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鍔堅
摘 要:高中數學相對于初中數學而言, 邏輯推理強,抽象程度高,知識難度大。初中畢業生以較高的數學成績升入高中后,部分學生不適應高中數學教學, 學習成績大幅度下降,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過去的尖子生可能變為學困生, 甚至少數學生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加上新課改后,初中數學教學內容作了較大程度的壓縮、上調,中考難度的下調、新課程的實驗和新教材的教學使高中數學在教材內容以及高考中都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原來的矛盾更加突出。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際和經驗,對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做了詳細的調查和分析,并對如何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學困生成因;對策;融洽師生關系;學習方法;新舊知識連接;循序漸進
數學是高中課程中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抽象性和概括性,部分學生出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基礎、學習態度的原因,比如出于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或者學不得法,沒有重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這樣直接導致了學習成績不理想,從而出現畏難消極的學習狀態,這成為他們學習的難點,同時也制約了總成績的提高。那么作為高中數學教師,該如何幫助這些學生學好高中數學,渡過這一難關呢?
一、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
1.被動學習。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后,還像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缺乏學習計劃,課前不預習,上課忙于記筆記,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
2.學不得法。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后未能及時鞏固、總結進而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視基礎。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淺嘗輒止,經常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鶩遠。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4.不具備進一步學習條件。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數在閉區間上的最值問題、函數值域的求法、實根分布與參變量方程、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
活運用、空間概念的形成、排列組合應用題及實際應用問題等。有的內容還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講的脫節內容,如不采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高中學生僅僅想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能變被動為主動。
當然,這里并不排除教師方面的原因,比如和這部分學生的關系緊張或者淡漠,出于工作壓力大、時間緊,沒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或者教不得法等等。
二、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對策
1.融洽師生關系
之所以特意強調并將融洽師生關系作為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因為師生關系問題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問題之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教育教學變量,其性質與水平影響著教育教學活動的效果,對于學生心理健康全面發展和對學生個性發展產生極其重大的作用?!坝H其師,信其道?!鼻疤K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教育技巧的頂峰即師生之間心靈交往的和諧的境界”。民主平等的環境能讓學生在老師的面前無拘無束暢所欲言,語言上的溝通則是心靈上溝通的前提和關鍵。實踐證明,教師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對學生既講民主、又講集中;既嚴格要求,又熱心指導;既尊重學生的獨立性,主體性及創新精神,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進,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對待學困生,有時像是充滿愛心的嚴父慈母,需要走進學生的心靈,用愛去滋潤孩子的心田,潤物無聲;更多是時候則像是園丁,需要用約束與批評、激勵與引導,為學困生的數學學習和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在平等、民主的基礎上,建立互相信賴的朋友關系,對他們以誠相待,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不能讓他們只感受到冷冰冰的嚴厲的職責和批評而感受不到關心愛護。因此,轉化高中數學學困生是一個長期艱巨、復雜的工作,需要教師耐心、持久、循循善誘地做好工作,要以愛、尊重、理解、信任為出發點,嚴格要求他們,為轉化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否則轉化工作將會事倍功半,海市蜃樓。
2.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反復使用的方法將變成人們的習慣行為.什么是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向學生做了如下具體解釋,它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1) 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扎穩打,它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煉學習意志。
(2)課前自學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自學不能搞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老師講課的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3)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學然后知不足”,課前自學過的同學上課更能專心聽課,他們知道什么地方該詳,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該精雕細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帶而過,該記的地方才記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顧此失彼。
(4)及時復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反復閱讀教材,多方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復習一邊將復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endprint
(5)獨立作業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這一過程是對學生意志毅力的考驗,通過運用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由“會”到“熟”。
(6)解決疑難是指對獨立完成作業過程中暴露出來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或由于思維受阻遺漏解答,通過點撥使思路暢通,補遺解答的過程.解決疑難一定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做錯的作業再做一遍.對錯誤的地方沒弄清楚要反復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要請教老師和同學,并要經常把易錯的地方拿出來復習強化,作適當的重復性練習,把求老師問同學獲得的東西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長期堅持使對所學知識由“熟”到“活”。
(7)系統小結是學生通過積極思考,達到全面系統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節.小結要在系統復習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據,參照筆記與有關資料,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以達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經常進行多層次小結,能對所學知識由“活”到“悟”
(8)課外學習包括閱讀課外書籍與報刊,參加學科競賽與講座,走訪高年級同學或老師交流學習心得等.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而且能滿足和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獨立學習和工作能力,激發求知欲與學習熱情。
3.循序漸進,防止急躁
由于年齡不大,閱歷有限,為數不少的高中學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靠幾天“沖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針對這些情況,我們讓學生懂得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發現新知的積累過程,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許多優秀的同學能取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基本功扎實,他們的閱讀、書寫、運算技能達到了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熟練程度。
4.溫故知新,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教材將高中數學知識分成了多個板塊,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分模塊教學。這樣雖然是將不同的知識點分開教授,但是每個知識點都會有一些內在的聯系。為此,教師可以通過新舊知識的結合,用學過的知識來引入新的知識,不僅可以讓學生減少對新知識內容的陌生感,還能讓學生鞏固已學習的知識內容。例如,在學習“對數函數”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與“指數函數”相關的知識內容,如指數函數的圖像、性質等。教師可以通過對比指數函數的圖像和對數函數的圖像來引出對數函數的性質,這樣就會讓學生潛意識中遵循學習指數函數的步驟來學習對數函數,不僅可以加快學生對指數函數的學習進度,還能讓學生將指數函數知識和對數函數知識“捆綁”在一起,形成一種統一的知識體系,便于對知識內容的掌握。
5.研究學科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
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學生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鉆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華羅庚先生倡導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學習過程就是這個道理.方法因人而異,但學習的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復習總結)是少不了的。
6.加強輔導,化解分化點
如前所述高中數學中易分化的地方多,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難度大、靈活性強等特點.對易分化的地方我們采取多次反復,加強輔導,開辟專題講座,指導閱讀參考書等方法,將出現的錯誤提出來讓學生議一議,充分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通過變式練習,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以達到靈活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
作為一名新形勢下的高中數學教師,我們必須積極學習新課標所倡導的諸多先進理念,并將其靈活運用到日常教學實踐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這才是最重要而且是迫在眉睫的,從而推動高中數學教育的良性發展,為促進高中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做好充分準備。
參考文獻:
[1]陳正順.新課程下的高中數學學困生成因分析和轉化對策[J].網絡財富·教育前沿,2008(4).
[2]談鳳.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調查與轉化措施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3).
[3] 賈俊. 摭談高中數學學習困難者非智力因素原因及策略[J]. 考試周刊. 2010(06).
[4] 張海芳. 新課改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