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坤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廣東珠海 519041)
在新課程教育理念下,普通高校的體育課程也隨之進行了深入的改革和變化,為了適應當前變化中,人們對體育運動的要求不同,以及學生對體育運動興趣的轉移,也進行了全面的改革。體育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模式也日益豐富,但在這個改革的過程中,田徑作為大綱教學中一直占有重要作用的傳統體育,因為項目的本質就是以跑、跳、走等這些最基礎的運動為基礎的,以及枯燥、消耗體力大等特點,受到了不小的沖擊,目前一些普通高校的課程表上,能夠看到的幾乎很少,即使有,教學過程也是不敢恭維的,本文就是在此基礎上,對田徑教學的現狀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田徑作為體育項目的基礎性運動,主要以培養學生心理和身體雙重素質為主,對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和精神狀態都能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但就目前的調查研究來看,各普通高校的田徑課程教學也是不容樂觀的,思想觀念、教學模式、教學考評等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田徑運動是以競技性和健身性兩大特點存在的,在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中,主要以健身性為主。這在很大程度上,就誤導了學生在思想觀念上形成了田徑課程的不重要,可有可無,因此學習起來不必用心,也不必去努力,甚至產生厭煩的情緒。大多數教師沒有認識到田徑課程教學的健身價值,只看到了田徑教學的困難,和學生的學習現狀。還有就是學校的教學安排上對田徑教學的認識程度不高,沒有達到一定的重視。
據相關數據表明,現在田徑課程在大學教學中安排得極少,有的甚至因為選修田徑課程的人數不足而停開。而安排著上課時間的,要么一學期只有短暫的幾節課,要么安排了卻沒有真正地實施教學,教學成果自然也是擺不上桌面。在人們的傳統觀念里,田徑教學就是跑、跳等這些高難度,高強度的體育訓練,這在無形之中讓學生對田徑課程的認識就是枯燥、勞累,這些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學生的選擇,使學生對田徑課程沒有了興趣,這對田徑體育教學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田徑是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的重要內容。要求學生通過田徑運動增強身體素質,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琳瑯滿目的電子產品,越來越多的休閑活動,讓當今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力量都有了新轉移,這也是田徑教學面臨的最大尷尬,學生沒有興趣來投入到田徑運動中。現在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沒有受過勞累,而田徑運動這些最基礎的運動所需要的體力,也是他們所有不能接受的。另外,田徑運動包涵了多個具體的運動種類,而學校本身安排的課時又較少,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一蹴而就、點到為止這些現象就是經常存在的,現在的田徑教學內容的限制和運動超負荷,使學生的心理和生理上都有些承受不了,所以在實行選課制度下,學生寧愿選擇一些相對輕松和趣味性的運動,也不愿意選擇田徑課程。這些也都是影響到田徑教學模式的改革的原因。
影響田徑教學發展的原因有很多,通過以上兩點的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出還是長久以來對田徑教學的態度和認識的原因,造成田徑課程在普通高校教學中的困難。另外,我們常講做事要善始善終,那么放到田徑教學過程中,就是有教學,就要有考評。而在當前實際的田徑教學過程中要么沒有真正地實施教學,要么粗略而過,并沒有將田徑教學放到與其他課程同等重要的位置來進行考評,這是田徑教學的一大缺點。不檢驗則不能掌握實際情況,就沒有摸透學生對田徑項目掌握的程度,這是田徑教學考評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教學重點。另外,傳統的田徑教學是以學生掌握體育運動的情況,以及運動技能成績作為考評的內容,重壓下使學生對田徑課程產生了厭煩情緒,使許多學生不愿意去學習田徑課程。
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有著較強的自我意識,從小嬌慣養,身體素質也較弱。不愛鍛煉,晚睡晚起,沒有良好的作息時間,要么慵懶到底,要么過勞致死,這都是我們近年來在媒體報道和身邊的人和事上看到了,這也顯示出在當代學生中實施和發展田徑運動的重要性。而田徑課程主要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體驗運動精神、團隊意識以及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為目的,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以更好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身體狀況,迎接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考驗,這也是田徑教學存在的重要意義。
要想改善田徑教學面臨的困境,首先要從思想上對田徑運動重視起來。在班級或者學校內創造出運動的良好氛圍,鼓勵和帶動大部分學生運動起來。發揮田徑的健身性的最大優點,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增設一些輔助運動設施,沒有條件的也可以開展一些諸如走跑類不需要器材就可以達到運動目的的活動,達到健身的目的。在學生思想上樹立強身健體的意識,培養他們正確的健身理念,以達到增強體質的健身目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體育技能的能力。
另外,在田徑教學的項目上,要進行改革和調整,將一些難度較大,對學生身體條件要求較高,消耗體力較大的項目進行刪減,多增加一些以健身為主的項目,降低難度和枯燥程度,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田徑運動中來,在學生思想上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真正地將田徑教學的作用發揮出來。
田徑是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的重要內容,傳統的體育教學中以體育技能為主要教學重點,而面對當今學生對體育運動需求的不同,既要讓田徑教學順利開展,又想激發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地愛上運動,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像傳統的競技性較強的跑類項目可以適當地減少,而對于一些跳繩、健身走類的活動適當地增加一些,可以提高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生更多地愿意參與到這些運動中來,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體育運動環境。
考評制度不是要求所有的學生必須達到多少分為及格,或者多少為淘汰,而是可以作為一個引導和鼓勵學生愛上田徑運動的界點。因此在建立考評制度時,除了要求對學生運動技能達到一定的水平外,也要看是否達到了增強學生體質,身體健康鍛煉的目的,這是對考評制度的根本要求。分數不是作為田徑教學的唯一目的和作用,而是讓學生通過田徑教學愛上體育鍛煉,保持一個健康的身心,為將來的工作學習保駕護航。
田徑教學是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一門重要課程。而目前在自主選修課程的教育改革下,自主選修田徑課程的學生越來越少。這是目前我國田徑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改革田徑教學的重點,調整田徑項目,是普通高校田徑教學的最重要手段。搞好田徑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保證良好的運動體能的重要途徑,因此田徑教學的改革和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1]黃元木.如何增強高校田徑教學的趣味性[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1,11(5):41-44.
[2]張宏衛.我國高校田徑運動訓練的現狀和發展對策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1,21(28):55-57.
[3]李健,王秀芝.普通高校田徑選項課的教學研究[J].體育世界,2011,22(9):112-113.
[4]雷蕾.高校田徑教學的制約因素分析與對策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1,31(27):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