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曉梅
摘 要:2013年1月1日起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下簡稱新《制度》)開始全面實施,新《制度》新有很多新變化,對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有著重大影響,本文結合單位新制度執行的情況,對事業單位在新制度下財務處理變化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事業單位財務工作需要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財務處理變化 問題;建議
一、新《制度》實施后的變化及賬務處理中存在的問題
1.新《制度》要求事業單位需對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計提折舊和攤銷,使固定資產的確認更加客觀公正,有利于加強固定資產的核算與管理。這一處理方式使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都得到兼顧,促進事業單位“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結合”。在執行過程中,會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沒有規定計提折舊的年限,會導致不同單位因資產折舊年限不同而折舊標準不同,不利于同行業的財務數據的對比。(2)折舊的方法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并不考慮資產殘值,過于簡單,不適用于所有的資產。(3)沒有計提壞賬準備和資產減值損失,對已經減值的資產不做處理,不利于資產的管理。
2.新《制度》重新界定了財政補助收入的核算口徑 ,要求在“事業支出”科目下單獨對財政補助支出進行明細核算,增設了“財政補助結余”、“財政補助結轉”兩個科目,對于財政補助收入、支出情況以及結余和結轉的形成有清晰的賬務處理流程,利于單位對部門預決算和財政資金精細化管理。存在的問題:(1)財政業務的支出必須收入與支出相對應,如果財務業務中涉及到往來的核算,往來部分如果與財政收入或支出對應,就會出現虛增或虛減財政結余的情況,(2)制度要求項目預決算并入年初預算,但對存在追加預算的單位就會有預算不符的問題,并不利于預算的管理。
3.新《制度》明確了事業單位實務中普遍存在的對于接受捐贈、無償調入資產計量口徑不統一、相關資產不入賬等情況下資產的計量原則,要求在沒有相關憑據、同類或類似資產的市場價格也無法可靠取得的情況下,將所取得的資產按照名義金額入賬,并要求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以名義金額計量的資產情況。 這對資產的價值計量和管理存在的問題:(1)劃撥、繳入土地的入賬會存在以名義價值入賬的情況,這會使土地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出現巨大差異。(2)資產以歷史成本入賬,無法反映真實價值,使資產出現偏離真實價值被低估或者高估的情況,不利于單位資產價值的衡量。
4.新《制度》對原來的會計科目體系進行了全面梳理和改進,新增、取消了部分科目,對個別科目名稱進行了修改。存在的問題:(1)新制度取消了成本費用賬戶,這對實行成本核算的單位來說,不利于進行成本的控制與管理。(2)新制度對于收支的確認中對經營收支采用權責發生制,對財政補助收入及其他收支采取收付實現制,收入確認不統一,不利于會計核算。
5.新《制度》改進了財務報表體系,增加了“財政補助收入支出表”,改進了各報表的項目, 改進了收入支出表結構,既全面反映事業單位一定會計期間的收入、支出全貌,又分資金類別列示“財政補助結轉結余”、“事業結轉結余”和“經營結余”,可以反映事業單位年度非財補助結余的形成及分配情況。存在的問題:對于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的單位未編制現金流量表,不能反映現金的增減及變化原因,清晰的掌握現金流動的信息,提高資金使用的效率。
二、改進建議
(1)進一步提高非流動資產的計量、核算與管理。新制度的出臺明確事業單位接受捐贈、無償調入資產的計量原則,引入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并創新規定了“虛提”折舊和攤銷的處理辦法,這些改革和變化都使固定資產的核算更加準確、管理更加精細的要求。但我們同時看到實務處理中存在的資產實際價值與賬面價值差異巨大、發生資產減值不去處理、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不統一、折舊方法簡單化等等問題也讓資產的核算管理效果打了折扣。所以筆者認為應參考企業會計準則中資產計量的處理方法在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引入折舊和攤銷的基礎上適時引入非流動資產減值,采用以市價計量資產價值,以期達到非流動資產計量、核算與管理更好的質量和效果。(2)加強單位的成本管理與監督。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離不開成本費用的控制與核算,成本控制的合理,不僅可以節約成本,還能增加單位的宏觀管理。筆者認為事業單位因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與核算方法。(3)編制現金流量表。從事業單位內部加強資金的管理來說,如何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用好用活資金,就必須研究現金流向的變化,所以筆者認為,在權責發生制下,事業單位可以參考企業會計準則,結合事業單位的時間情況編制現金流量表,來對單位進行內部資金的管理,這樣單位就能加強對資金的控制,掌握一定期間內現金流動的情況,與財政補助收入支出表一起對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提供各方面補充說明。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 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財會【2012】22號)
[2] 財政部 新舊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
(財會【2013】2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