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
[摘要]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踐行延安精神,對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分別對于延安精神的內涵及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并提出延安精神貫穿于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揚延安精神,有效提高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關鍵詞]弘揚延安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而形成的延安精神,被稱為“中華魂”,是黨的“瑰寶”。延安精神是我們黨和民族寶貴的財富,也是培養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堅定正確的人生觀的重要教材,將延安精神貫穿于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一、延安精神的科學內涵
延安精神根植于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共產黨結合革命實踐和時代發展的需求,不斷豐富發展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延安精神有著豐富的科學內涵,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特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質體現;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內容和精髓;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首要內容和靈魂。
(一)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延安時期的生活環境艱苦惡劣,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為了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進攻和殘酷“掃蕩”及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黨中央、毛澤東明確提出了“自力更生,克服困難” 、“發展經濟,保障供給”和 “豐衣足食”等一系列口號,邊區軍民的生產運動很快開展起來,他們以堅忍不拔的精神克服了無數的艱難,以無比頑強的意志戰勝了的許多險阻,譜寫了一曲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凱歌,在異常艱難困苦的環境下取得了一次次勝利。
(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延安時期也是我們黨在中國局部地區建立人民政權并不斷擴大執政區域的重要時期,是黨和群眾關系最密切的時期,關心群眾,相信群眾,團結群眾,并培養了黨和人民的魚水之情,不論是干部、戰士,還是黨政工作人員,都自覺地為人民謀利益、辦好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己任,作為根本宗旨,在延安時期又提出“為人民服務”的口號并在全黨認真實踐。
(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講真話,辦實事,理論結合實際,密切聯系團結群眾,增強凝聚力、感召力。我黨于I941年5月到1945年4月開展的延安整風是一次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黨內開始盛行的宗派主義及教條主義通過整風在思想上得到清算,使全黨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這個根本思想原則和思想方法,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在中共七大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被確立為黨的思想路線。
(四)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是正確認識我們的國情,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堅持黨的領導,自覺地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堅持不懈地奮斗。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堅定的革命信念是延安時期的中共黨人和革命者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在延安時期,其表現為追求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全人類的解放而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和不怕犧牲的精神。
二、當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與此同時思想上出現了一些消極與落后的情形。
(一)理想信念不堅定
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深刻變化,西方自由化思想的逐步侵襲,也由于國內極其個別領導干部腐敗墮落,一些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產生了懷疑、對黨的領導失去了信心、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產生了動搖,認為馬克思預見的共產主義社會是不可能實現的烏托邦;對學校組織的各種政治教育活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感到索然無味、熱情不高并有抵觸心理。
(二)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一些大學生不切實際的想當然,過高估計自身的能力,貪戀舒適的工作環境,缺乏應有的踏實的實干精神卻追求優越的工作條件,對自身定位不準,卻抱著好高騖遠的心態,希望將來進入職場,直接進入領導層,直接參與高層管理,而沒有切實地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愿意到普通企業、基層就業。
(三)奉獻意識及集體意識相對薄弱
新時期的大學生生活富裕,環境優越,同學間的人際關系相對冷漠,彼此間缺乏關心、缺少真情,協作觀念較薄弱,缺失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具有獨立的判斷能力,個人價值實現的愿望比較強烈,在大的寬松開放的的社會環境中,可以全面的接觸到各種社會思潮,也會受到一些不良思潮的影響,從而淡化奉獻意識和集體意識。
(四)享樂主義盛行
高校的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部分家里條件好的學生花錢如流水,吃的、穿的、用的東西全是名牌,拿著父母的錢“幸福”地生活著,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在學習態度上,安于現狀,得過且過,不愿吃苦出力,陶醉于已經取得的成績,喪失積極進取的活力動力,遇到困難和矛盾繞著走。
基于上述存在的幾種問題,有必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讓延安精神貫穿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讓大學生領會延安精神,學習延安精神,摒棄不良習慣,增強堅定正確的信念,培養勤儉節約,奮發向上的習慣。
三、弘揚延安精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為提高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要求我們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開展延安精神教育,使大學生真正掌握和踐行延安精神。
(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堅定的理想信念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社會主義在中國顯示出蓬勃生機和活力。而當今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既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同時也為西方國家對我國實施價值觀念、意識形態和思想文化的滲透帶來了極大便利。高校的大學生是中國的未來,是將融入各個行業的發展并成為其中堅力量的砥柱,他們的理想信念及政治方向直接關系到民族的利益和國家的安全。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加強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建設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然要求。新時期的大學生要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了解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為將來報效祖國、服務人民打下基礎。
(二)知行統一,腳踏實地
知行統一、腳踏實地,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當代青年和高校大學生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大學生是有夢想的一代新人,夢想的實現一定要有務實的精神,做到腳踏實地。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樹立積極向上、切合自身實際的理想,科學合理的安排學習和生活。好高騖遠終將一事無成。其次,腳踏實地地學習與工作。李大釗有一句名言: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做踏實的工作,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做事,則功業可就。當代年輕的大學生們既要做一個思想上的巨人,也要做一個行動上的巨人,應以一種不怕輸的精神勇敢地投身到火熱的實際生活中去,腳踏實地地從一些具體小事做起,不做溫室里的花朵,而要做搏擊長空的蒼鷹。
(三)助人為樂,樂于奉獻
大學生身兼富民興國的歷史使命,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奉獻精神教育對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大學生要形成奉獻意識,踐行奉獻精神,傳承奉獻傳統。在學校生活中,以奉獻精神律己,增強團隊意識,提高協作精神。在提高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自己全方位的能力,從主觀層面將自己培養成為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并能夠自覺抵制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和侵蝕,自覺參加社會實踐,將奉獻意識實踐到具體的小事當中去,用“延安精神”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發揮正能量。
(四)艱苦奮斗,勤儉節約
今天,雖然我們的生活富裕了,但是我們也應該牢固樹立“以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為榮、以鋪張浪費、奢侈揮霍為恥”的榮恥觀。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不僅在艱苦的革命年代需要,在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也依然不可或缺。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所以牢固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觀念尤為重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這是任何時候都絲毫不能動搖的。當然,現在講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并不是要求我們重新回到那種布衣草履、素食淡飯的生活,而是要我們把勤儉節約、艱苦奮斗作為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昂揚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反對鋪張浪費和大手大腳,從節約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待生活、學習和工作。
將延安精神貫穿于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用延安精神教育大學生,可以促使高校大學生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來約束、激勵和鞭策自己,自覺抵制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蝕,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做事,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王珞平.用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錘煉大學生的意志品質[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4):72-73.
[2] 康德瑞.當代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素質教育之我見[J].經濟研究導刊,2013(10):282-283.
[3]楊軍憲. 延安精神是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重要法寶[J].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08):121-123.
[4] 歐陽國文. 延安精神的科學內涵[J].學習月刊,20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