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筆者的課堂教學流程為:首先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閱讀,按照自己所讀理解教材內容,并與同學交流閱讀感受;其次講解書中重點,逐漸引導學生理解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最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做相關的練習以達到對知識的掌握和鞏固。學生讀書、議論、練習以及教師講解是語文教學過程不可或缺的步驟,但是每一步都離不開閱讀訓練。
一、加強引導,讀出興趣
一堂課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取決于學生的參與度。如果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熱情地參與教學過程,成為課堂的主角,毫無疑問,這節課的實效性會大大提高。可是如今的語文課往往只是教師一個人站在講臺上講,學生的參與度非常低,以致于教師很難深入引導學生去理解教學內容,去感悟文字背后的魅力。讀在語文教學中的普遍缺失正可以解釋這一現狀: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直接進行課文內容的講解,往往忽略對學生文本閱讀的期待,使學生無法形成自己的閱讀體驗。由于教學任務的繁重和學生學習的壓力,很多教師認為在課堂上花費時間讓學生去讀書是種浪費。長此以往,學生又怎么能積極參與課堂呢?另一方面,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能很好地處理講與讀的時量關系,教師重講輕讀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頑疾。即便有教師愿意花時間讓學生讀書,也不會注重學生的讀書效率,只是作為緩解課堂煩悶氣氛的一種手段,這樣只能降低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更會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
二、示范朗讀,讀出意境
語文教師正確且動情地示范朗讀,可以引領學生走進課文,營造和諧、詩意的課堂氛圍。身為一名語文教師,筆者經常做示范朗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喜歡上筆者的語文課。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能只依賴專門的音頻資料,教師應該不斷加強范讀的基本功。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范讀,理解文章內容,沉浸在語言魅力中,增強閱讀興趣。實踐證明,教師把具有個性和特點的朗讀融入語文教學中,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學文言文時,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本身就難于白話文,讀出特有的文言文味道更是困難。教師在這個時候,就應該做好示范,把所教的文言文讀出“味道”來,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的氣息。比如在教《陋室銘》、《醉翁亭記》、《愛蓮說》等名篇時,教師先在課前花時間反復朗讀,讀出文言文特有的節奏和韻律,然后在課上給學生范讀,讓學生更直觀地體會文言文的感情和意境。由于初中生的思維能力和模仿能力較強,教師應該在學生面前多做示范閱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跟著讀,讀出韻味,讀出樂趣。
三、品味語言,讀出內涵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讀懂內容,還要教學生讀懂表達。而讀懂表達往往對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讀懂內容,顧名思義,是指學生知道文本具體在陳述什么,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以及價值取向等方面。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學生對文本內容、思想等方面的理解,更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品味語言之美,感受語言藝術的魅力,提高學生的文字審美能力。語言表達方式和運用的不同往往會使描述同一種事物的兩篇文章大相徑庭。所以用適當且精美的語言去描述你所要表達的內容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所學文章言語表達的積累、借鑒和運用。例如:在讀《安塞腰鼓》時,閱讀的價值不只是了解這種民俗活動,更是鑒賞作者如何遣詞造句,構筑起一個扣人心弦、精妙絕倫的言語世界;讀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閱讀的價值不只是知道濟南冬天的特點,更是學習作者如何用充滿溫情和優美的語言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四、適時點撥,讀出精髓
學生光讀書卻不真正理解文章內涵對語文能力的提升沒有任何幫助。讀與理解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理解是讀的基礎,讀是理解的進一步提高,也就是說,理解可以為朗讀架起橋梁。但是很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常常會割裂朗讀與理解。如教學《紫藤蘿瀑布》一課,教師僅僅梳理完文章的脈絡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傳達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正如當教師提問學生:作者對生命的認識是怎樣體現的?學生大多會很茫然,不知如何回答,這就側面說明理解是閱讀的基礎,當然,正確而富有感情的朗讀又可促進對文章的感悟品味。真正的理解文章內容需要做到以下兩點:其一,學生對文本自身的理解。學生學習一篇課文,首先就要進行閱讀,從而對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進行初步認識,但由于學生自身條件的限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往往對文章內涵不能深度理解。其二,教師的講解。講解其實就是為了讓學生對文本有更深入地了解。如果講解不到位,學生就不會理解教師所傳達的詩文的意境。反之,教師對文章講解得清楚、透徹,就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開展朗讀。同時,教師要重視朗讀對學生的重要影響,并在課外反復訓練來鞏固朗讀教學。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朗讀文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從而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把握。
參考文獻:
[1]顧春霞.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存在問題與解決途徑[J].考試周刊,2010,(14).
[2]郝建國.初中學生讀書為何失去了感情[J].基礎教育研究,2013,(10).
[3]劉鐵.把朗讀權還給學生,語文呼喚朗讀回歸[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02).
(李 麗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如東實驗學校 2236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