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任淑慧
摘要:
輔導員是高校教師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做著所有與學生直接打交道的工作,但在多數高校中,輔導員的地位和薪資是最底層的,由此導致輔導員崗位留不住人,多數輔導員都想轉崗。為了讓輔導員能夠堅守在這個崗位上,本文從改變觀念,健全法律法規,提高輔導員地位和待遇,加強輔導員自身建設等方面做了分析和解答。
關鍵詞:輔導員;高校;現狀;出路
一、?我國高校輔導員現狀: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1》,截止到2010年底,我國普通高校在校學生數為2231.7929萬人。按照教育部規定的1:200的師生比配備專職輔導員的話,我國的高校輔導員已經超過10萬人。在高校,基本上所有與學生面對面的工作最終都由輔導員來落實,該項工作內容瑣碎繁雜并且不易做出顯著成績。輔導員在管理上受學院和校學工處團委的雙重領導,具有教師和干部雙重身份,但實際上,在政治地位、受重視程度及薪資待遇等方面既不如教師又不如干部,這導致輔導員群體流動性很大,很少有人想在輔導員崗位上堅守幾十年,多數輔導員把這項工作當做一個過度甚至是跳板,或者積累人脈轉為行政崗;或者積極投身科研和教學。
二、做好輔導員工作的必要性:
從學校的角度來說,輔導員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學,輔導員是與學生打交到最多的一個群體,他們的工作涉及到在校大學生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是對大學生產生最直接影響的一群人。現在輔導員群體穩定性差,多數人一心想著轉崗,缺乏對輔導員工作的長期目標和規劃,這就會導致輔導員對大學生生活學習指導不深入不系統得過且過,這將大大影響到我們所培育出的人才的質量。而一所學校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培養杰出的人才。
從家長的角度來說,大學輔導員的工作也是至關重要的。當前的在校大學生多為90后獨生子女,他們大多從小衣食無憂,一直活在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庇護之下,依賴性較強,獨立性不夠。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長大了上大學了,就自然而然的可以自己應付自己生活學習了。可是事實上,孩子的成長成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上了大學就可以一蹴而就的。由于我國現在的中學教育是圍繞高考進行的應試教育,中學老師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考試分數,對于做人做事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關注遠遠不夠。十七八歲的孩子上了大學,多數孩子是第一次長時間離開家,沒有家長的“嘮叨”,沒有了任課老師的“叮嚀”,所有孩子都不得不自己面對生活學習情感。這時,如果輔導員能夠系統深入的進行指導,那么大學生就能少走一些彎路,更充實圓滿的走過大學。
三、?高校輔導員的出路:
輔導員工作的前景是做好一個優秀的輔導員而不是以此為跳板轉為其他崗位。為此,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打破觀念上的壁壘,為輔導員徹底正身。
“學而優則仕”“傳道授業解惑”的觀念深入人心,社會對學校的教育功能更多的關注點在學校的專職教師身上。社會衡量一個學校成功與否,也會拿學校有多少高級別論文和課題來衡量,因此形成了學校重視科研硬性指標,輕視學生日常管理尤其是學生的心理、情感等軟實力的現狀。我們要改變這種現狀,首先要從觀念上來改變。學生能夠學習到的書本上的知識、科研的本領頂多算是“術”,更不要說現在知識大爆炸,僵化的知識很快就被淘汰。學生在大學里最應該學習的是“技”,是一種可遷移的軟實力。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與學生朝夕相處,他們的言談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輔導員崗位能讓輔導員們有榮譽感和歸屬感,輔導員就會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堅持堅守,就會把他們身上這種正能量傳遞給每一個同學,相反如果輔導員如果個個都想離開這個崗位,那么他們傳遞給學生的恐怕就是消極對待工作對待人生等負能量了。
2、?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為輔導員保駕護航。
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更多是承擔了“救火隊員”的角色,工作疲于應付,滿足于“不出事就好”的現狀。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保障,輔導員不敢也不能大膽的去做事。迄今為止關于輔導員的最權威的文件就是教育部16號文和24號令,但里面涉及到輔導員的條款還是過于籠統。我們要在這個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出臺具體的與輔導員有關的條款,讓廣大輔導員能放下包袱,大膽去想,勇敢去做。
3、?提高輔導員的地位和待遇,增強輔導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學校方面,在職稱評定,職務提升,教師培訓等方面,要切實考慮到輔導員的工作實際,能夠制定出可行的衡量指標,明確輔導員的身份歸屬。現在,大家都覺得輔導員擁有干部和教師雙重身份,可實際上,輔導員職務晉升遠不如行政人員,職稱評聘又不如專職教師,我們應該為把輔導員擁有的教師和干部雙重身份落到實處而努力。比如,輔導員的考核職稱評聘可以單列,把輔導員的培訓列為整個師資培訓的一部分,在交流訪學等方面和教師享有同樣的權利等。
4、?加強輔導員自身建設,為輔導員職業化鋪平道路。
近年來,高校輔導員的入職門檻有了較大的提高,多數都要求碩士學位,黨員,專業相關等條件,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輔導員的整體水平。但入職后的高校輔導員在長期重復繁瑣的工作中容易產生職業倦怠,不利于輔導員工作的開展。為此輔導員自身也要加強學習,努力學習心理學、教育學、就業指導、職業規劃等與工作相關的知識,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把輔導員做的專業化、職業化。
[參考文獻]
[1]潘晴雯??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的困境與消解
[2]宋曉燕.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建設之探析.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1
[3]孫紅旗.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現狀及其策略.新西部.2014.29
(作者單位:江西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江西?南昌?3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