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艷
摘 要:教學語言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和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傳授知識、介紹經驗、交流情感為目的而使用的一種工作語言。教學語言的優劣、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駕馭語言的技巧,能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教學的有效性,并影響和制約著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關系到教學的成功與失敗。
關鍵詞:教學語言;功能;標準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重要工具,數學教學語言,是數學教師闡述數學知識和技能,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傳遞各種數學信息,強化數學知識,讓課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師的語言魅力就在于他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教學語言的功能
1.激趣。激趣是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興趣濃厚,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好,悟得也快,參與學習的學生也就多。但怎樣才能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呢?這就要靠教師能準確地捕捉住教學機遇(或者說是機智吧)。
2.啟疑。啟疑就是指教師的課堂語言具有啟發學生產生疑問的作用:究竟為什么呢,會是怎樣的呢?從而推動大多數學生積極思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優良數學教學語言的標準
1.數學教學語言應準確、規范、簡潔。數學教師對定義、定理的敘述要準確,不應使學生發生疑問和誤解。教師要做到如下兩條:一是對概念的實質和術語的含義必須自己有個透徹的了解,比如 “整除”與“除盡”、“切線”與“切線長”等如果混為一談,就違背了同一律;而“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最小的整數就是0之類的語言錯誤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準確性。二是必須用科學的術語來授課,不能用生造的土話和方言來表達概念、法則、性質等,比如,不能把“垂線”講成“垂直向下的線”,不能把“最簡分數”說成“最簡單的分數”等??紤]到學生的年齡和知識基礎對科學性的要求不能十分嚴格,有些內容可以簡化,但是不允許有錯誤。
數學教學語言的規范化是指在數學教學中應使用普通話進行教學。語言的規范與否,不僅影響教師表情達意的效果,而且影響學生獲取知識,訓練技能技巧的效果。語言的規范一方面要語音的規范,即講課要用普通話,不用方言,更不能說白字。如,長方體、正方體特征之一的“棱”,多數同學都習慣把它讀成“líng”,標準讀音應是“léng”。另一方面就是不能對數學概念、定義、定理隨意誤讀。如:為了突出點到直線距離的含義,把“點到直線的距離”說成“點到直線的垂直距離”,使部分學生誤以為點到直線的距離除了垂直距離,還有非垂直距離。
數學教學語言的簡潔性要求是指敘述數學事物時,語言不能羅羅嗦嗦,而應簡短有力,一語中的,不說廢話,避免無意義的機械重復。數學語言本身是一種非常簡潔的語言,如應用廣泛的勾股定理用一句話概括了所有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數學語言的簡潔還表現在它的符號化、公式化和形式化。比起語言文字敘述,這些符號、公式更簡練、更形象、特征更明顯。對此,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評價說,符號“以驚人的形式節省了思維”。教師必須根據數學語言簡練的特點,凈化自己的教學語言,充分揭示數學知識的精髓。并引導學生主動、積極思考,正確理解由語言文字符號、數學符號、術語、公式所代表的數學內容,熟悉二者的互化,注意特點和關鍵。教師可以把數學知識歸納為一些圖形或圖表,使繁雜的內容簡單化、形象化、系統化;也可以編成短小精悍的口訣、順口溜等,便于記憶。
2.數學教學要語言深入淺出,具有啟發性
人的認知活動和心理活動是一個系統的、整體的運動,思維活動始終處于整個活動之中。而語言作為一種符號系統,本身具有概括性、間接性和社會性等功能,對思維的發展有著很大的關系,可以說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語言、詞來實現的。因此,教師要把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句話都作為推進學生深入學習的教學情境。教師要用具有引導性、開放性的有結構的教學語言從不同側面給予學生質疑的方向,給學生以更大的思維空間,激勵學生一起參與、共同研究、去讀書、去思考、去感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展示自己的個性。如下面的教學語言:對于梯形,動手折折、剪剪、拼拼,你還能發現什么?引導學生自由操作,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激活原有的相關“數學活動經驗,”。你覺得圓錐體積的大小與它的什么有關?“如何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談談你的初步設想。”引導學生充分假設、大膽猜想,體驗數學知識“再創造”的過程;“你們的猜想對嗎?用什么辦法來驗證這些是否正確呢?”“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11-9得多少。有困難的同學可以擺小棒看一看?!薄叭绻?.....怎樣?出現什么錯誤了?你認為哪個辦法更好?”“用什么辦法來驗證”“用自己喜歡的”,“你認為”......這些具有開放性,更體現啟發性的教學語言,從學生在經驗、認知背景、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客觀差異出發,因材施教,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寬松、開放的空間,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式探索算法,給予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的權利,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要,體現了“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這一新理念,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優質的教學語言,不僅能激發學習興趣、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還能提高課堂效率。因此,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必須研究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必須下功夫錘煉自己的語言,加強語言修養,使自己的語言不斷規范、準確、明快、流暢、妙趣橫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學中去。只要有意識地加強語言的修養,并注意向其他教師學習運用語言的藝術,日久天長,定會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使你的課堂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徐德環;淺議教學語言魅力的發揮;吉林教育;2011年20期.
[2]孫敏;精心錘煉教學語言,構建信息技術活力課堂;中小學電教(下);2011年09期.
[3]趙元青;錘煉課堂教學語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育科研論壇;201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