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
摘要:文章針對我國提出土地制度變遷與流轉政策的變化,基于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對我國新出臺政策在農村實行時出現問題和阻礙思考和研究,并提出合理化解決措施。
關鍵詞:土地制度;流轉模式;創新思考
一、土地制度變遷與流轉模式給農村經濟帶來的新變化
在我國新的土地政策還沒有實行之前,對于農民來說土地就是賺錢的根本,只有通過勞作才能有生活的收入,才能改變家中的經濟。但是自從國家提出了新的有利于農村的土地制度之后,農民的收入也逐漸提高,農村的經濟也出現了新的變化。
1確保了農民穩定的經濟收入
在過去,農民的主要收入都是通過農作物以及勞力來獲得經濟收入,但是隨著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農民的收入是沒有任何保障的。但是自從國家出臺了最新的土地制度變遷和流轉模式的政策,農民的收入大大提高,可以自由選擇將土地租賃給相關的企業和工廠,定時收獲租金,也可以繼續參與勞作,增加自己的收入。除了這些,農村里的婦女和兒童也多了就業和上學的機會。因此,這樣一來,農村的家庭不僅能夠穩定增加自家的收入還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照顧和陪伴自己的家人,農民也不用那么辛苦的勞作。
2既促使土地大規模化經營,又優化了土地利用資源
自從國家出臺了新的土地制度和流轉模式的政策之后,吸引了很多的工廠和商家來農村進行投資。通常這些工廠都會大規模的建造,這樣一來,就會將許多的土地積聚化建造所需要的廠房等等。這種做法就會大規模的將土地整齊的利用起來,不僅促使當地農民的土地大規模化的經營,還優化利用了我國的土地資源。在以前,土地就只能用來種植農作物,現在不僅能建造工廠,還能帶來經濟效益,為農民的生活帶來福音。
3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在國家出臺了新的土地制度和流轉模式的政策之后,除了吸引了許多商家的注意,還引起了許多農產品研究所的注意。有很多的研究所會利用自己先進的培養和種植技術,租用農村的土地來培養優質的農產品。例如,有很多農村都會有大面積的蔬菜大棚,瓜果大棚等,這些大棚內會用高科技的產品與技能來培育新鮮、有機的農產品。這些農產品不僅數量繁多,而且營養價值更高,上市之后受到許多國人的喜愛。所以,農產品的發展和創新也成了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主要原因之一。
二、當前土地制度變遷和流轉模式所面臨的新的問題
國家所提出的新的土地政策一切都還在實施階段,在正常的推廣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農民存在保守思想,為新政策推廣帶來阻礙
對于新的土地制度與流轉模式的提出,許多思想較為成熟的農民還是十分樂意接受國家所提出的政策,但是也不排除有很多較為保守的農民在新政策面前猶豫不前。因為對于農民來說,土地是一種保障,是收入的來源,對于國家提出的流轉政策還是提出質疑和猶豫,并不會輕易的將土地流轉出去。
2土地制度變遷和流轉的機制還不完善,后續矛盾不斷
在部分較為落后的農村,鄉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指導還沒有到位,許多農民法律意識淡薄,盲目追求黨的新政策,輕易的將土地流轉于他人,在以后的過程中,會爆發出許多問題,例如,土地到底歸誰所有等等。也有許多不良商家會趁此漏洞來從農民身上謀取私利。正是由于農村在土地新政策方面沒有做好充分的迎接準備,也導致在最初實施的時候存在著沒有法律保障的情況,如果后續發生土地糾紛,將會不利于問題的解決。
3政府相應扶持政策不完善
在農村,政府就是一個風向標,有了政府的支持,農民才會更加積極的響應號召。但是,部分地區的政府在國家提出了最新的土地制度變遷和流轉的政策時,沒有提出相應的對農民的扶持政策,農民就會不太了解國家的最新政策,對國家的最新政策的信任度大大降低,這也就極不利于國家在該地區的農村實施新的土地政策。此外,沒有政府的政策支持,許多廠商或者企業也不敢貿然地在農村進行開發,這也就為農村的經濟帶來不好的影響。
三、加強國家對土地制度變遷和流轉模式新政策實施措施
1建立農村社保機制
在實施國家新的土地制度時,政府應該做好相應的后續工作。例如在農民對土地進行流轉之后,就應該盡快把已經流轉土地、進入城市就業的農民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避免再次返鄉與農民爭地。此外還要加大對農村社會保障的財政投入力度,加強建立農村人口養老保險制度,從而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對已經流轉土地的農民,要引導他們從土地流轉收益中拿出部分資金建立個人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以提高自這些農民的自我保障能力。有了這些保障,農民的積極性才會更加高。
2完善土地流轉機制,規范土地流轉過程
政府在推廣土地流轉政策實施的過程之前,必須完善土地流轉機制,制定相應的法律,為農民的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對于那些法律觀念淡薄的農民還要進行個別的指導。只有完善了土地的流轉機制,才能有效打消不良商家鉆法律漏洞的空子,從而使得農民的利益能夠得到相應的保障。
3政府及時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
在土地制度的每一次的變遷過程中,都少不了政府出臺的相應扶持政策。有了這些政策的提出,農民才會有充足的安全感,才會更加響應黨的號召。對于國家提出的流轉政策,政府提出的扶持政策不僅能夠提高農民的信任度,還能夠增強廠商和企業的興趣,才會投入更多的資金在農村的土地上進行開發。如此一來,農民的經濟收入才會增長更快。
結論
在我國三農問題一直是國家領導階級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農民最重要的是土地。但是自從2010年以來,我國實行新土地變遷與流轉政策,農村諸多勞動力都進入工廠企業,很多農民對土地依賴性不斷弱化,文章主要探討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及其流轉模式的變化進行思考。
參考文獻
[1]劉平春,陳秀強.關于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的思考[J].經濟經緯,2014(9)
[2]劉朝翔.我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的路徑優化—經濟轉型期的土地制度變革[J].河北企業,2011(2)
[3]呂新發.中國農地流轉問題的多維分析與路徑突破[J].河北學刊,2013(3)
[4]李榮杰.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農地流轉中的利益沖突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5]李楠迪.農地流轉的制度分析與效率考察:轉型期中國的經驗[D].西南財經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