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前些時候,賈志敏老先生的一節《爸爸的老師》讓我們重拾昔日那彌足珍貴的“語文的味道”。
課程的引入階段,賈老師沒有用什么華麗的材料引導,而是先讓大家說一說自己熟悉的節日,同學們爭先恐后的發言,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了,賈老師抓住學生“教師節”的回答拋出一個小問題:“教師和老師,叫法不一樣,有什么樣的區別?”當一個同學答出是書面語和口語化的區別之后,賈老師立即請全班同學為這個孩子鼓掌,隨即他給同學們講述了教師節包蘊的尊師重教的社會意義,本以為他會有一段動情的論述,誰料到賈老師言簡意賅,僅僅點明教師是受人尊敬的職業就停止了,緊接著就是板書課題“爸爸的老師”五個字,賈老師結合讀的訓練分為幾個階段進行板書,先寫“爸”這個字,讓同學們讀,接著又寫了一個“爸”,讓同學們連著讀,繼而講明輕聲字的讀法,再接著又寫出“的”,仍是訓練輕聲字的讀法,最后寫下“老師”,讓大家連起來讀,反復的讀,然后個別同學讀,直到學生們都讀對了,賈老師才開始進行下面的步驟。
如果在從前,也許筆者早已開始質疑如此課堂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沒有奪人眼球的課堂導入,沒有大段的對教師意義的闡述,一個課題讀來讀去,然而今天,筆者卻由衷地感到這樣一位教書育人近60年的老先生身上閃爍著的平平實實的教育思想。人們常說“大教無痕”,“無痕”是對“有痕”的磨礪,是對“教育轍跡”不斷修飭至于“坦途”的大智慧,正如《道德經》上講到的“方而不割”,“光而不耀”的道理一樣?!盁o痕”是一種境界,“有痕”是一種標準,11版語文新課標提出的一系列理念也許就是對“有痕”的最好闡釋,語文新課標的中心思想就是“語言文字運用”六個字,語文教學就是要摒棄一切華而不實的手段,回歸到于永正老先生所說的“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學語文”的正途上來。什么是簡簡單單,什么是扎扎實實,在賈老師的課堂中再突顯不過,就是“聽說讀寫”綜合性的運用,就是基于常態學習規律的實踐性練習。學習知識的過程好比攀爬高樹,形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順著主干向上爬,過多的補充材料,過深的課外拓展就如同旁逸斜出的枝條,只會影響攀爬者的視線,降低其爬樹的效率。所以這就能夠理解賈老師的課堂沒有奪人眼球的導入設計是專心致力于文本知識的需要;沒有對教師意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闡述是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教會他們從課文中感知,用心去體驗的需要,反復訓練讀和說是牢牢抓住實踐性的要求;重視過程和方法,學會知識,提升技能的需要。而這一切,賈老師信手拈來,渾然天成,我們卻要肢解開來,分步學習,也許這就是大師和普通老師的區別吧。
賈老師的課堂至始至終充滿著有張有弛的節奏感,讓人感覺到這是一個動感十足的課堂,這當然離不開教師對課堂的現場操控,但是這還僅僅是一個表面,更深層次的是形成這種“動感”的根本原因是賈老師對知識細節的高度重視。舉兩個例子,一個是賈老師問及同學們知道哪些節日的時候,第一輪,大家積極發言,“兒童節”“國慶節”“勞動節”“教師節”,答案簡潔,回答緊湊,課堂活躍氣氛不斷高漲,可是到了第二輪,同樣是回答“我知道什么節日?”卻舒緩下來,原來賈老師在同學們不知不覺中加深了說的訓練難度,變成了一個句式的訓練:我知道 節日,它的全稱是 。針對每個同學的回答,賈老師都要求要嚴格按照這一句式來進行,不厭其煩的一句一句的教,力求同學們的表述完整清晰。第二個例子是賈老師在同學們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同學們對文中的“我”對爸爸要看望的老師的猜測進行固定句式的表述:起先我以為 ,后來我才知道 。同樣是說的訓練,賈老師沒有僅僅滿足于同學們簡單積極的回答,而是適時的放慢節奏,用深層次的訓練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們的表達技能,這比之那些一味追求快速作答突顯課堂精彩與活躍的表演課要更加的務實而有效,在學習過程的一點一滴中夯實了同學們的語文基礎。
在賈老師的教學中還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善于利用課文文本的“空白點”立足文本進行訓練,不單單停留于“教課文”,而是做到了“用課文來教”。2011版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了“文本核心價值取向”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教課文”,做好“教書”的本職工作,更要“用課文教”,勝任“育人”的高尚定位,而我們往往在“教課文”中就已迷失方向了。賈老師在用“文本核心價值取向”來“育人”這一環節采用了立足文本,設計空白點,訓練學生技能的方法,“老師,我想對您說 。”“《爸爸的老師》這首詩說的是 ,告訴我 道理?!边@樣兩個小題目承載起“育人”的任務,同學們紛紛動用自己的語言積累,遣詞造句的同時既要兼顧文本內容,又要抒發自己對老師的贊頌之情。這一過程是綜合運用語言文字的最可寶貴的時刻,賈老師充分挖掘孩子們的創造力,不斷地贊賞更加激勵了同學們紛紛作答的勇氣,賈老師在這一環節中還適時的關注到一些沒有舉手的同學,他偏偏要讓這些孩子來回答,這一時刻,筆者把什么“公開課”、“示范課”的概念丟棄得一干二凈,這就是一個純純凈凈只為“教書育人”而存在的課堂,老師只有以老師的身份站在課堂中的時候,他的課才是一節熠熠生輝的課。
“當大家都成為了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的時候,老師呢,他們老了,他們的臉上爬滿皺紋了,他們病了,甚至有的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在課的最后,賈老師這樣說著,“你們看,我們把老師講沒了……”而在這時筆者聽到一個同學在下面小聲的說:“留在了我們心里?!惫P者想說,這是這節課中最美的聲音!
“口頭說為‘語,書面寫為‘文,語文沒有那么復雜,就是聽說讀寫的練習?!辟Z老師平實的話語卻道出了語文教學的真諦,語文不是百科全書,語文也不是專業論著,它就是教會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一門課程,這是語文的本來面目,現實當中總有些人為它喬裝改扮,濃妝艷抹,當我們拂凈內心,讓它素面朝天的時候,一定會不禁感嘆:嗨!這才是語文的味道!
(劉 琳 江蘇省徐州高等師范學校 221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