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靈++吳志霞++姚佳怡++余丹霞
摘 要:過程性評價作為一種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發展的教學評價方式被不斷應用于護理教學中,現就過程性評價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方式進行分析。
關鍵詞:過程性評價 護理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a)-0162-01
過程性評價是一種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采取目標與過程并重的價值取向,對學生的學習動機效果、教師教學過程等非智力因素進行評價的開放性評價[1]。自2008年以來,關于過程性評價在護理教學應用的文獻不斷有所報道,現分析過程性評價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1 過程性評價的內涵
1.1 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
過程性評價是對學生的情態動機、方法程序、獲得結果所進行的三位一體的評價過程[2]。其注重評價內容的綜合性,主張通過綜合考慮評價內容確定學生的學期成績,評價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實踐操作練習、考勤情況等,這使評價變得更加真實可靠。過程性評價還注重及時反饋信息,及時調節[3],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評價與教學緊密相連,及時發現問題,引導學生更好的發展。過程性評價還能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評價,教師引導學生關注學習細節,逐漸認識自身學習問題,牢牢把握學習要點,不斷改進學習方法。
1.2 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價
過程性評價是一種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的方式,其主張評價過程與教學過程的交叉融合,評價主體與客體的互動整合[4]。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同學們的課堂反映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使評價與教學同時進行,實現老師和學生的積極互動和民主協商,課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如學生自評表和作業情況等,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實現教學過程科學化質量化。
2 過程性評價在護理教學中的實施方法
2.1 觀察評價法
觀察評價法是指在自然教育環境下教師通過感覺器官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學生進行考察的方法[5],能對教學中不易量化的行為表現和技能性的成績進行評價。王祥榮等選擇教師、患者等作為評價者,觀察護生平時與患者的接觸表現,最終以評價表、問卷或口頭匯報等形式進行反饋[6]。常宇等人在護理專業語文的教學采取醫院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對學生的溝通語言、策略進行評分,具體評分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有所不同,有準確地用普通話交流閱讀、有感情地運用普通話、注意交流時的動作神態等指標[7]。綜上所述,觀察評價法通過多方面觀察使結果真實可靠,能真實反映護生的具體表現,提高護生實踐操作能力,同時幫助教師完善教學過程。
2.2 作品評價法
作品評價法是指學生在接受相關課程學習后,結合所學內容提交一份符合教師要求的作品,以此反映其學習效果的方法[5]。劉義蘭等在研究護理教學中的書面作業的影響時,向護生提供評分細則,要求其全面收集專科護理病人資料并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帶教老師定期或隨時對護生初稿或未定型的稿子進行評價,了解學生作業的進展情況,并給予指導[8]。張紅梅等在臨床教學計劃中安排護生的課堂教學內容,布置課堂教學的作業以及講課要求,鼓勵其利用休息時間查閱資料,同時帶動科內帶教老師對護生的試講課和板書進行評價,了解備課情況以及對試講課時存在的不足提出具體修改意見[9]。綜上所述,作品評價法能及時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評價,有利于提高護生檢驗反省的學習能力,鍛煉其邏輯思維能力。
2.3 學生自評法
學生自評法是指學生在對自身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具有個性的自我評價的方法,能使學生對自身學習態度、效果、方法等量化內容逐一進行評價[5]。王華芳在護理操作教學中采取了學生自評法,在示教結束后發放根據戴寶珍等主編的《臨床護理教程》中護理操作評分標準制定的操作評分細則和自評表,護生在操作練習后進行自我評價,教師根據自評表進行相應的指導[10]。王艷波等在《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引進了自我評價表,在示教后下發根據操作標準制定的自評表用來評定學生是否掌握課堂內容,教師分析自評表結合護生操作情況進行指導,講解如何進行自我評價,護生在指導后進行操作再進行自我評價[11]。綜上所述,學生自評法有利于完善護生自我鑒定結果,幫助護生改進學習方法,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引導教師對護生采取個別教育,因材施教。
3 過程性評價在護理教學應用中的不足
過程性評價作為一種強調“過程”和“發展”的評價方式,廣泛應用于護理教學中。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過程性評價認為對學習的評價和促進學習的評價同等重要,在護理教學中如何權衡這兩者的關系還有待探究。另一方面,過程性評價主張全面化的評價內容,評價指標存在標準化問題,如觀察評價法中的指標具有自由性、學生自評法中評價具有形式化等,不能將護生利益最大化。
4 結語
過程性評價在護理教學中將評價功能與價值附合于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中,達到了“共贏”效果。我們要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創新,探索出一條培養優秀護理人才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高凌飚.過程性評價的理念和功能[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2(6):102-106.
[2] 潘成彪.地方高校教學過程性評價問題探討[J].文教資料,2011(13):194-195.
[3] 高凌飚.關于過程性評價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4,24(10):15-19.
[4] 董海芳,馮敏華,陳燕.過程性評價在《精神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2,26(7):2009-2010.
[5] 韓蘇.信息技術教學案例中過程性評價實施狀況的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
[6] 王祥榮,程志軍,季誠,等.護生人際溝通能力研究綜述[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1):81-82.
[7] 常宇,姚飛,高倩,等.“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下中職護理專業語文過程性評價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3):38-39.
[8] 劉義蘭,王桂蘭,趙光紅,等.書面作業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運用及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03,17(1):47-49.
[9] 張紅梅,王雪峰,劉春蓮.實習護生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J].中國醫學創新,2008,5(31):98.
[10] 王華芳.自評式過程性評價在護生操作訓練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8,22(11):2927-2928.
[11] 王艷波,崔宇紅,許瑞,等.自評式學習性評價在《婦產科護理學》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1,18(9):4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