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摘 ? 要:依托互聯網技術發展而興起的網上銀行,相比傳統銀行對電子技術要求更高、綜合性更強,但存在的風險也隨之增加。除了要面對同傳統銀行類似的風險外,其不同于傳統銀行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特別在法律風險方面與傳統銀行所面臨的風險有很大區別。僅依靠網上銀行自身很難正確及時作出防范風險的決定。
關鍵詞:網上銀行;法律風險;內部控制;行業自律?
一、網上銀行法律風險
近幾年我國互聯網金融呈現蓬勃式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國網上銀行發展十分迅速。特別是自從招商銀行作為國內第一家開辦網上銀行業務的銀行以來,國內各大銀行紛紛投入興辦網上銀行平臺的大潮中,國人也從開始的不了解到慢慢認識和接受網上銀行?,F如今電子商務正廣泛的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電子商務無論是b2b、b2c的交易都離不開網上銀行的轉賬付款、賬戶信息查詢等功能。此外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第三方支付、眾籌、大數據金融、p2p等交易活動中都或多或少有網上銀行的滲透。網上銀行的開辦不僅拓展了傳統銀行業務輻射的范圍,還涉及到新興互聯網創新金融業務。但業務類型涉及面的拓寬使得網上銀行使用率和收益率提高的同時也讓風險也大大增加。
依托互聯網技術發展而興起的網上銀行,相比傳統銀行對電子技術要求更高、綜合性更強,但存在的風險也隨之增加。除了要面對同傳統銀行類似的風險外,其與傳統銀行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很大不同,特別在法律風險方面與傳統銀行所面臨的風險有很大區別。法律風險分為操作性法律風險和環境性法律風險兩種類型。
一方面,傳統銀行操作性法律風險中包括瑕疵交易、導致銀行承擔責任的訴訟請求、資產保全失當等情形,也即銀行因為自身操作風險控制體系不充分或者實行無效,而不能對業務中產生的法律問題作出有效的反應而產生的風險,且該風險一般與特定的銀行相聯系。而網上銀行的操作性法律風險的情形更復雜、更難處理。比如面對面的服務方式被虛擬電子服務代替后,相較于傳統服務模式電子服務模式對硬件技術及合規度要求更高,而開辦該業務的銀行操作是否符合電子服務相關規章制度規定很難把握。此外,對于涉及網上銀行的新業務的決策相對于傳統銀行要考慮更多風險因素。如果開展相關業務的銀行在決策中不能充分考慮服務的依法合規性,特別是在經營、披露、宣傳等環節如果出現信譽問題就會由策略風險轉化成法律風險,造成銀行的的損失。
另一方面,環境法律風險在傳統銀行業務中表現為可能對現有的所有商業銀行產生不利影響的外部法律事件,即外部的法律變化。這種風險的特點是個別銀行采取不了有效措施阻止這類特定風險事件的發生,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在傳統銀行業務中這類法律風險一般是有一定規律性。但對于網上銀行業務來說,業務具有多元化、復雜化和創新性特征,而其中又有一些相關法律規制又是在出現了新問題之后才制訂和施行,導致網上銀行相關法律法規有一定滯后性的。比如在網上銀行業務已經開辦的業務中已經形成一定的行業服務規律,此時如果出現新的法律對相關的業務進行一定的規制或直接取消就會使銀行措手不及,相關業務如果不能進行很好的過度到新出臺的法律法規規制之下,就會造成巨大損失。假設我國出臺相關的網上銀行破產條例,不僅會對現有規模較大的銀行造成一定沖擊,更會讓一些新辦實力還不強的網上銀行造成很大影響。銀行自擔風險的能力要求更強,就需要更多的存款準備金,然而實力不強的新銀行增加存款準備金勢必會造成銀行的運營成本升高,就期限錯配的網貸模式來說,將一年以上募集計劃拆分成若干月份的計劃,而這類計劃不僅有超募不合規和期限不匹配而導致資金周轉困難的風險,拆標的一筆資金還不上就肯能導致銀行的破產,而且容易引發連鎖效應。
二、完善網上銀行法律監管措施
我國現有的有關網上銀行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已經比較全面細化,但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上銀行交易規模的迅速增加,出現了很多依托新的交易模式產生的法律問題,現有的網上銀行法律監管已越來越不不足以解決新出現的網上銀行各種新情況。完善相關法律是是規范我國網上銀行市場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方面,完善網上銀行監管模式。我國金融體系是由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分別監管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的分業經營模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監管領域及規則,而網上銀行的業務涵蓋證券、保險、信托,甚至新興互聯網金融等領域,按照該種分業監管模式,不同監管部門會對網上銀行進行分別監管,網上銀行業務往往綜合性較強,以上業務在實際中往往交叉進行,監管實際很難區分到底是屬于哪個體系,從而使試用法律和監管主體方面出現模糊化和缺失化。對于網上銀行越來越趨向的混業經營模式,分業監管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網上銀行的發展,所以有必要從新確立網上銀行混業監管模式,相關監管部門應明確責任和適應法律對網上銀行進行全面有效系統的監督管理。
另一方面,完善網上銀行外部控制機制。第一、我國可以成立網上銀行行業協會,定期發布協會成員的年度報告,披露協會成員現存和潛在的風險,并及時向公眾報告行業動態。社會資信咨詢機構也可依法搜集、整理網上銀行及客戶信用、評級信息等,在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前提下進行發布,為網上銀行風險防范市場提供參考依據。第二、網上銀行監管者可指定有權進行協助審計網上銀行的事務所名單,網上銀行設立的主體在指定事務所中選取接受年度審計上報銀監會備案,監管者在期限內內對相關事項進行審査。第三、針對銀行監督立法,可以舉行聽證會,邀請資深專家參與討論,為立法提出有利用價值的意見,同時,相關行業機構如律師事務所等也可以向立法機關提出立法建議,從而提高法律適用的可能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