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海濤
摘 要:“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成功的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尤其在機械制造與自動化等注重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制造類專業,這種模式體現了學校與企業在專業知識學習和職業技能訓練上的明確分工、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以及資源有效共享等原則,其實質是通過產、學、教的合作,培養出理論與實踐、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并重的企業一線高級技術人才。大力發展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訂單式”培養模式,對培養合格的制造業技術型人才大有稗益,必將推動我國制造業的發展。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a)-0247-01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應用廣、知識多、實用性強,但在高職,現階段該專業一直未能探索出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我院(山東商務職業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在專業建設上已經多次進行了教學改革的嘗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舊思維,并彰顯職業教育“學生本位”的特色,在許多方面取得了豐富的教改經驗。然而,當今社會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更是日新月異,新形勢、新技術和新工藝不斷涌現,傳統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所培養的畢業生很難跟上時代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所以必須構建全新的、能緊跟時代腳步的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就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1 高職人才培養的任務
當今社會,人才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學術型人才、應用型人才、技術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其中,前兩種人才主要有普通教育來培養,即本科及研究生階段教育,而后兩種人才則主要由職業教育來培養,所以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任務應該是培養出技術型、技能型人才。國家制定的《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指出:“高等職業教育必須面向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適應市場實際需要,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實用人才。”從中可以看出,高職教育要培養出的人才是直接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對我院而言是服務于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發展)的生產一線技術人員。
2 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以下幾類工作:一是機電產品的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加工崗位;二是數控裝置的開發、程序的編制、數控設備的操作、維修與保養崗位;三是機械產品機械制造生產現場的組織與管理崗位;四是機械加工工藝裝備的設計與開發崗位;五是機電產品的營銷、安裝、調試與售后服務崗位。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就應緊密結合上述定位,以培養生產一線的高等技術型、技能型人才為根本任務,著力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級人才。
3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明確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后,以何種人才培養模式來實現上述目標便擺在眼前。我院經過多年探索,歸納出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主要原則是適應社會發展,依據市場需求,由學校和企業簽訂用人“訂單”,并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等方面合作,共同進行教學。通過上述有針對性的學習,學生畢業后可直接到企業就業。此種人才培養模式強調“訂單”的關鍵作用,它可以使學校、企業實現有效聯合,使教學與生產有機結合。
4 組建“訂單班”是“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基礎
“訂單班”是由學校與企業根據生產需求共同組建的、由學生自愿報名參加而形成的學習集體,是“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訂單班”組建步驟如下:第一步:學校與企業事先溝通,確立組建“訂單班”的意向后,向學生發布相關組建信息,企業通過召開專場宣講會等對學生進行宣傳和動員。第二步:學生對企業有了一定了解后,學校組織學生自愿報名,由企業對報名學生按照企業的要求進行測評,初步確定預備“訂單班”學生名單。第三步:對預備“訂單班”學生名單進行公布,如有條件,則可將名單中學生帶到企業進行參觀,增加其對企業的認識和了解。第四步,本著學生與企業自愿、雙向選擇的原則,確定正式“訂單班”學生名單。“訂單班”確定之后,授課教師團隊組建非常關鍵。學校與企業可采取“教師深入企業、企業專家進校園”的辦法,由企業選派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學校的專業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
5 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訂單式”培養模式課程設置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在校企雙方緊密合作的基礎上,就業導向明確,企業參與程度深,學校在學生課程設置方面應做出調整,打破按行政班級授課的傳統形式,改為按訂單方向授課,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學年即第一、第二學期,安排基礎課程及專業基礎課程,如機械制圖、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等。經過第一學年的學習,使學生對專業有初步認知與掌握,并逐漸明確自己的優勢科目及未來發展方向,為后面的學習安排做好鋪墊。
第三學期,設置液壓與氣動技術、機械制造基礎、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等專業課程,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機械專業知識技能。同時,在這一學期,學校與企業雙方采取學生自愿報名、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的原則,組建“訂單班”。
第四學期,打破學校統一安排課程的模式,改為按照學校與相應企業制定的教學計劃分別單獨制定各“訂單班”課程。根據企業及學生的需求,結合高職教育的規律,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適合學生、學校、企業三方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
第三學年,學校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的一個重心就在于依賴“訂單”企業解決實踐教學問題,這將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校企聯合組織實訓,借助企業真實生產條件,由企業配備專業人員擔當指導教師,將實訓內容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做到車間與教室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
6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優勢
學生在“訂單班”學習時期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其學習內容與企業的具體生產產品相關,避免了傳統理論授課形式枯燥、內容老舊、與實際脫節等弊端。同時,在此期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適時調換班級,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學生到企業工作以后因感覺不適應、或者缺乏對比體驗,造成“留不住”而頻繁跳槽的情況,對提高學生“穩定率”有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因有升本等打算不愿進入“訂單班”,或其他原因未能進入訂單班,以及進入訂單班后感覺不適合的學生,可以加入學校常規課程班級繼續完成學習課程。
綜上所述,“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對社會、學校、企業和學生都有益處,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高等職業教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林宙,肖文強.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及趨勢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1(10).
[2] 蔡蘇寧,魏康民.談高職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教學改革[J].機械職業教育,2010(8).
[3] 程艷紅.高職院校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廣西輕工業,20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