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宇
摘 要:本文分析了酒店文化和民俗相融合的優勢及問題,并闡述了解決這些問題的一系列可以實行的措施。
關鍵詞:酒店文化;民俗;融合;問題
如今,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可以說是與日俱增,高消費的群體越來越多,星級酒店開始蓬勃發展,但消費者的需求點不僅僅只停留在需要一個地方居住,并且越來越注重酒店的服務和人文文化;與此同時,很長時間以來,我國的大部分酒店在建設的過程中一直受西方資本主義現代風的持續影響,而忽略了當地的中國傳統文化,使得國內的一些酒店缺乏自己獨特的特點,成為遵循相同模式的酒店,對顧客無法形成吸引力,這也是酒店同質化嚴重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那么,在酒店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將酒店的文化內涵與當地民俗融合在一起,如何帶給顧客全方位的民俗文化體驗,但是又不會使酒店的民俗文化趨于低俗化、普通化是我們目前迫切需要討論和解決的問題。
一、星級酒店文化內涵與當地民俗文化相融合的益處
(一)民俗文化的融入會使酒店更加具有特色。以我國云南省為例,我國最古老的音樂就是云南的納西古樂,它也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樂之一。這類古樂在公園14世紀就有呈現,是云南最古老的音樂,是納西族百姓在接受華夏文明的影響下所締造出的奇特藝術。那么云南地區的酒店音樂基調就不要僅僅局限于流行音樂,而是要多采用更加的接地氣、悠揚而又具有特色的納西古樂,同時服務人員在身著統一而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周圍的建筑元素也都是有著強烈的民族元素感,那么,整個酒店就會有非常濃郁的地方民俗文化特色。除此之外,如果再將我國的傳統民族色飲食文化融入到酒店的發展中,必然會形成星級酒店經營與發展的特色優勢。
(二)星級酒店特色文化經營更符合顧客的要求。現如今,單一、快捷的酒店模式已經到了需要改變的情況,當在所有東西都標準化的同時,就缺少了那份特殊的魅力,所以說酒店需要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而不是完全的標準化。再有,酒店融入民俗文化能拉近與當地距離,更加讓人感受到當地的氛圍,同時,酒店融入當地的民俗文化也會使得當地居民有親切感,使得他們容易接受酒店,接受起來也不會有陌生感。只有這種標準里透著特殊,制度里透著民俗,會使得酒店本身散發出一種不一樣的氣息,從而使酒店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更會使它建立起穩定的消費群。
二、星級酒店文化內涵與民俗文化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理念不同會產生矛盾和沖突。中國地域幅員遼闊,各族人民的文化五花八門,為我國文化增添了不少魅力,但是不同的文化就有不同的禁忌,在酒店建設和服務過程中如果沒有去注意,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危害。例如滿族在飲食、住房、甚至在節日時期有很多禁忌。在飲食中,滿族禁止剁母豬或其它雌性畜肉,他們認為母親給了他們生命,剁雌性牲畜的肉會遭到復仇;禁止在屬雞的日子里吃新米,因為雞的消化能力很強,吃新米意味著常年都會肚子餓。這些獨具特色的文化,給民俗文化帶來神秘和獨特感,但在民俗文化與酒店文化交融時,也可能會導致酒店在經營和管理方面與當地名俗文化出現一些矛盾和沖突。
(二)可能會對酒店的整體利益有損害。有些少數名族會有不同尋常的民俗習慣,而酒店是以利益為主,從而導致了某些方面民俗文化與酒店文化不融合,出現一些利益上的損害。如有些地方民族會對某種動物十分崇敬而不去吃它,再有有些地區民族會有很嚴格的男女之防,而酒店要從全方位無死角的去服務顧客,這里面的矛盾沖突是無法調節的,一旦酒店妥協就會喪失許多財務收入,而長久以來形成的民俗文化是更加不可能妥協的,這就形成了一個怪圈,誰也都不妥協于誰,酒店無法去吸收當地的顧客源,而當地居民更不愿意酒店在此常駐,這種情況長期以來會造成酒店利益的嚴重損害,而且不僅僅體現于經濟方面,還可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名譽上的損失。
(三)文化特色不明顯,雷同現象嚴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顧客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這就導致了市場需求的差異性。而最大的差異性莫過于文化的差異性,如果通過文化表現出全方位的魅力進而引起顧客的共鳴,這樣就可以給顧客留下美好而又深刻的回憶,可以大大增加酒店的核心競爭力。但由于與民族文化融合的酒店一般都會在具有豐富的民族風情的地域建立,當地的民族特征都會隱隱約約的被體現在酒店的設計與經營上,這就使得該地域以某一文化為主題的酒店在餐飲產品、裝修藝術以及環境氛圍的上會和其他酒店出現相似甚至雷同的部分。尤其是現如今跟風現象嚴重,民族風俗文化的酒店本身應該傳遞的是一個極具個性化的概念,但是在同一區域內非常容易發生模仿或者抄襲的現象,一系列雷同現象就會導致行業內的惡性競爭和消費者的審美疲勞。
三、星級酒店文化內涵與民俗文化相融合的建議
(一)明確酒店文化與民俗文化融合概念。對酒店功能、布局、發展趨勢的不完全把控是酒店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合過程中產生沖突和矛盾的主要原因。“中國酒店業教父”魏小安曾提出,酒店在設計中的基礎性原則是功能決定結構,結構決定形式。所以,對于一個酒店來說首要的一點是功能,而后是結構最終才是形式。在實踐中,我們應該從酒店的功能為出發點,功能是建立具有民俗文化的特色酒店的基礎,而后從結構出發,進而在決定在這個過程中所應該采用的形式。如果僅以模仿這種方式創建一個民俗文化特色酒店,那絕對是在文化的形式或核心的步調上有了部分的理解差錯。所以,具有民俗文化的酒店,首先要明確自己的主題,然后確定結構,再從結構上確定采用何種文化形式。
(二)對民俗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酒店吸取民俗文化時,有許多民俗文化并不適用于酒店文化,這就依靠于決策者的判斷力了。一個好的決策者是一個酒店發展和建設的舵手,而在酒店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交融時,一個好的方向尤其重要,該舍棄的地方必須舍棄,一切為了酒店利益出發,找到適中的折中點,這樣既不會讓當地居民對酒店保持一種抵觸態度,又不會損害酒店的整體利益,將酒店文化和民俗文化完美融合。
(三)既要進行融合又要保持酒店的獨立性。人們每天都會因為外界事物、事件的影響誘發不同的體驗,而酒店就是旅行者對一個地區體驗的第一站,現在許多地區酒店都存在主題過于籠統,缺乏差異性的問題,這樣就很難形成自己獨有的特點,不能給游客帶來完全不同的體驗。以我國山西平遙為例,平遙作為晉商的發祥地,有用悠久厚重的儒學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建筑文化,這些各種不同種類的文化體現了我國在明清期間的文化特色,那么在平遙建設發展的酒店可以選擇其中某一文化例如宗教文化,從而開展體驗營銷,每個酒店都選擇不同的文化主題,這樣不僅能顯現出酒店的民俗文化,更不會讓顧客有重復感,從而帶來新型的享受,這樣就會從根本上避免了互相模仿,惡意競爭現象的出現。
結論:無論是對于酒店行業還是對于民俗文化來說,酒店的文化內涵和民俗文化的相融合意義重大。以民俗文化為主題的酒店創造真實的情景,形成具有獨特酒店文化與氛圍的消費環境,給顧客帶來不一樣的吸引和興奮點,而酒店在這其中不僅可以盈利,更是可以獲得自己企業文化的靈魂。
參考文獻:
[1] 張瑋.酒店經營管理思路淺析[J].商情,2014(13).
[2] 賈轉葉.論企業文化建設在賓館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4(11).
[3] 左劍.關于酒店管理創新發展的若干思考[J].旅游縱覽,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