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勁松 李雪梅
摘 要:分析了貴州農村居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認知及滿意度。結果表明,村民對新農合制度及服務滿意度較高,對每年繳費金額比較清楚,但對于報銷比例、報銷程序、時限及報銷藥品等具體情況并不是十分清楚,也不太滿意。
關鍵詞:新農合;農戶;認知;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12.018
作為一個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貴州省的衛生、醫療事業發展相對滯后,衛生資源基本處于全國的倒數。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突出。從2003年起,貴州省啟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試點工作。到2007年,貴州省新農合已經全面覆蓋所有縣市,參合農民達2 600萬人。根據2014年貴州省衛生工作會議得知,2013年貴州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95%以上,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致75%以上,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12萬元,新農合基本實現貴州農村人口全覆蓋,年度總籌資達106億元[1]。新農合在貴州推廣的這10多年,作為農民健康的保護傘,是否真正達到了預期目的,是否解決了廣大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農民對這項制度的認知、態度和滿意情況[2]如何?帶著這些疑惑,筆者對貴州修文縣久長鎮金橋村新農合實施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本次問卷調查主要涉及村民對新農合的認知情況、村民對新農合的看法和滿意程度等3個方面的內容,問卷一共發放120份,共收回118份。根據收回的問卷數據和信息進行合并整理分析,現將分析結果總結如下。
1 村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認知情況
關于村民對新農合制度的了解程度,受訪者表示都知道本地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知道的途徑為:72%是通過村里召開大會,22%是通過工作人員的上門宣傳和動員,6%是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的宣傳。當問到“新農合”是自愿參加還是強制要求時,大家都回答是自愿參加,普遍表示工作人員來村里宣傳和辦理“新農合”登記手續時,村民們認為“新農合”對自己有利,能讓自己的健康有保障,一年幾十塊錢也能承受,而且“新農合”是以戶為單位登記,全家人口姓名統一登記到一個合作醫療就診證上,也能給家人一個健康保障。
據調查,金橋村是2006年開始參加新農合的,繳費從2006年的10元漲到2014年的70元,其中2014年的個人繳費是50元,村里再補助每人20元。從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村民都知道“新農合”的參加時間、目的及繳費金額。但是對于報銷比例有90%的人并不清楚,許多村民都認為報銷比例是50%,但根據我們的調查,村級報銷比例一直都是70%。關于報銷程序,有55%的人知道具體報銷程序,比如:生一些小病,村民如果在金橋村衛生室看病,即可直接報銷,但仍有45%的村民并不十分了解。對于報銷時限,只有12%的村民知道報銷過程存在時間的限制,大部分村民則認為盡快報銷就行,并沒有特別關注報銷時限的問題。由此可見,村民對新農合每年繳費金額比較清楚,但對于報銷比例、報銷程序、時限及報銷藥品等具體情況并不是十分清楚。
2 村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態度
關于村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項制度的看法,有78%的受訪者認為,應該簡化醫療費用報銷程序,有的村民表示自己的文化水平本來就不高,繁瑣的報銷程序會讓自己摸不著頭腦,在報銷的過程中感到很不方便,如果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來處理這樣的報銷手續,會讓事情簡單許多。在金橋村,村民們生病都會去村頭的衛生室看病,但是衛生室的條件有限,只能看一些小病,因此有68%和72%的村民認為應該提高醫保定點單位醫療水平及服務質量,改善醫保定點單位的設施,只有這樣村民不出遠門看病的愿望才能實現。
從表2可看出,大部分村民均希望提高新農合報銷比例,村民這一希望說明現有的報銷比例有些偏低,同時也體現了村民們對低價看病的一種期望。對于醫保定點單位的藥品和服務價格以及可報銷藥品和服務種類,有89%和92%的受訪者認為應該降低價格,大部分村民認為應該增加藥品和服務種類以及醫保定點醫院數量,有的村民甚至還表示,不僅僅是應該增加醫保定點院,更應該讓全國的醫院都可以報銷“新農合”的醫保,方便更多需要幫助的農民。有65%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實施異地報銷,尤其是外出打工的村民更是有深刻體會,一位常年外出打工的村民告訴筆者:“我雖然每年都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是我一次都沒有報銷過醫療費,不是因為我沒有病,相反我的身體不怎么好,每年用于看病的錢不少于2 000元,但是合作醫療就診證一家一本,基本上都放在家里,不在我身邊,我生病了,看好了,想報銷就要回來拿,還要醫院出證明,很麻煩?!?/p>
3 村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滿意度分析
根據筆者的調查,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來,有68%的受訪者經常報銷醫療費,主要是在金橋村衛生室報銷,有28%的受訪者偶爾報銷醫療費,有4%的受訪者從來沒有報銷過醫療費,主要原因是長期不住在村里,即使在外地看病,也因為就診證不在身邊和報銷手續復雜而放棄報銷醫療費用。
筆者就新農合制度本身、醫療機構的服務態度、新農合的繳費水平等方面進行調查[3],結果顯示(表3):對于“新農合”的繳費水平,有62%的受訪者認為滿意,有15%的受訪者認為偏高,有23%的受訪者感覺一般,他們主要是村里的年輕人,經常外出打工,平時也沒有這么生病,所以都不太關心這個問題。但是,大部分受訪者都認為“新農合”繳費水平上漲過快,希望政府和組織可以控制一下。
關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的態度,有60%的受訪者表示很滿意,認為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親和、認真、有責任心,有18%村民認為態度一般,有22%的受訪者不滿意,認為有些工作人員態度很冷漠和不搭理人,讓村民無法接受,有時寧愿換個地方看病,也不愿在報銷比例高的地方看病。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本身的滿意度,有86%的村民認為很滿意,有10%村民感覺一般,有4%村民認為不滿意。當問到會不會繼續參加“新農合”時,有85%的受訪者表示會繼續參加,有15%的受訪者表示到時候再說,沒有人表示不會參加。
參考文獻:
[1] 沈詩潔.貴州省2013年新農合基本實現了農村人口全覆蓋[N].貴陽都市報,2014-01-11(1).
[2] 張忠元,張媚,楊幼平.從認知度和關注度討論參合農民對新農合的監管問題[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10):689-691.
[3] 呂曉輝.新農合制度及報銷程序存在的問題集對策淺析[J].公共管理,2013(2):173.
摘 要:分析了貴州農村居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認知及滿意度。結果表明,村民對新農合制度及服務滿意度較高,對每年繳費金額比較清楚,但對于報銷比例、報銷程序、時限及報銷藥品等具體情況并不是十分清楚,也不太滿意。
關鍵詞:新農合;農戶;認知;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12.018
作為一個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貴州省的衛生、醫療事業發展相對滯后,衛生資源基本處于全國的倒數。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突出。從2003年起,貴州省啟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試點工作。到2007年,貴州省新農合已經全面覆蓋所有縣市,參合農民達2 600萬人。根據2014年貴州省衛生工作會議得知,2013年貴州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95%以上,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致75%以上,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12萬元,新農合基本實現貴州農村人口全覆蓋,年度總籌資達106億元[1]。新農合在貴州推廣的這10多年,作為農民健康的保護傘,是否真正達到了預期目的,是否解決了廣大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農民對這項制度的認知、態度和滿意情況[2]如何?帶著這些疑惑,筆者對貴州修文縣久長鎮金橋村新農合實施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本次問卷調查主要涉及村民對新農合的認知情況、村民對新農合的看法和滿意程度等3個方面的內容,問卷一共發放120份,共收回118份。根據收回的問卷數據和信息進行合并整理分析,現將分析結果總結如下。
1 村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認知情況
關于村民對新農合制度的了解程度,受訪者表示都知道本地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知道的途徑為:72%是通過村里召開大會,22%是通過工作人員的上門宣傳和動員,6%是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的宣傳。當問到“新農合”是自愿參加還是強制要求時,大家都回答是自愿參加,普遍表示工作人員來村里宣傳和辦理“新農合”登記手續時,村民們認為“新農合”對自己有利,能讓自己的健康有保障,一年幾十塊錢也能承受,而且“新農合”是以戶為單位登記,全家人口姓名統一登記到一個合作醫療就診證上,也能給家人一個健康保障。
據調查,金橋村是2006年開始參加新農合的,繳費從2006年的10元漲到2014年的70元,其中2014年的個人繳費是50元,村里再補助每人20元。從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村民都知道“新農合”的參加時間、目的及繳費金額。但是對于報銷比例有90%的人并不清楚,許多村民都認為報銷比例是50%,但根據我們的調查,村級報銷比例一直都是70%。關于報銷程序,有55%的人知道具體報銷程序,比如:生一些小病,村民如果在金橋村衛生室看病,即可直接報銷,但仍有45%的村民并不十分了解。對于報銷時限,只有12%的村民知道報銷過程存在時間的限制,大部分村民則認為盡快報銷就行,并沒有特別關注報銷時限的問題。由此可見,村民對新農合每年繳費金額比較清楚,但對于報銷比例、報銷程序、時限及報銷藥品等具體情況并不是十分清楚。
2 村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態度
關于村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項制度的看法,有78%的受訪者認為,應該簡化醫療費用報銷程序,有的村民表示自己的文化水平本來就不高,繁瑣的報銷程序會讓自己摸不著頭腦,在報銷的過程中感到很不方便,如果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來處理這樣的報銷手續,會讓事情簡單許多。在金橋村,村民們生病都會去村頭的衛生室看病,但是衛生室的條件有限,只能看一些小病,因此有68%和72%的村民認為應該提高醫保定點單位醫療水平及服務質量,改善醫保定點單位的設施,只有這樣村民不出遠門看病的愿望才能實現。
從表2可看出,大部分村民均希望提高新農合報銷比例,村民這一希望說明現有的報銷比例有些偏低,同時也體現了村民們對低價看病的一種期望。對于醫保定點單位的藥品和服務價格以及可報銷藥品和服務種類,有89%和92%的受訪者認為應該降低價格,大部分村民認為應該增加藥品和服務種類以及醫保定點醫院數量,有的村民甚至還表示,不僅僅是應該增加醫保定點院,更應該讓全國的醫院都可以報銷“新農合”的醫保,方便更多需要幫助的農民。有65%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實施異地報銷,尤其是外出打工的村民更是有深刻體會,一位常年外出打工的村民告訴筆者:“我雖然每年都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是我一次都沒有報銷過醫療費,不是因為我沒有病,相反我的身體不怎么好,每年用于看病的錢不少于2 000元,但是合作醫療就診證一家一本,基本上都放在家里,不在我身邊,我生病了,看好了,想報銷就要回來拿,還要醫院出證明,很麻煩。”
3 村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滿意度分析
根據筆者的調查,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來,有68%的受訪者經常報銷醫療費,主要是在金橋村衛生室報銷,有28%的受訪者偶爾報銷醫療費,有4%的受訪者從來沒有報銷過醫療費,主要原因是長期不住在村里,即使在外地看病,也因為就診證不在身邊和報銷手續復雜而放棄報銷醫療費用。
筆者就新農合制度本身、醫療機構的服務態度、新農合的繳費水平等方面進行調查[3],結果顯示(表3):對于“新農合”的繳費水平,有62%的受訪者認為滿意,有15%的受訪者認為偏高,有23%的受訪者感覺一般,他們主要是村里的年輕人,經常外出打工,平時也沒有這么生病,所以都不太關心這個問題。但是,大部分受訪者都認為“新農合”繳費水平上漲過快,希望政府和組織可以控制一下。
關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的態度,有60%的受訪者表示很滿意,認為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親和、認真、有責任心,有18%村民認為態度一般,有22%的受訪者不滿意,認為有些工作人員態度很冷漠和不搭理人,讓村民無法接受,有時寧愿換個地方看病,也不愿在報銷比例高的地方看病。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本身的滿意度,有86%的村民認為很滿意,有10%村民感覺一般,有4%村民認為不滿意。當問到會不會繼續參加“新農合”時,有85%的受訪者表示會繼續參加,有15%的受訪者表示到時候再說,沒有人表示不會參加。
參考文獻:
[1] 沈詩潔.貴州省2013年新農合基本實現了農村人口全覆蓋[N].貴陽都市報,2014-01-11(1).
[2] 張忠元,張媚,楊幼平.從認知度和關注度討論參合農民對新農合的監管問題[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10):689-691.
[3] 呂曉輝.新農合制度及報銷程序存在的問題集對策淺析[J].公共管理,2013(2):173.
摘 要:分析了貴州農村居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認知及滿意度。結果表明,村民對新農合制度及服務滿意度較高,對每年繳費金額比較清楚,但對于報銷比例、報銷程序、時限及報銷藥品等具體情況并不是十分清楚,也不太滿意。
關鍵詞:新農合;農戶;認知;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12.018
作為一個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貴州省的衛生、醫療事業發展相對滯后,衛生資源基本處于全國的倒數。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突出。從2003年起,貴州省啟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試點工作。到2007年,貴州省新農合已經全面覆蓋所有縣市,參合農民達2 600萬人。根據2014年貴州省衛生工作會議得知,2013年貴州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95%以上,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致75%以上,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12萬元,新農合基本實現貴州農村人口全覆蓋,年度總籌資達106億元[1]。新農合在貴州推廣的這10多年,作為農民健康的保護傘,是否真正達到了預期目的,是否解決了廣大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農民對這項制度的認知、態度和滿意情況[2]如何?帶著這些疑惑,筆者對貴州修文縣久長鎮金橋村新農合實施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本次問卷調查主要涉及村民對新農合的認知情況、村民對新農合的看法和滿意程度等3個方面的內容,問卷一共發放120份,共收回118份。根據收回的問卷數據和信息進行合并整理分析,現將分析結果總結如下。
1 村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認知情況
關于村民對新農合制度的了解程度,受訪者表示都知道本地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知道的途徑為:72%是通過村里召開大會,22%是通過工作人員的上門宣傳和動員,6%是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的宣傳。當問到“新農合”是自愿參加還是強制要求時,大家都回答是自愿參加,普遍表示工作人員來村里宣傳和辦理“新農合”登記手續時,村民們認為“新農合”對自己有利,能讓自己的健康有保障,一年幾十塊錢也能承受,而且“新農合”是以戶為單位登記,全家人口姓名統一登記到一個合作醫療就診證上,也能給家人一個健康保障。
據調查,金橋村是2006年開始參加新農合的,繳費從2006年的10元漲到2014年的70元,其中2014年的個人繳費是50元,村里再補助每人20元。從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村民都知道“新農合”的參加時間、目的及繳費金額。但是對于報銷比例有90%的人并不清楚,許多村民都認為報銷比例是50%,但根據我們的調查,村級報銷比例一直都是70%。關于報銷程序,有55%的人知道具體報銷程序,比如:生一些小病,村民如果在金橋村衛生室看病,即可直接報銷,但仍有45%的村民并不十分了解。對于報銷時限,只有12%的村民知道報銷過程存在時間的限制,大部分村民則認為盡快報銷就行,并沒有特別關注報銷時限的問題。由此可見,村民對新農合每年繳費金額比較清楚,但對于報銷比例、報銷程序、時限及報銷藥品等具體情況并不是十分清楚。
2 村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態度
關于村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項制度的看法,有78%的受訪者認為,應該簡化醫療費用報銷程序,有的村民表示自己的文化水平本來就不高,繁瑣的報銷程序會讓自己摸不著頭腦,在報銷的過程中感到很不方便,如果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來處理這樣的報銷手續,會讓事情簡單許多。在金橋村,村民們生病都會去村頭的衛生室看病,但是衛生室的條件有限,只能看一些小病,因此有68%和72%的村民認為應該提高醫保定點單位醫療水平及服務質量,改善醫保定點單位的設施,只有這樣村民不出遠門看病的愿望才能實現。
從表2可看出,大部分村民均希望提高新農合報銷比例,村民這一希望說明現有的報銷比例有些偏低,同時也體現了村民們對低價看病的一種期望。對于醫保定點單位的藥品和服務價格以及可報銷藥品和服務種類,有89%和92%的受訪者認為應該降低價格,大部分村民認為應該增加藥品和服務種類以及醫保定點醫院數量,有的村民甚至還表示,不僅僅是應該增加醫保定點院,更應該讓全國的醫院都可以報銷“新農合”的醫保,方便更多需要幫助的農民。有65%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實施異地報銷,尤其是外出打工的村民更是有深刻體會,一位常年外出打工的村民告訴筆者:“我雖然每年都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是我一次都沒有報銷過醫療費,不是因為我沒有病,相反我的身體不怎么好,每年用于看病的錢不少于2 000元,但是合作醫療就診證一家一本,基本上都放在家里,不在我身邊,我生病了,看好了,想報銷就要回來拿,還要醫院出證明,很麻煩?!?/p>
3 村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滿意度分析
根據筆者的調查,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來,有68%的受訪者經常報銷醫療費,主要是在金橋村衛生室報銷,有28%的受訪者偶爾報銷醫療費,有4%的受訪者從來沒有報銷過醫療費,主要原因是長期不住在村里,即使在外地看病,也因為就診證不在身邊和報銷手續復雜而放棄報銷醫療費用。
筆者就新農合制度本身、醫療機構的服務態度、新農合的繳費水平等方面進行調查[3],結果顯示(表3):對于“新農合”的繳費水平,有62%的受訪者認為滿意,有15%的受訪者認為偏高,有23%的受訪者感覺一般,他們主要是村里的年輕人,經常外出打工,平時也沒有這么生病,所以都不太關心這個問題。但是,大部分受訪者都認為“新農合”繳費水平上漲過快,希望政府和組織可以控制一下。
關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的態度,有60%的受訪者表示很滿意,認為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親和、認真、有責任心,有18%村民認為態度一般,有22%的受訪者不滿意,認為有些工作人員態度很冷漠和不搭理人,讓村民無法接受,有時寧愿換個地方看病,也不愿在報銷比例高的地方看病。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本身的滿意度,有86%的村民認為很滿意,有10%村民感覺一般,有4%村民認為不滿意。當問到會不會繼續參加“新農合”時,有85%的受訪者表示會繼續參加,有15%的受訪者表示到時候再說,沒有人表示不會參加。
參考文獻:
[1] 沈詩潔.貴州省2013年新農合基本實現了農村人口全覆蓋[N].貴陽都市報,2014-01-11(1).
[2] 張忠元,張媚,楊幼平.從認知度和關注度討論參合農民對新農合的監管問題[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10):689-691.
[3] 呂曉輝.新農合制度及報銷程序存在的問題集對策淺析[J].公共管理,2013(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