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鑫
摘 要:合作學習是提高課堂效率有效途徑。我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極大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愉快的合作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培養了與人合作的能力,且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課堂效率。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容易走向幾個誤區。現以在教學過程中的感悟提出幾點看法。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誤區;診斷;對策
對于教師來說小組合作學習也許并不陌生,但對于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中的應用,許多老師卻存在很多誤區。本文就從我自己的教學實踐和聽課反思出發談一談小組合作學習常見的誤區和解決措施:
一、合作學習模式化
合作學習本身的確是一種教學模式,但把這種模式生硬搬在現實課堂上使用,他就發揮不到應有的價值。在我們的現實教學過程中就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許多老師并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來選擇教學模式,而是盲目地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沒有搞清楚理論模式和現實教學的關系。高效的課堂應該是理論模式為課堂教學服務,而不是課堂教學為理論模式服務。所以,在現實課堂中,沒有必要時時合作、課課合作、嚴格按照模式去合作,要靈活應用模式。
【對策】:靈活運用小組合作模式
教師始終要明白我們不是為了合作而學習而是為了學習而合作。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一個過程,不是一種形式。因此,在合作學習的內容上教師要注意把握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學習內容過于簡單,合作學習就會流于形式,內容過難,學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很可能會對合作學習失去興趣。為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安排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同時合作學習只是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方法,它不是教學方法的全部。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和學生的學習狀況,相機設置合作學習的環節。要考慮這個環節中要解決的問題、要達到的目的,務必通過合作學習的方法才能最佳達成,才設置這個環節,千萬不要時時合作、課課合作、嚴格按照模式去合作。
二、合作學習形式化
合作學習僅僅是一種工具,沒有實質價值。新課改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大部分教師為了分數和升學壓力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教學大部分時間仍用傳統的講授法。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作為一種工具在上公開課的時候拿來應付檢查的,或者是在課堂氣氛沉悶的時候隨時拿來便用的,許多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理論并不十分了解,就跟談不上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上的應用了。
對策: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
《課程標準》提倡的是:既要讓每個學生獲得最基礎的知識,又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要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由過去以教師講授為主向以學生自己學習為主;要真正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轉變教師的角色;評價的方法、手段及內容也要變化。教育改革是一個整體,教學組織形式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廣大教師只有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所提出的理念,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組合作探索學習。
誤區三、合作學習忽視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習慣
在有些課堂中開展的小組合作學習,從表面上看很好,課堂氛圍活躍,每個小組都在進行合作活動,但深入觀察卻發現許多問題。第一、教室里亂成一鍋粥,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紀律極差,談一些與合作內容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學生在合作中敷衍了事,雖是幾個人聚集在一起,但卻自己做自己的事,毫無合作可言;第三、一部分學生在大講特講,另一部分學生無所是事,無法參與進去,把自己排除在小組之外,小組合作學習沒有紀律,研究討論沒有價值。
【對策】: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慢慢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和技能,小組合作學習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就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從教師方面出發:教師首先要精心分組并提出小組合作交流要達到的目標,使學生在課堂上有事做。其次教師要精心設計討論題,聚焦學生的注意力。再次教師要深入到學生的合作學習中,與學生平等交流,及時對課堂進行調控,是學生有序的進行合作學習。最后,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技能的介紹、分析、指導和培訓,教給學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樣組織學習,怎樣傾聽他人的意見,怎樣表達自己的見解,怎樣與他人溝通,怎樣質疑不同的觀點,以及合作學習過程中如何提供反饋,如何獲得所需的信息,如何評價團隊成員間互動的過程,如何注意別人對自己行為表現的感受等等。
從學生方面出發,小組內分工明確,設立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各一名。組長由組織能力強的人擔任,負責分工,組織成員間進行有序的討論;記錄員記錄小組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匯報員則將本小組的合作情況歸納總結,在班級中交流匯報。
三、合作學習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與其自身內在因素有很大的聯系。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表達能力、溝通能力都決定了學生在合作中的表現。在我們的現實教學中:合作學習僅僅是中上等學生的事情,知識水平和表達能力差的學生常常便課堂邊緣化。教師為了年度考核和升學壓力也無視這種現象的存在,長期就導致了好學生越來越優秀、薄弱學生越來越差以致他們產生厭學情緒。
【對策】:注重個性差異、兼顧全體學生
一、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承認所有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習方法、學習動機、原有基礎和合作交流能力存在差異,但每位學生都是發展的。所以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方面對他們實行不同的指導,要特別注意對他們的心理進行輔導,讓他們樹立起信心。
二、教師給學生的任務應該是有層次性的,使弱勢學生能夠找到他們能勝任的工作,并在完成任務中找到自我成就感,增強信心。
三、在合作學習進行時,教師要強調整體的進步,讓小組內形成主動扶持較差學生的氛圍。教師也要在觀察、巡視或參與中,特別關注他們,發現他們的困難,及時給予鼓勵和指導。
四、在評價時,教師要強調小組的整體評價,也要對弱勢學生所取得的進步給予表揚。在每次活動之前,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素質安排合理的合作任務,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要求,讓學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學生認真聽清楚要求之后才能開始活動,保證每位同學都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慢慢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和技能。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它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合作精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課堂效率。教師應用敏銳的職業眼光捕捉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各種現象,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并加以改進,使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更有實效。
參考文獻:
[1]張仁賢 《合作學習 、和諧課堂》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6.
[2]丁伯榮 《走進新課程》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1.
[3]劉福泉《合作學習探究》海潮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