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欣 郭威威 竇偉
摘 要:慶陽市地處我國經濟欠發達的西北腹地,基礎設施配備遠遠落后于其他發達地區,農村地區表現尤為突出。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于加快慶陽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產和生活條件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分析慶陽市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能夠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政府威信,開拓市場、擴大內需和促進本地經濟增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為逐步實現新型城鎮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慶陽市;農村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
中圖分類號:F303.1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08.015
Abstract:Qingyang City is located in the undevelope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its infrastructure is far behind of other developed regions,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Strengthening 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farmers. It also can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n Qingyang. In this paper,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existing in rural areas of Qingyang, especially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farms and enhance the authority of the government, These suggestions can open up the market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nd provide a strong protection for the new urbanization.
Key words: Qingyang city; rural infrastructure; new urbanization
慶陽市地處我國西北內陸地區,氣候環境惡劣,經濟基礎薄弱,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同時,黃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地質條件又不利于交通設施和大型工程的修建,這進一步加劇了農村基礎設施供不應求的狀況。隨著西部大開發各項措施的不斷貫徹實施和新型城鎮化發展思路的提出,改善農村面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進城鄉一體化,成為慶陽市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1 慶陽市農村基礎設施現狀
農村基礎設施包括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農業生活性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農村發展基礎設施4個方面[1]。具體包括交通郵電、農田水利、供水供電、商業服務、園林綠化、天然林資源保護、防護林體系、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等生產,生活和生態設施。
慶陽市農村基礎設施主要表現出如下特征。
1.1 總量不足
慶陽市農村基礎設施總量不足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基礎設施投資額不足。按照國家相關要求規定,地方的基礎設施投資額應占本地財政收入的20%~35%。2011年慶陽市財政支出135.17億元,而用于水利、道路、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的完成投資15.42億元,用于教育9.34億元,用于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的完成投資3.82億元,基礎設施投資率是21.14%,只達到相關要求的最低水平。相對于投資到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額只有10.04億元,約占財政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總資金的35.13%。2012年,慶陽市財政支出158.61億元,其中用于農林水利資金24.84億元,雖然增長速度較快,但投入總量仍然不足,根本無法滿足農業生產及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第二,農村基礎設施存量不足。慶陽市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存量不足主要體現在農田灌溉工程、供水供電設備以及醫療衛生機構等方面。由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資金短缺,導致部分農田水利建設和土地治理很難開展,2012年慶陽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4.804 萬hm2,但是有效灌溉面積只有4.794 萬hm2,占耕地面積的10.7%;保證灌溉面積達到3.25萬hm2,僅占耕地面積的7.3%,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在供水供電方面,隨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和農網升級改造工程的推進,慶陽市農村供水供電能力有所改善,但是,設備陳舊仍然嚴重制約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在醫療衛生方面,慶陽市農村地區一個鄉基本只有一家衛生所,醫療服務水平底下,醫療服務覆蓋不全面,根本無法解決農村看病難的問題。
1.2 種類單一,結構失調
從總體看,慶陽市農村基礎設施發展較快的主要集中在交通、通信、供水供電等幾個方面,但是這只是農村基礎設施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在教育、農田水利、農村醫療衛生方面明顯不足,造成農村基礎設施機構失調,整體發展效果不佳的狀況。
第一,教育方面,雖然各鄉鎮基本上都建有中小學,但是分布分散、規模小、設備落后等因素嚴重制約了當地教育的發展。比如實驗課,通過各地的調查結果看,只有縣級比較大的幾所中學零星地做一些科學實驗,而分布在鄉一級單位的中學幾乎沒有上過實驗課,而且所見過的實驗設備少之又少,教育質量低下。 幼兒園教育在當地農村發展也非常落后,不僅數量少,而且管理混亂。2011年正寧縣幼兒園校車事件給人們敲了一記沉重的警鐘。除此之外,課外活動簡單、體育設施落后、學生吃住環境差,有些地方甚至教師資源短缺,這些問題都是迫在眉睫亟待解決的。第二,農田水利方面,目前慶陽市發展主要還是以農業為主,但受本地干旱少雨,自然災害頻繁的氣候影響,農產品產出量大打折扣。這急需相配套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而慶陽市不僅相關設施少而且一些地方甚至沒有此類設施。第三,醫療衛生方面,相關投入不足和醫療衛生條件差是其主要面臨的問題。農村醫療網點少,村民們看病難,小病還是找當地的赤腳醫生,大病很難得到及時地醫治。不僅如此,而且還存在醫療設備落后,醫務工作者水平有限、藥物監督審計失調等問題。因此,遠遠不能滿足廣大農民治病的需要。
1.3 交通通訊、供水供電基本滿足需要
第一,交通通訊方面,慶陽市通公路的村數1 252個,占全市村數的99.3%,通公路的鄉鎮數達到116個,通汽車的村數達到116個。截至2011年末,慶陽市全市已有98%的鄉鎮和60%的行政村通了柏油路,所有的村基本實現砂石路的鋪建。2012年慶陽市計劃并完成建設農村公路300 km,各縣鄉基本完成通訊線路的鋪建工程并且新增信息網絡自然村90個。2013年繼續拓寬、硬化農村道路214 km。
第二,供水供電方面,慶陽市開展了對重點供水水源的改造,加強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加強實施農村供水管網改造和擴建,全面提高供水質量。2011年底慶陽市自來水受益村數751個,占全市村委會個數的59.6%,受益戶數25.03萬戶,占全市農村戶數的47.6%,受益人口達到103.33萬人,占農村人口的45.0%。 除此之外各地積極推廣“母親窖”工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
1.4 商業服務滯后,大多以原始集市的方式存在,布局點少
近年來,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經濟水平取得了高速發展,慶陽市的整體經濟發展狀況也順應了國家經濟發展欣欣向榮的大趨勢,城鄉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慶陽市除西峰區和各縣級經濟中心商業服務設施比較完善之外,在其下屬的一些鄉鎮,商業服務還比較落后,部分農村地區人們的商品交易依舊停留在原始集市的方式階段,由于受購物時間固定、商業點少等因素的限制,商品更新速度慢,農民可選擇的商品較少。比如在運輸方面,由于農村道路建設滯后,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輸出;食品方面,農村居民以自給自足的方式滿足他們對面、油等糧食的需求,導致了農民在日常飲食中食品種類單一,生活質量較低。
1.5 服務范圍和服務能力有限
基礎設施由于修建時間過于長久,并且很少進行保護和維修,不少設施的功能明顯減弱,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綜合服務能力受到很大影響。如農田水利設施,一些偏遠地區的農田灌溉工程仍在使用20世紀末期的設施,況且年久失修已很難發揮它應起到的作用。再如農村道路,雖然實行了“村村通”,但是由于質量不高,規劃相對落后,又無后期的養護,很多已經成了“瓶頸路”、“斷頭路”,通達水平較差,并且部分公路技術等級較低,路基松軟,排水防護等基礎設施不配套,抗災能力較弱。這種種情況的存在,致使部分縣鄉公路交通不暢,事故率高,社會效益差。
2 慶陽市農村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的成因
2.1 財政投入不足,資金渠道單一
由于慶陽市本身處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財政收入很難與發達地區相比較。在財政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政府部門應把如何降低成本以取得最大限度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為財政投入問題的關鍵。慶陽市政府將大量資金投入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導致無法滿足當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需求,從而制約了當地基礎設施發展規模,限制了農村經濟發展速度。相對于城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制約了農業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當地政府尤其需要重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投入[2]。
單一地依靠財政投入,是遠遠不能滿足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要的資金的。慶陽市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主要來自中央財政和各級財政收入的支持,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尚未形成,資金來源過于單一。我國在這方面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村鎮很多,如利用農村集體經濟和農民投資來開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或充分利用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和一些信用良好的非公有制企業的資助,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等,這些都是慶陽市拓寬資金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的有效途徑應該考慮的。
2.2 缺乏有效的規劃及管理機制
第一,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目標,只是采用出現一事解決一事的解決方式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其中一些設施的建設只是相關管理者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而忽略了規劃的科學性,導致一些項目只是樣子工程實際上沒有多大的利用價值。第二,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效益低下。慶陽市大部分的農村基礎設施都比較陳舊,需要精心的維修和護理。但是現實情況是,這些設備自建成后就沒有了后續的投入和維護管理,老化失修比較嚴重也就無法保證長期地發揮效益。
2.3 政府及公眾對基礎設施重要性的認識和關注不足
公共服務職能是政府的職能之一,所以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應該有統籌規劃決策之責、公共財政投入和整合之責、制定和出臺相關政策之責以及監督管理之責[3]。但是慶陽市政府的相關管理者一般只是實行基礎設施工程的規劃和建設,而規劃和建設過程中有些缺乏科學性,導致重復建設頻發,基礎設施使用效率低下。并且在后續的維護管理過程中也沒有充分發揮自己所應盡的職責,工程破損嚴重,使用期限短的情形時有發生,致使基礎設施無法真正地發揮其經濟效益。
公眾對基礎設施建設認識不足,主要體現在缺乏相關設施建設的積極性和關注度。受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狹隘的“利己”思想的限制,公眾一般對地方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持觀望態度,政府出臺什么政策他們只是被動的去接受這個政策,而很少積極主動地去為自己的家鄉建設出謀劃策。
3 促進慶陽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及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
有效地促進農村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發展、調節資源配置,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是財政投入應發揮的作用。在“十八大”的相關會議中,黨中央明確要求政策扶持及財政投入要進一步向西部農村傾斜,對西部農村的公共基礎建設給予重點支持,將更多的資金由城市向農村轉移。所以慶陽市各級政府應該積極發揮財政的作用,響應黨的政策號召,對農村的發展給予更多的幫扶,從而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的成績。
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應該積極利用銀行貸款尤其是政策性銀行貸款。其次,積極吸收私人投資全力貫徹“誰投資、誰擁有、誰受益、誰負責”的國家政策,在確保安全、可靠、合法有效運行發揮效用的前提下,可以有條件的對私人或者單位團體進行承包、租賃、拍賣等,進行企業化管理和商業化運作[4]。
3.2 完善投資建設管理機制
嚴格的管理機制可以保證相關工作的有效運行。基礎設施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慶陽市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相關管理者應該統籌規劃,從長遠利益出發,改變傳統觀念,樹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先行意識,提高管理者的專業技能素質,堅決避免用人不當造成的嚴重損失。并且,應該選擇合理的項目建設方式,對村民能夠實現自建的項目就不實行招標,由上級相關負責單位和村委會組織村民自建,并按照當地勞務工資支付報酬;對工程技術含量較高的項目,由相關負責單位聘請有相應資質的工程師或技術發包,解決施工中的技術問題;對村民無能力施工的項目,由理事會自主招標建設[5]。
3.3 提升管理者和村民的認識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調研考察時,明確強調“用人要重用不玩虛招的干部”。優秀的管理者應該具備勇于開拓、強烈的使命感、勤奮好學和誠實與機敏的優秀品質。作為一個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者必須具備這些品質,想農民之所急、干惠民之所事,積極地組織協作,從農民要求最迫切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入手,建立農村基礎設施經營管理的新體制。農民是農村基礎建設的主力軍,也是直接受益者。農民應該從自己的長遠利益出發,積極參與本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只有相關管理者和農民都提升了對基礎設施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才能保證新農村建設更好更快的發展。
3.4 加大宣傳
積極宣傳“十八大”會議精神和甘肅省的“聯村聯戶”政策內容,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春節前夕在甘肅省調研考察時的會議精神和政策方針。有效地宣傳能夠讓農民認識到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提高農民投資建設的積極性。慶陽市政府和相關管理者可以通過新聞宣傳和制作更多的宣傳欄,“電影下鄉”時多播放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影像資料,讓農民隨時可以了解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積極配合并參與到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中來。
參考文獻;
[1] 劉倫武.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60-62.
[2] 潘耀國.西部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的難點與對策——甘肅省慶陽市新農村建設百村調查[J].紅旗文稿,2007(17):20-21.
[3] 吳春壘.欠發達地區新農村建設的難點對策[J].理論界,2006(9):11.
[4] 馮麗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帶動農村市場的開拓[D].成都:四川省農業干部學院,1999.
[5] 魏新亞.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構成的地區差異[D].上海:同濟大學,2002.
[6] 劉亞晶.農村基礎設施融資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7] 嚴建武.農牧交錯帶土地資源生產潛力評價——以甘肅省慶陽地區為例[D].蘭州:蘭州大學,2008.
[8] 樊忠濤.基于體驗理念的區域鄉村旅游開發研究——以慶陽市為例[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8.
[9] 劉釗.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09.
[10] 周紅梅.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問題分析[N].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