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隆華 王金輝
(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遼寧大連 116021)
組織行為學理論視角下的學校體育本質研究①
杜隆華 王金輝*
(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遼寧大連 116021)
學校體育是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課程中的必修課程,它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能否認清事物的本質是解決相關問題的關鍵環節,但是對于學校體育的本質在業內卻尚無定論,學校體育隸屬體育和教育的共同范疇,該研究以體育和教育作為切入點,以組織行為學的理論作為論點的理論支撐,用其現象究其本質。研究認為學校體育的本質即對學生運動行為的塑造,用此觀點進一步闡述學校體育的作用。
組織 個體行為 群體行為 學校體育 本質 作用
體育和教育的關系問題業內學者對此觀點不一,有學者認為“體育與教育無本質關聯,也有人認為體育就是教育,此觀點的理論依據是體育一詞的英文為Physical Education即身體教育,所以屬于教育范疇。用組織行為學的視角來分析學校體育能更好的認清其本質。
1.1 組織
對“組織”一詞的明確理解是認識組織行為論的重要開端,組織一詞有雙重含義,無論是作為名詞還是動詞都與學校體育密切相關。該理論中組織主要是指正式的組織,組織的產生是由于社會生活的需求,在法律的框架內并且不違背道德的條件下形成的合理性組織。組織是由不少于兩個的個體組成的,組織活動是組織所表現出的特有屬性,一般說來組織活動都有一定的目標指向性。由于若干個的個體組成了組織,所以組織發揮的功能遠大于個體。組織的目標指向是統一的,在統一的目標引向下個體與個體之間不發生任何沖突,這種趨于一致的作用力在組織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1.2 行為科學
行為科學的名稱最早出現在美國。1949年在美國芝加哥召開的一次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參與的討論會上,行為科學的名稱第一次被提出[2]。關于行為科學的定義學者也持不同的觀點,綜合中外學者的觀點以及相關文獻的表述基礎上得出行為科學的定義:行為科學是由心理學、政治學、人類學以及所有與行為相關聯的學科所構建成的學科綜合體。旨在研究行為,從而行為使客體得到理想的結果。
1.2.1 個體行為
顧名思義,個體行為就是指組織中個體行為的研究,細胞似的個體構成組織,個體的心理與行為是我們研究的關鍵環節,首先,要研究個體的動機,動機是個體行為的最主要因素。因發動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其客體的意愿,所以要對客體進行內在以及外在的獎勵,也就是說要給予內在的語言性表揚和外在的獎勵。人格與態度是個體行為的又一重要要素,健全人格和擁有連好的行為態度是有好的行為的前提條件,注重個體的人格與態度的培養亦是個體行為的重要環節。其次,就是解決好個體的認知與歸因,即對自己的認識和對行為的解釋和推論,做好個體的認知與歸因可以是個體的行為變得越來越清楚。
1.2.2 群體行為
群體是指為了實現某個特定的目標,由兩個或更多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個體組成的人群集合體[1]。換言之就是若干個個體在一起就組成了群體。但是群體不僅僅是單一個體的相加,而是個體與個體力量的疊加使群體獲得更強的力量。組織與群體和個體是不可分割的,群體的基本職責是完成組織賦予它的任務,通過個體的努力協作從而達到相應的目標,從而也使個體達到內心的滿足,這也就是所謂的群體行為。一般說來新形成的群體在各個方面是比較薄弱的,因為個體與個體之間達不到互相了解,導致不能完全發揮個體的力量,所以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相互了解才能使群體行為更加成熟。
2.1 學校體育是一種行為科學
對學校體育的屬性分析目前在理論界也尚不明確,從大的角度來看無論是體育還是教育都是社會科學,所以學校體育屬于社會科學。筆者認為說學校體育是社會科學不如說學校體育是行為科學更為穩妥。學校體育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從事體育運動的興趣、習慣和能力為主要目的的一種有計劃、有組織的文化教育活動。[2]”學生的運動是一種行為,學校體育的主要工作就是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體育教師指導并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這就是一種行為,所以把學校體育歸屬行為科學更為準確,這樣一來可以一目了然的認識學校體育。
2.2 學校體育是一種組織行為
學校體育是由體育課、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及課余體育訓練等幾個部分組成。之所以說學校體育是一種組織行為是因為學校自身的特點和學校體育在做的事情所得出的觀點。學校作為社會上一個特殊的組織,在這個組織中由領導、教師、學生等等的眾多個體構成,學校的基本行為就是教學,所以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的基本手段,此外課間操和課外體育活動也占有重要地位,課外體育活動具有興趣性,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學校組織的體育運動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平臺,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動機。無論是課外還是課內學校體育工作都有一定的目標指向性,那就是通過身體的直接參與學會某項技能或者從運動中獲得快樂的滿足感。
2.3 學校體育本質是對運動行為的塑造
眾所周知,學校體育的總目標是:開發學生的身心潛能,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培養學生從事體育運動的態度、興趣習慣和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個體社會化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使其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3]。當體育進入學校這個受著某種特定社會關系規定的位置學校體育課的內容就是體育教師向學生教授和指導運動的技能,通過體育教學過程使學生能夠掌握某些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能,學生可以運動所學的技能參與到體育運動中,這就是最基本的目標。如果學生在小學或初高中畢業之后關于體育運動什么都不會,那就是我們的學校體育出了問題。學生階段是生命力的旺盛階段,學生的身體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各器官系統的機能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 基本上不存在身體健康問題[4]。只要在知道怎么去玩作為前提下才能去玩,也就是說懂得體育規則和掌握基本技能后才能參與其中,進而在運動中獲得快樂、鍛煉身體。塑造學生的運動行為使學生能夠以正確的方式進行體育運動。只有學生能夠正確參與到體育運動之中,才能得到對健康以及情感等方面的促進和加強。從體育課到課外體育活動等一系列的學校體育現象不難看出就是學習技能到實踐技能的過程。“健康第一”一直被作為學校體育的指導思想,所謂學校體育的遠期效益,主要是指學生畢業后能夠根據主客觀情況的變化,科學地從事獨立的身體鍛煉,從而獲得終生的效[5]。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也作為學校體育的一個永恒目標。
2.4 學校體育作用的真義
學校體育的作用我們依據對運動行為的塑造這一本質來分析,對學生運動行為的塑造使學生擁有正確科學的運動行為從而在生活中得以彰顯。學校體育應彰顯生活價值。每個個體都要與他周圍的個體相互聯系共存促進自身的發展,每個個體不可能單獨存在,誠然,每個人是構成社會存在的生活屬性,學校體育也是如此,從學校體育角度看著就是生活。從體育活動中獲取快樂,促進健康,培養學生之間的交往能力等等無不是生活的正面價值。學校體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但是我們可以反思一下究竟學校體育對我們的作用是什么?概括一句話就是學校體育使學生的生活更加五彩繽紛,使學生融入社會生活之中[7]。
通過組織行為學對學校體育的研究,我們認為學校體育的本質是對學生運動行為的塑造。不可否認學校體育對學生體質和體能的培養,身體練習仍是學校體育的基本手段,但是對學生運動行為的塑造更加重要,認清這一本質可以清晰的指明學校體育的方向,無論是快樂體育還是成功體育對學校體育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筆者想強調一下對學生運動行為塑造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快樂的去參與體育活動,從而滿足自身的發展需要,展現個性,彰顯對生活的積極態度。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學校體育在整體生活中的價值得到彰顯。堅持以“生活的立場”,推動學校體育與生活實踐的結合,是發展學校體育的題中之義[8]。
[1]肖余春.組織行為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體育科學詞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70.
[3]楊貴仁.中國學校體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盧元鎮.當今學校體育中的幾個理論與實踐問題[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5):7-12.
[5]曲愛英.從存在論視角解析體育的本質及功能[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12):33-35.
[6]姚蕾.中國城市學校體育教育現狀與思考[J].體育科學,2004(12):69-74.
[7]陳琦.學校體育的根本目標[J].體育學刊,2003(6):19-2.
[8]沙金,楊兆山.論學校體育的生活立場[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2 (1):55-58.
G807
A
2095-2813(2014)12(a)-0238-02
杜隆華(1959—),男,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
王金輝(1989—),男,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