亮點。
3.加大財稅金融支持,構建縣域經濟發展支持力
改革縣域財政管理體系,增強縣域財政實力和統籌能力。一是堅持財稅資源的合理配置。形成獨立自主管理縣域內的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財政體系,合理配置財稅資源,明確縣的主體稅種。二是實行核定收支加激勵的模式。采用“核定收支,定額補助,結余留用,超支自補”的包干體制,一方面,中央和省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財政資源的配置向縣域傾斜;另一方面,對超額完成的進行獎勵。三是大力發展金融經濟。積極引進各類金融機構來耒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處,鼓勵金融產品創新;實施中小企業金融支持工程;探索組建村鎮銀行,大力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加快保險市場發展;完善信貸征信體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4.經濟生態相協調,提高縣域經濟可持續能力
縣域經濟要實現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達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一是實施節能減排。加快企業節能降耗技術改造,著力抓好冶金、化工、電力等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節能降耗,重點扶持潤濤生物科技、陽光金屬再生、誠松金屬再生、南玉有色冶煉等循環企業發展。二是加強環境保護。強化大氣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綜合治理。積極推進耒水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工作,切實保護好生態安全;嚴格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加快污水處理廠二期建設,配套完善污水收集管網;加大對工業園區及重點河道的污染治理,加快武廣新城,余慶、遙田、仁義等重點鄉鎮以及工業集中區供水、節水、污水及凈化回用處理系統建設;嚴格控制全市廢氣排放總量。加強城鎮環境噪聲功能達標區建設。三是加強生態建設。加大水源、風景區、河道、水庫等生態區保護和監管力度,加強重點資源開發區域的生態保護,強化對土地、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的生態保護,遏制生態破壞,大力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和建設,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參考文獻:
[1] 丁劍飛.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低碳模式研究——以耒陽市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2] 耒陽市2012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7—2013年)[R].
[3] 耒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EB/OL].www.leiyang.gov.cn.
[4] 何海兵.兩型社會——背景下攸縣縣域經濟發展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
[5] 吳德意.縣域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探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2.
[責任編輯 李 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