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龍 李揚
(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湖南吉首 416000)
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研究
胡龍 李揚
(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湖南吉首 416000)
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是繼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在時代變遷過程中凸顯出各自的民族特色,正如這種少數民族特色展現了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在不同時期演變發展的過程。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闡述湘西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的優勢資源,同時,對湘西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出科學合理的產業經濟發展策略,如何利用好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來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湘西民族 體育文化產業 經濟發展 發展策略
湘西這些帶有濃厚民族風俗與獨具地方特色的民族傳統文化與民族體育產業,以不同的民族方式體現出各族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及風俗習慣,具有豐富的民族體育文化內涵與民族文化底韻,是我國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科學的發展與創新,為民族體育文化產業內容不斷創新,給湘西民族體育產業與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該文主要針對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分析中現今主要發展的主要優勢之處,同時,就對這些優勢資源來進一步深入去挖掘民族文化產業的亮點,就對如何更好的發揮民族體育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提出更科學的策略。
1.1 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當地民族資源
湘西地處湖南西部,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借大自然景觀,集人文氣息和自然景觀之大統,《神秘湘西游》正唱響神州大地、來至整個世界。如:苗族民間體育舞蹈有苗鼓舞、接龍舞等民族體育項目。如土家族有蓮花十八響、擺手舞、巴寶銅鈴等舞蹈都是當地少數民族獨有的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產業,其中還有二人板鞋、高腳競速、霸王鞭、打陀螺等這些都是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資源。用科學來拓新與開發這獨特的體育文化產業特色,利用當地旅游資源優勢把民族體育文化產業以旅游方式來帶動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與經濟的發展與融合,在很大程度上為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打破了瓶頸,對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與鉆研有著深遠的影響。
1.2 湘西少數民族民俗風情的優勢
湘西民俗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區域性,在湘西這個既神秘有蘊含豐富的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風情的同時,還凸顯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厚的群眾基礎,這里有不計其數的民間舞蹈、歌謠等,有著卓越多姿的民族服飾,有絢麗多彩的婚俗和民族節日,顯現出了湘西的民族性和區域性的民族傳統習俗。因此,也為湘西民族體育烙上了獨具一格的民俗傳統風情,同時也潛藏著巨大的商業開發價值。放眼市場經濟發展與產業調整的現狀及趨勢,民族體育文化產業在市場經濟中要有立足之地并取得科學的體制規劃,關鍵的摒棄“大同”,創新“獨到”。形成以吉首大學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基地,通過專家鉆研與分析,吸取少數民族民俗風情中的優點來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出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民俗風情的自身價值。
1.3 湘西民族傳統體育自身的發展優勢
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經過一代一代的傳承,有著深厚群眾根源,在眾多體育文化產業的發明與塑造中,對民族體育產業進行了時代的挖掘、考證、整理及科技創新相結合,還形成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產業基地,這對民族體育文化產業在當地推廣乃至全國起著重要作用,并使得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形成了具有規模性和完整性。如:湘西的龍舟、搶花炮、陀螺、擺手舞、苗鼓舞等民族體育文化都將為湘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化提供良好的天然素材或載體,對湘西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湘西自古就是少數民族聚集地,各個民族都有著自己民族體育文化習俗,如:苗家族、土家族、白族等都有自己的民族體育文化習俗[2],要科學合理去規劃利用到旅游業中,以第三產業為依托發展湘西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產業,通過現有產業模式更好的推動體育與經濟的發展。
1.4 交通環境便利的優勢
湘西地處湖南最西部,與周邊省市交通便利,有利于各邊省經濟的相互發展,尤其是對湘西少數民族比較集中的旅游城市為主,如:矮寨大橋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對推動湘西少數民族文化與各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加強了該省與周邊地區的文化互動交流、資源共享、起到了優勢互補的作用。今天的湘西正在朝著高速發展的步伐向一線城市靠攏,湘西的交通與周邊城市相互貫通給外來企業與游客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要道,給游客建造便捷的交通,擴大當地游客旅游量。湘西經濟的發展很好灌輸政府的政策“要想富,先修路”的原則,交通的改善給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打開一道富裕之路,讓湘西民族的文化廣傳八方,同時也為湘西體育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帶來發展的新契機。
2.1 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是以經濟效益為出發點
把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以市場為先導,以民族經濟發展服務為宗旨,挖掘豐富多彩的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發揮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功能與價值。在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過程中,要充分理解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的實質,要吸取產業之精華去除糟粕,體現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的獨特風格的一面。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勇于創新與開發[3],使其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來適應當代經濟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出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與經濟價值,從而達到經濟發展的目的,以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來推動區域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
2.2 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是以政策為導向來推動經濟發展
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健康有序的發展,給當地經濟發展提供絕好的契機,在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起到決定性作用,為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給予了極大的扶持,要抓好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機遇,利用政府提供保障措施和法規制度的完善,培養專業高素質人才,來促進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的跨越式發展,通過政府政策大力的支持,我們要有效利用好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來拉動湘西經濟的發展。對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要利用好體育文化產業中的優勢資源,加以拓新與挖掘開發出民族體育文化產業最大經濟效益利益化。
3.1 利用優勢資源,發展特色民族體育文化產業
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資源豐富,(如:體育競賽表演、民族體育舞蹈表演、民族傳統體育健身表演等)。因此,要著重抓好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資源,利用國家西部政策來發展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旅游帶的戰略規劃,大力發展體育文化旅游業,把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為湘西文化產業的引擎,成為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有規模、有吸引力、可持續發展的知名產業。湘西的人文資源豐富,土家族、苗族等各種民俗節日文化活動獨具特色,開發少數民族文化和節日文化,把少數民族體育文化與旅游開發結合起來,創造少數民族民俗體育風情游,把人文資源的保護開發引向文化產業之路[4]。通過第三產業開發逐步帶動湘西經濟發展,使湘西經濟由傳統的單一化走向靈活多樣多元化發展,創造可持續的、循環的、原生態的綠色產業,就現代發展而言,信息掌握時代,科技改變未來、人們追求高質量的工作環境、舒適的度假環境,所以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正處于發展期,對湘西經濟發展是一個絕好契機,無論對于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來說還是對于湘西經濟發展來說這都是雙盈利。
3.2 發展旅游業,打造體育文化產業與經濟協同發展共雙贏
把握好湘西民族文化第三產業發展勢頭,在信息高速化時代,通過互聯網來傳播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同時繼續保持好這股良好勢頭,將其發展為支持民族體育文化產業與經濟并肩發展的新興產業[5]?,F代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觀光旅游,而是時尚、休閑、健身等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產業鏈。湘西民族體育文化可以將自然風光、人文景點與生態農業、體育休閑、民風民俗、民族體育結合起來,打造出有特色的旅游產業,借湘西少數民族資源豐富平臺來塑造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讓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發揮出獨特民族文化優勢。
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各界的支持,民族體育文化產業有著承上啟下的傳承作用。從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的角度來審視湘西經濟未來的發展,我們更應對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進行深入鉆研與考量,既要充分發掘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優良傳統,也要推動湘西經濟發展與創新,在利用民族體育文化產業過程中要充分合理利用文化資源,彌補其不足和缺陷。通過對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深入鉆研,要完善制度、創新成果,為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的孕育與經濟的發展提供最優的社會條件,這才能為湘西民族體育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提供了全面的、生態的、科學的、可持續的發展理念。
[1]吳明華.湖南體育旅游資源調查與分析[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3,22(1):32.
[2]饒遠,許惠玲.對我國西部少數民族體育產業化開發理念的新認識.[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26(3):33.
[3]喇明英.當代語境下民族文化發展性重構研究[J].社會科學研究,2013(1):202.
[4]張智.湘西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優勢及策略分析[J].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6(1):122.
[5]李欣.民族傳統體育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聯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07(10):7,16.
G85
A
2095-2813(2014)12(a)-0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