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 北京 100875)
羽毛球是全民運動,而且在奧運會中也是關注度最高的項目之一,全球范圍內有大量的人在打羽毛球。羽毛球運動需要眼睛的快速視線捕捉,加上腳步的輕捷移動,配合上手臂的擊打力量,鍛煉了上下肢體的力量和耐力,增加了血液循環的幅度,肌肉也在不停拉扯,極大的增進身體素質,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強度的羽毛球運動中,心跳速率往往可以達到正常速度的150%,這樣的效果對于喜歡體育運動和想通過體育運動改變體型與體質的人來說無疑是靈丹妙藥,通過一段時間規律的訓練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在高校中有相當大比例的學生選擇學習羽毛球作為課余運動,而且在這一比例中,沒有明顯的男女性別差別,這樣的數據明顯說明了羽毛球這項運動的全民性,各大高校都有大量喜歡這項運動的學生,這樣的群眾基礎對于羽毛球的課程教學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并沒有受到系統的羽毛球訓練,授課老師也不具備專業的羽毛球相關教學經驗,大部分老師依舊停留在簡單完成基礎授課任務的階段,而學生也沒有將羽毛球當做一項專業的運動去學習,而是視為一個興趣愛好,隨意的去按照個人主觀意識打球,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沒有辦法有效避免運動過程中的損傷,不知不覺中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構成了極大的危害,更嚴重的是在高校的相關教學計劃和教學過程中,沒有看到其對這一現象的關注和重視,所以,怎樣避免運動傷害,在高校整體教學體系中具有很重大的意義。
實際教學活動中,也包括我們眾所周知的羽毛球運動中最常見的傷害就是踝部位的損傷,在運動中的快速腳步移動對人們的踝關節要求很高,一不小心就會扭到,導致韌帶受損,輕則休息片刻,重則需要住院觀察治療,因為會導致踝部周圍的關節骨折。而腳踝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部位,因為日常生活中需要走路和各種下肢動作,如果這個部位出現了問題會給日常生活帶來非常大的不方便。
踝關節連接著小腿和腳部,是羽毛球運動中最易受到傷害的部位,因為羽毛球運動要求學生靈活快捷的舉拍對飛來的球進行擊打,短時間內學生需要轉體、彎腰、蹦跳、擊打等一系列動作,稍加不注意就會使得踝關節壓力過重導致肌肉受損,然后導致關節受損。很多情況下學生們并沒有挑一雙適合他的運動鞋,導致在落地的過程中受力不均,使得踝關節受到沖擊,影響到腳步的連貫性,進而造成損傷。很多場地本身具有先天缺陷,比如水泥地、瓷磚地,這些都不適合打羽毛球,因為太過粗糙和堅硬,腳步移動不方便,摔倒后受傷的可能性更大,正確的應當是使用塑膠地面,硬朗且具有彈性,適合運動鞋的底部材質,最大化的減少落地時對腳踝的影響。羽毛球活動過程之中有很多種受傷的原因,但最常見的還是腳步受力不均以及場地環境不適合。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受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自身沒有應有的自我保護的想法,忽視了前期熱身運動的重要性,偷懶或者干脆不做熱身運動,而在輕微的扭傷之后覺得無所謂,不僅沒有進行休息,反而秉持著忍忍就過去了的心態進入了下一場比賽或者游戲之中。實際上,正確的做法是在受到輕微傷害后休息一段時間,進行簡單的運動就好,而不應該再次進行高強度的運動,這樣不僅會加重病情,更有甚者會出現其他部位的損傷。比方說,簡單受傷后,如果適當進行休息、冰鎮、固定踝部等,一段時間之后就會有明顯的好轉,如果忽視受傷不管不顧,繼續比賽的后果就是強度大的運動不僅加重了關節壓力和傷痛,更會因為這個原因影響到其他動作的進行,從而引起更嚴重的傷病。
相對于急性損傷的的學生,如果學生本身有關節損傷的前科病史,那將會對治療造成很大的阻礙,因為前期病史已經改變了患者的踝關節構造,一旦再次出現這樣的傷害應該立即停止所有的運動項目,結合實際情況讓學生選擇是手術治療根除病痛,通過韌帶重構或者內置骨節等手段,亦或是采取保守治療堅持服用藥物以及不斷麻醉等。言簡意賅的說,只有具備自我保護的意識,運動時小心一點,受傷后積極治療,配合醫生,鍛煉力量,這樣就可以把傷痛減到最小。但是踝部有病痛的學生,最好還是避免選擇此類運動項目進行娛樂,或者進行日常練習等,畢竟再次傷害的代價很大,后果并非可以預料到。
踝關節的傷害有很多表現方式,其中根據受傷情況和受傷位置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表現:(1)外腳踝部位受傷時,外腳踝部分會出現明顯的腫脹現象,更有嚴重的患者會有淤青,這是由于傷及肌肉組織和毛細血管導致血液堆積。(2)受傷非常嚴重時,學生根本不能靠腳直立,韌帶的斷裂使得疼痛無比,外部腳踝的位置很痛。(3)一旦踝部位有規律性的局部腫痛,很有可能是出現了合并性的撕裂骨折。(4)慢性的踝關節損傷沒有嚴重的現場反應,當在運動前做熱身時會有酸痛的感覺,而在運動過程中也會隱隱作痛,運動后休息得當的話會減輕疼痛感。
在高校的羽毛球教學過程中,體育老師應當起到相應的提醒義務,反復強調注意安全性,不應指導學生聯系難度過大的相關動作,一方面從思想上讓同學們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另一方面從根本上杜絕出現損傷的可能性。高校里因為學生都已經成年,有了自己的主見,可能出現逆反心理,或者趁著老師不在自己練習有難度的擊打動作,導致嚴重事情的發生。所以,高校的學生們應當注意:(1)在學習羽毛球的課堂教學中,應當重點關注老師傳授時候的動作要領,掌握正確的動作規范,不應該忽視動作正確的重要性,或者在自己練習時邀請老師在一旁指導,讓老師對其擊打動作和移動步伐進行動作矯正。幫助其掌握正確的擊打動作,減少傷害發生的幾率。(2)重視熱身運動。正常情況下每次運動前都應該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因為熱身運動不僅能夠活動相關關節,而且能夠提高人運動神經的靈敏性,使得運動過程中反應更迅捷。正常的熱身運動一般為10~15min,但在寒冷的季節里需要更多的熱身,只有讓身體熱起來,才會讓關節更靈活,不至于在運動中出現不必要的傷害。(3)日常生活里加大對踝關節和腳步整體協調性的聯系和鍛煉。平日里學生們可以嘗試跳繩、跳遠、跳高、踢毽子、腳尖走路、芭蕾舞等運動項目,增加腳部及其關節的靈活柔韌度,使得身體更加協調平衡,讓其在羽毛球運動中減少受傷的幾率。(4)積極鍛煉,適可而止。運動是一件好事,能夠增加身體力量,幫助加快新陳代謝,提高抵抗力,但是一旦身體有傷病,不管病痛是大是小,出現病痛就說明身體很需要休息,這個時候不要硬撐,應該勞逸結合放松休息,等身體恢復強健后,再進行其他的運動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病痛;另一方面可以為之后的活動養精蓄銳,對之后的表現會更有幫助。(5)增加傷病理論知識,提高避免傷害的意識。只有加強傷病理論意識,提升相關警惕性,才能從根源上意識到傷病的嚴重性,一旦發生損害才不會鋌而走險繼續運動,而是積極檢查,努力配合治療。這樣也可以避免多次傷痛后累計為慢性疾病。(6)高校加大對體育設施的投入,提高學生練習羽毛球的場地質量。近年來高校發展的腳步很快,應當在這一基礎上更增加注重學生身體健康的發展,不斷增加相關體育設施的投入力度,比如建設室內羽毛球場。塑膠的室內場能夠有效避免各類損傷,而且室內良好的環境能夠減少雨雪天氣對學生運動的影響,增加學生對羽毛球等運動的參與熱情。
生命始于運動,羽毛球運動具有非常良好的鍛煉效果,當代大學生們普遍缺乏鍛煉,如果他們愛打羽毛球,就請盡情享受運動的快樂,但在這一過程中一定需要注意運動損傷和預防,踝關節是腳掌和小腿的交界,具有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也不能缺少這一環節,所以我們要加深對運動傷痛的理解,不要忽視其嚴重性,積極問醫,配合治療,爭取最短時間內恢復強健,同時也要加強預防,避免再次出現運動損傷和相關病痛。
[1]王小峰.高校羽毛球愛好者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對策[J].新西部(下半月),2011(7).
[2]胡富松.羽毛球教學中發生的運動損傷及預防的探討[J].瓊州學院學報,2007(5).
[3]周英華,陳敏.高校羽毛球教學中常見運動損傷的探析[J].商情(科學教育家),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