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赟 梁飛媛
摘 ?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無形資產占據企業資產比重越來越大。無形資產評估過程中卻面臨復雜又不確定的因素,導致無形資產評估的風險巨大,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研究無形資產收益法評估中的風險,從而提出降低評估風險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無形資產;收益法;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
隨著企業創新及經濟全球化的步伐逐漸加快,無形資產對外投資普遍存在,企業間的競爭力優勢從原來的有形資產轉向品牌、文化、技術等無形資產,這使得企業充分認識資本經營中無形資產的重要性,從而有意識地保護無形資產的價值,避免無形資產價值流失。然而,隨著無形資產經營問題突出,無形資產發生的糾紛也日益增多,這使得建立一個公正的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體系成為必要。對該無形資產做出合理的量化,可以更好地評估一個企業整體價值。
一、無形資產評估的特征
《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2008)對無形資產的定義是指特定主體所控制的,不具有實物形態,對生產經營長期發揮作用且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其具有以下特征:
1.復雜性。無形資產因為其本身的特殊性,必須將有形資產作為載體,通過有形資產來發揮其自身功能。無形資產滲透面越大,對有形資產的附著性也就越強。因此,難以有效地界定無形資產的收益,從而給無形資產評估增加了難度。
2.效益性。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要預測無形資產在未來有效時間內經濟效益,并以此作為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依據。然而,無形資產價值存在虛擬性和弱對應性特征,這會降低導致無形資產評估值的準確性,甚至會普遍低于有形資產。
3.動態性。動態性是指從動態變化的角度考察無形資產特性和評估無形資產價值。一方面,知識、技術等技術性無形資產都需都處在不斷發展過程中的,評估時需要考慮其動態性。另一方面,有些無形資產自身也在發展變化,比如商譽、商標。同時,也要考慮市場條件、貨幣時間價值。
二、無形資產收益法的介紹
收益法在實際應用上有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評估值=
其中:K——無形資產分成率;
Rt——第t年分成基數(超額收益);
t——收益期限;
r——折現率;
Y——最低收費額;
這兩種模式本質上是相同的。第二種計算無形資產的分成率時,是按扣除最低收費額后測算的。本文主要探討第一種形式的參數選擇。
1.收益額的確定。評估界一般提倡凈現金流量作為評估模型的收益額。不僅剔除了由于主觀認定的折舊費造成的干擾;同時也考慮了與現金流量的收益期和時間價值。因此,與利潤總額和凈利潤相比,凈現金流量更能反映無形資產的凈收益。在評估實務中,一般采用分成率法,是交易中一種相對實用方法,它是通過分成率來獲得無形資產收益。
2.折現率的選擇和確定。一般來說,無形資產風險性大、預期收益較高,因此,無形資產確定的折現率往往要高于有形資產的折現率。需要注意的是,折現率的口徑應與收益額一致。實際上,無形資產確定的折現率代表風險的大小,并量化承擔風險所要的回報率。
通常折現率的確定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如表1。
表1 ?折現率確定的三種方法
式中:K為無形資產按風險調整的折現率;Rf為無風險利息率;b為無形資產風險報酬系數;V為預期收益的標準離差率。
3.收益期限的確定。無形資產收益期限或稱有效期限,是指無形資產發揮作用,并具有超額獲利能力的時間。在使用無形資產的過程中,無形資產損耗導致無形資產價值降低,也就是科學技術進步引起價值減少。資產評估實踐中,預計和確定無形資產的有效期限,可依照下列方法確定:
不同無形資產有著不同的生命周期,比如法律相關規定確定期限有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合同確定的期限有轉讓或許可非專利技術成果。需要注意,當無形資產的預期年限超過生命周期時,則失去評估的意義。
三、無形資產評估收益法的風險量化分析
收益法的存在的風險主要考慮評估模型中三個參數,收益額、折現率、收益期。
無形資產的收益期存在不確定性。在技術的創新和傳播過程中,產品價格、成本會逐漸降低,導致無形資產的優勢也逐漸削弱,從而收益期也相應縮短。
一般無形資產不能單獨地產生收益,是依附在有形資產上才能產生收益。因此,很難確定從總資產中分離出的無形資產收益,一旦確定不準確,就容易出現低估或者高估價值。另一方面,很多外界因素比如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市場供求、宏觀政策等都會影響無形資產的超額收益。本文采用合理的方法將組合無形資產進行分割,根據不同類型無形資產對超額收益產生的作用來確定收益額。
另外,折現率的選取也存在困難。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時,最重要的是折現率的確定,因為折現率微小的變動都會給評估值帶來較大的變動,所以如何合理選取折現率成為評估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為此,本文分析了收益期、收益額、折現率這三個參數的影響因素,建立了收益法評估風險的因素層次分析圖,如圖。
圖 ? 收益法評估風險的因素層次分析
1.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確定權重,首先要建立多層次評價模型,如圖1。首先將無形資產分解為若干組成元素,比如說技術進步、企業近年獲利情況、銀行利率等因素,并將這些組成元素按類進行分組,在這里,類別分別是收益額、折現率、收益期限三個參數,根據分組情況建立一個收益法評估分析的多層次模型。此時,確定了上下層次之間元素的隸屬關系,比如說技術進步—收益期。對于多層次模型中,需要兩兩比較各層次上的元素相對于與之相關的上一層元素之間的相關程度,通常采用1-9標度法,如表2。
表2 ? 因素兩兩比較的標度標準
采用常用的特征根法計算,再通過一致性檢驗,獲得B層的排序權重
2.模糊綜合評價。收益法評估風險層因素稱為因素集,用U表示,對因素做出的評判結果稱為評判集,一般評價等級分為4~6個等級比較合適,本文按因素的高低分為五個等級:V={小,較小,一般,較大,大}。比如層中因素“技術進步”對應中的“大”,表示該技術進步對收益法風險的影響很大;對應V中的“小”,表示該技術進步對收益法風險的影響很小。為了便于計算將五個等級進行量化,依次賦值為1、2、3、4、5。所設計的評價標準如表3所示。
表3 評價定量分級標準
構造模糊等級后,需要對C層因素集進行量化,即計算子要素層中的影響因素對V中的各評價等級的隸屬度,進而得到模糊關系矩陣。本文擬采用專家打分的方法。但在五個等級中做出選擇,可能會導致主觀的隨意性,也會增大選擇的難度,所以本文采用在兩個答案中選擇,從而使得結果更為客觀。方法是先把V分成兩組V1、V2,請專家打分,看各組的人數;然后,再把V1、V2細分,分成兩組,請專家打分。如此進行下去,最后可得5個等級的專家人數;歸一化專家人數,得rij=因素i在等級j上的專家人數/專家總人數,即rij為第i個因素對j各個等級j的隸屬度值,然后將所有的隸屬度組成總的評價矩陣,用R表示。
當已知組合權重W和總評價矩陣R時,然后可以做模糊變換來進行綜合評判,從而得到模糊綜合評判的數學模型為P=WR。本文分別計算B級模糊綜合評價向量分別為P1、P2、P3,A級的模糊綜合評價向量為P0。
對P進行歸一化處理得
本文可以采用兩種方式進行風險的大小判斷。第一種是先將A級的模糊綜合評價分值G0與表2對照,得出系統綜合風險。然后判斷模糊綜合評價分值G1、G2、G3的大小,與表2對照,得出B級因素收益期、折現率、收益額的風險等級并排序,最后分析風險等級高的C層因素的排序權重進行因素的控制。第二種是根據模糊綜合評價向量分別P1、P2、P3、P0,運用最大隸屬度原理,先判斷系統綜合風險等級,然后判斷三個參數的風險等級,分析其結果,可以確定管理各風險因素的優先次序。
四、無形資產風險防范
無形資產是企業的一筆巨大的資源,收益法在評估中廣泛應用。因此,制定相應的措施防范風險尤為重要,本文從評估中的收益期、收益額、折現率三個角度出發,提出風險防范的意見。
1.提高評估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評估人員能力對收益期、收益額、折現率的估計產生重大影響,因此,評估人員須懂技術、經濟、財會、貿易、管理及無形資產法律等方面知識,提高其綜合水平。
2.了解被評估無形資產的基本狀況,多方面地綜合地考慮相關因素,比如無形資產相關技術的進步和無形資產的使用頻率。還要建立和完善評估科學體系,從而準確地判斷無形資產的受益期限,并對其發展趨勢及獲利能力做出預測,確定折現率。
3.建立統一的資產評估信息服務網絡體系,成立專門機構從事這方面的研究與咨詢,有償或無償地向評估機構提供市場平均風險報酬率、行業風險報酬率等信息,盡量降低或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規范資產評估行為。另外,在考慮這三種風險時要充分關注銀行利率和社會的通貨膨脹,并且要個別分析行業的發展趨勢和企業的獲利情況。
4.加強對數據資料的收集整理,盡量減少猜測和假設,對于收益額的預測,必須建立在對無形資產收益狀況的了解基礎上,盡可能獲得會計資料、收益來源,并以謹慎性原則復核預測的基本假設、數據來源可靠性、模型合理性科學性。
本文結合層次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價的相關知識建立簡單實用、可操作性的評價模型,分析收益期、收益額、折現率三個參數的風險大小,能夠有效地幫助評估人員降低評估無形資產的風險。
參考文獻:
[1]劉德云.無形資產評估[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2]韓瑛.無形資產評估方法探討[J].企業論壇,2012(3):146-147.
[3]姜楠.資產評估[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4]朱松嶺,周平,韓毅等.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風險量化研究[J].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2004(08):980-988.
[5]黃旬.層次分析法原理與分析法的風險量化研究[J].城市建設與商業網點.2009(11),24-26.
[6]賀璐.無形資產評估的收益法研究[J].經管空間.2013,5(c),48-49.
[7]曾琳琳.無形資產評估的收益法研究[J].經濟管理者.2013(1),140.
[8]李正偉.淺談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應用[J].財會通訊.2013,1(中),70-71.
[9]劉劍波.我國無形資產評估及其收益法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5
作者簡介:章赟(1991- ?),女,在校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領域:資產評估;梁飛媛(1965- ?),女,教授,主要研究領域:財務會計、稅務會計等理論和實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