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晴+張起帆+陳春建+劉小麗+張曉明+糜淑娥+馮小健+彭鈞+晉利+陳相遠
一、實施背景
1.“三位一體”創新人才評價模式與傳統人才評價模式的區別
傳統的評價模式僅僅局限于學校單方面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生操行、獎罰情況、考勤情況等方面的評價,也僅僅局限于學生科、科任老師、班主任參與評價,而不能對畢業生的技能水平、適應能力、家長認可度、企業認可度等作出綜合評價。“三位一體”人才評價模式與傳統的人才評價模式區別在于它是全方位、多元化、綜合的評價模式,它由學校、家長、企業三者對學生這“一體”作出全程、全方位評價,并通過畢業生問卷、家長問卷(家長會)、企業問卷(教師企業實踐周)等手段實現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法多元化、評價主體多元化。
2.“三位一體”人才評價模式貼合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學校培養的畢業生是否符合社會需要、是否能夠實現就業、是否能夠找到適合其專業及特長的工作、是否擁有綜合素質及工作能力以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是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亟需解決的問題,“三位一體”人才評價模式能多渠道提供畢業生信息,可使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改革更加有的放矢,更加貼合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二、主要目標
1. 構建“三位一體”人才評價體系,實現“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法多元化,評價主體多元化”的“三要素多元化”的評價模式。全方位收集評價信息,為學校的專業設置、教學管理、教學模式、課程改革、實習實踐、素質教育等方面提供科學的整改依據,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保障。
2. 通過搭建學校、家長、企業三位一體人才評價平臺,對學校及畢業生進行綜合的量化評價;通過對畢業生問卷、家長問卷(家長會)、企業問卷(教師企業實踐周),了解學生在企業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完善培養方法,從而為企業提供上崗即可勝任工作的實用型人才。
三、工作過程
1. 搭建學校、企業、家長三方評價平臺系統
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手段,依附學校信息管理系統,廣東省輕工職業技術學校領導組織校內教學、就業、學生管理、專業系等部門有關人員組成專家組,負責與中大東日軟件公司共同研究制定學校、企業、家長三方評價方案,由軟件公司根據方案要求為學校量身定制了三方評價平臺系統,老師、企業、家長可以通過身份認證后對相關人員進行評價和查詢,評價的數據分析直接被反饋到相關的老師和決策者,實現無縫對接,為學校的教學、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流程圖如下:
2. 開展問卷調查
(1)教師企業實踐活動周:建立《教師下企業實踐管理制度》,全體教師每年寒暑假下企業調研一周。企業實踐活動周的一項內容:對企業和學生分別發放問卷,通過回收問卷統計分析,得到頂崗實習企業對學生的評價。本學期學校教師企業實踐活動周全校教師分成22個組,前往28家企業進行調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
(2)企業座談會:學校每年定期組織召開企業座談會,邀請專業協會及幾十家緊密型合作企業的負責人,就“當前經濟下,企業對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現狀分析與對策”、“企業質量管理理念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管理文化的融合”等多個議題,結合學校的辦學現狀進行深入的研討。通過企業問卷,及時了解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進一步明確學校教學改革的方向,保障人才培養適應社會需求。
(3)畢業生問卷調查:建立《畢業生問卷調查制度》,每年畢業生離校之際,發放問卷調查,對學校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進行調查評價。2013年學校畢業生離校之際共發放問卷1600多份,回收問卷1000多份,問卷涉及專業設置、課堂教學、實操實訓、頂崗實習、后勤管理等方面問題。
家長會問卷調查:建立《家長會制度》,每年定期召開學生家長座談會。學校面向全省招生,學生來自各個市縣,學校在中職學校中首創在生源所在地召開家長會,已經召開河源地區、揭西地區、陽江地區家長會,學校領導和老師到各個市縣,召集當地的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讓家長了解其子女的在校表現情況,讓教師了解更多的學生家庭情況以及家長的要求,發放各種問卷,了解學生的家庭表現及家長對學校育人問題的反饋意見。在實踐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互動效果和社會效益。
“三要素多元化”評價模式實施流程如下:
四、條件保障
1. 制度保障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人才評價模式的創新工作,建立了《畢業生三方評價制度》、《教師下企業實踐管理制度》、《家長會制度》、《企業座談會制度》等,形成長效機制,全員參與,校內由領導組織相關部門對收集信息開會研討,提出下一年度整改方案,各部門負責人再分頭落實。
2. 經費保障
學校每年撥出大量經費用于召開各地家長會、聘請企業專家座談、教師下企業實踐生活補助,保證了各種校企溝通途徑的暢通無阻,也讓我們得到第一手的調查資料,以便更好地研究整改。
五、成果分析
1.“三位一體”人才評價模式的創新,讓學校了解到第一手的企業和實習生的反饋信息,從而對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建設提出指導性意見。通過“三位一體”人才評價體系,實現“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法多元化,評價主體多元化”的“三要素多元化”的評價模式,讓企業及時反饋對畢業生工作能力、個人素養和知識技能的需求,強化了學校就業指導和求職服務的有效性。各重點專業經過廣泛調研,了解畢業生、家長和企業的評價意見,分別形成了新的人才評價模式,分別調整了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以機電崗位工作任務為驅動,匯專業能力模塊分項集成” 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模具制造技術專業“以典型模具制作過程為主線,突出關鍵工種技術點教學”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美術設計與制作專業以“項目驅動教學,實戰錘煉技能”為核心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了解畢業生對學校課程設置有效性評價及畢業生基本就業狀況,對評價反饋信息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為學校的教學改革提供了第一手、第三方的材料,對三個重點專業重新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提供了指導;教學部門針對調查結果提出了新專業設計、創業班培養方案。
2. 通過“三位一體”人才評價,學校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總體上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學生部門針對調查結果在全校全面開展“三自教育”活動,內容不斷更新,包括禮儀教育、衛生崗位實踐、團康活動等,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理、自律能力;德育課增加了心理健康的課程及心理咨詢工作,為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做了大量的嘗試;就業部門在學生頂崗實習前在全校范圍舉辦專題講座,各系也邀請企業培訓師來學校對學生進行入職前的培訓和心理引導,使學生的就業滿意度和穩定性有了質的提高。
3. 通過網上平臺,擺脫了頂崗實習教學的時空限制,有效集成了各種資源,為學生、校內外指導老師、企業、學校提供了個性化服務,實現了在線指導,提供了強大的數據統計功能,較大地提高了頂崗實習的實效
六、分析與反思
自實行“三位一體”人才評價模式以來,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均達到了99%以上,專業對口率達到了84%以上,穩定率也達到80%,學生畢業后收入每月超過3000元。學校畢業生得到了企業、學生和家長的充分肯定和認同,真正實現了校企無縫對接,達到了職業學校為企業培養高技能實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標。
人在不斷變化,社會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我們將一如既往,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學校的人才評價模式,達到人才最優化、人才評價科學化,更好地為廣東職業教育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作者單位:廣東省輕工職業技術學校)
一、實施背景
1.“三位一體”創新人才評價模式與傳統人才評價模式的區別
傳統的評價模式僅僅局限于學校單方面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生操行、獎罰情況、考勤情況等方面的評價,也僅僅局限于學生科、科任老師、班主任參與評價,而不能對畢業生的技能水平、適應能力、家長認可度、企業認可度等作出綜合評價。“三位一體”人才評價模式與傳統的人才評價模式區別在于它是全方位、多元化、綜合的評價模式,它由學校、家長、企業三者對學生這“一體”作出全程、全方位評價,并通過畢業生問卷、家長問卷(家長會)、企業問卷(教師企業實踐周)等手段實現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法多元化、評價主體多元化。
2.“三位一體”人才評價模式貼合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學校培養的畢業生是否符合社會需要、是否能夠實現就業、是否能夠找到適合其專業及特長的工作、是否擁有綜合素質及工作能力以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是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亟需解決的問題,“三位一體”人才評價模式能多渠道提供畢業生信息,可使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改革更加有的放矢,更加貼合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二、主要目標
1. 構建“三位一體”人才評價體系,實現“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法多元化,評價主體多元化”的“三要素多元化”的評價模式。全方位收集評價信息,為學校的專業設置、教學管理、教學模式、課程改革、實習實踐、素質教育等方面提供科學的整改依據,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保障。
2. 通過搭建學校、家長、企業三位一體人才評價平臺,對學校及畢業生進行綜合的量化評價;通過對畢業生問卷、家長問卷(家長會)、企業問卷(教師企業實踐周),了解學生在企業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完善培養方法,從而為企業提供上崗即可勝任工作的實用型人才。
三、工作過程
1. 搭建學校、企業、家長三方評價平臺系統
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手段,依附學校信息管理系統,廣東省輕工職業技術學校領導組織校內教學、就業、學生管理、專業系等部門有關人員組成專家組,負責與中大東日軟件公司共同研究制定學校、企業、家長三方評價方案,由軟件公司根據方案要求為學校量身定制了三方評價平臺系統,老師、企業、家長可以通過身份認證后對相關人員進行評價和查詢,評價的數據分析直接被反饋到相關的老師和決策者,實現無縫對接,為學校的教學、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流程圖如下:
2. 開展問卷調查
(1)教師企業實踐活動周:建立《教師下企業實踐管理制度》,全體教師每年寒暑假下企業調研一周。企業實踐活動周的一項內容:對企業和學生分別發放問卷,通過回收問卷統計分析,得到頂崗實習企業對學生的評價。本學期學校教師企業實踐活動周全校教師分成22個組,前往28家企業進行調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
(2)企業座談會:學校每年定期組織召開企業座談會,邀請專業協會及幾十家緊密型合作企業的負責人,就“當前經濟下,企業對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現狀分析與對策”、“企業質量管理理念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管理文化的融合”等多個議題,結合學校的辦學現狀進行深入的研討。通過企業問卷,及時了解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進一步明確學校教學改革的方向,保障人才培養適應社會需求。
(3)畢業生問卷調查:建立《畢業生問卷調查制度》,每年畢業生離校之際,發放問卷調查,對學校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進行調查評價。2013年學校畢業生離校之際共發放問卷1600多份,回收問卷1000多份,問卷涉及專業設置、課堂教學、實操實訓、頂崗實習、后勤管理等方面問題。
家長會問卷調查:建立《家長會制度》,每年定期召開學生家長座談會。學校面向全省招生,學生來自各個市縣,學校在中職學校中首創在生源所在地召開家長會,已經召開河源地區、揭西地區、陽江地區家長會,學校領導和老師到各個市縣,召集當地的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讓家長了解其子女的在校表現情況,讓教師了解更多的學生家庭情況以及家長的要求,發放各種問卷,了解學生的家庭表現及家長對學校育人問題的反饋意見。在實踐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互動效果和社會效益。
“三要素多元化”評價模式實施流程如下:
四、條件保障
1. 制度保障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人才評價模式的創新工作,建立了《畢業生三方評價制度》、《教師下企業實踐管理制度》、《家長會制度》、《企業座談會制度》等,形成長效機制,全員參與,校內由領導組織相關部門對收集信息開會研討,提出下一年度整改方案,各部門負責人再分頭落實。
2. 經費保障
學校每年撥出大量經費用于召開各地家長會、聘請企業專家座談、教師下企業實踐生活補助,保證了各種校企溝通途徑的暢通無阻,也讓我們得到第一手的調查資料,以便更好地研究整改。
五、成果分析
1.“三位一體”人才評價模式的創新,讓學校了解到第一手的企業和實習生的反饋信息,從而對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建設提出指導性意見。通過“三位一體”人才評價體系,實現“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法多元化,評價主體多元化”的“三要素多元化”的評價模式,讓企業及時反饋對畢業生工作能力、個人素養和知識技能的需求,強化了學校就業指導和求職服務的有效性。各重點專業經過廣泛調研,了解畢業生、家長和企業的評價意見,分別形成了新的人才評價模式,分別調整了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以機電崗位工作任務為驅動,匯專業能力模塊分項集成” 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模具制造技術專業“以典型模具制作過程為主線,突出關鍵工種技術點教學”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美術設計與制作專業以“項目驅動教學,實戰錘煉技能”為核心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了解畢業生對學校課程設置有效性評價及畢業生基本就業狀況,對評價反饋信息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為學校的教學改革提供了第一手、第三方的材料,對三個重點專業重新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提供了指導;教學部門針對調查結果提出了新專業設計、創業班培養方案。
2. 通過“三位一體”人才評價,學校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總體上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學生部門針對調查結果在全校全面開展“三自教育”活動,內容不斷更新,包括禮儀教育、衛生崗位實踐、團康活動等,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理、自律能力;德育課增加了心理健康的課程及心理咨詢工作,為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做了大量的嘗試;就業部門在學生頂崗實習前在全校范圍舉辦專題講座,各系也邀請企業培訓師來學校對學生進行入職前的培訓和心理引導,使學生的就業滿意度和穩定性有了質的提高。
3. 通過網上平臺,擺脫了頂崗實習教學的時空限制,有效集成了各種資源,為學生、校內外指導老師、企業、學校提供了個性化服務,實現了在線指導,提供了強大的數據統計功能,較大地提高了頂崗實習的實效
六、分析與反思
自實行“三位一體”人才評價模式以來,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均達到了99%以上,專業對口率達到了84%以上,穩定率也達到80%,學生畢業后收入每月超過3000元。學校畢業生得到了企業、學生和家長的充分肯定和認同,真正實現了校企無縫對接,達到了職業學校為企業培養高技能實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標。
人在不斷變化,社會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我們將一如既往,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學校的人才評價模式,達到人才最優化、人才評價科學化,更好地為廣東職業教育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作者單位:廣東省輕工職業技術學校)
一、實施背景
1.“三位一體”創新人才評價模式與傳統人才評價模式的區別
傳統的評價模式僅僅局限于學校單方面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生操行、獎罰情況、考勤情況等方面的評價,也僅僅局限于學生科、科任老師、班主任參與評價,而不能對畢業生的技能水平、適應能力、家長認可度、企業認可度等作出綜合評價。“三位一體”人才評價模式與傳統的人才評價模式區別在于它是全方位、多元化、綜合的評價模式,它由學校、家長、企業三者對學生這“一體”作出全程、全方位評價,并通過畢業生問卷、家長問卷(家長會)、企業問卷(教師企業實踐周)等手段實現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法多元化、評價主體多元化。
2.“三位一體”人才評價模式貼合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學校培養的畢業生是否符合社會需要、是否能夠實現就業、是否能夠找到適合其專業及特長的工作、是否擁有綜合素質及工作能力以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是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亟需解決的問題,“三位一體”人才評價模式能多渠道提供畢業生信息,可使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改革更加有的放矢,更加貼合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二、主要目標
1. 構建“三位一體”人才評價體系,實現“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法多元化,評價主體多元化”的“三要素多元化”的評價模式。全方位收集評價信息,為學校的專業設置、教學管理、教學模式、課程改革、實習實踐、素質教育等方面提供科學的整改依據,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保障。
2. 通過搭建學校、家長、企業三位一體人才評價平臺,對學校及畢業生進行綜合的量化評價;通過對畢業生問卷、家長問卷(家長會)、企業問卷(教師企業實踐周),了解學生在企業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完善培養方法,從而為企業提供上崗即可勝任工作的實用型人才。
三、工作過程
1. 搭建學校、企業、家長三方評價平臺系統
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手段,依附學校信息管理系統,廣東省輕工職業技術學校領導組織校內教學、就業、學生管理、專業系等部門有關人員組成專家組,負責與中大東日軟件公司共同研究制定學校、企業、家長三方評價方案,由軟件公司根據方案要求為學校量身定制了三方評價平臺系統,老師、企業、家長可以通過身份認證后對相關人員進行評價和查詢,評價的數據分析直接被反饋到相關的老師和決策者,實現無縫對接,為學校的教學、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流程圖如下:
2. 開展問卷調查
(1)教師企業實踐活動周:建立《教師下企業實踐管理制度》,全體教師每年寒暑假下企業調研一周。企業實踐活動周的一項內容:對企業和學生分別發放問卷,通過回收問卷統計分析,得到頂崗實習企業對學生的評價。本學期學校教師企業實踐活動周全校教師分成22個組,前往28家企業進行調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
(2)企業座談會:學校每年定期組織召開企業座談會,邀請專業協會及幾十家緊密型合作企業的負責人,就“當前經濟下,企業對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現狀分析與對策”、“企業質量管理理念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管理文化的融合”等多個議題,結合學校的辦學現狀進行深入的研討。通過企業問卷,及時了解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進一步明確學校教學改革的方向,保障人才培養適應社會需求。
(3)畢業生問卷調查:建立《畢業生問卷調查制度》,每年畢業生離校之際,發放問卷調查,對學校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進行調查評價。2013年學校畢業生離校之際共發放問卷1600多份,回收問卷1000多份,問卷涉及專業設置、課堂教學、實操實訓、頂崗實習、后勤管理等方面問題。
家長會問卷調查:建立《家長會制度》,每年定期召開學生家長座談會。學校面向全省招生,學生來自各個市縣,學校在中職學校中首創在生源所在地召開家長會,已經召開河源地區、揭西地區、陽江地區家長會,學校領導和老師到各個市縣,召集當地的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讓家長了解其子女的在校表現情況,讓教師了解更多的學生家庭情況以及家長的要求,發放各種問卷,了解學生的家庭表現及家長對學校育人問題的反饋意見。在實踐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互動效果和社會效益。
“三要素多元化”評價模式實施流程如下:
四、條件保障
1. 制度保障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人才評價模式的創新工作,建立了《畢業生三方評價制度》、《教師下企業實踐管理制度》、《家長會制度》、《企業座談會制度》等,形成長效機制,全員參與,校內由領導組織相關部門對收集信息開會研討,提出下一年度整改方案,各部門負責人再分頭落實。
2. 經費保障
學校每年撥出大量經費用于召開各地家長會、聘請企業專家座談、教師下企業實踐生活補助,保證了各種校企溝通途徑的暢通無阻,也讓我們得到第一手的調查資料,以便更好地研究整改。
五、成果分析
1.“三位一體”人才評價模式的創新,讓學校了解到第一手的企業和實習生的反饋信息,從而對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建設提出指導性意見。通過“三位一體”人才評價體系,實現“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法多元化,評價主體多元化”的“三要素多元化”的評價模式,讓企業及時反饋對畢業生工作能力、個人素養和知識技能的需求,強化了學校就業指導和求職服務的有效性。各重點專業經過廣泛調研,了解畢業生、家長和企業的評價意見,分別形成了新的人才評價模式,分別調整了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以機電崗位工作任務為驅動,匯專業能力模塊分項集成” 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模具制造技術專業“以典型模具制作過程為主線,突出關鍵工種技術點教學”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美術設計與制作專業以“項目驅動教學,實戰錘煉技能”為核心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了解畢業生對學校課程設置有效性評價及畢業生基本就業狀況,對評價反饋信息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為學校的教學改革提供了第一手、第三方的材料,對三個重點專業重新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提供了指導;教學部門針對調查結果提出了新專業設計、創業班培養方案。
2. 通過“三位一體”人才評價,學校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總體上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學生部門針對調查結果在全校全面開展“三自教育”活動,內容不斷更新,包括禮儀教育、衛生崗位實踐、團康活動等,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理、自律能力;德育課增加了心理健康的課程及心理咨詢工作,為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做了大量的嘗試;就業部門在學生頂崗實習前在全校范圍舉辦專題講座,各系也邀請企業培訓師來學校對學生進行入職前的培訓和心理引導,使學生的就業滿意度和穩定性有了質的提高。
3. 通過網上平臺,擺脫了頂崗實習教學的時空限制,有效集成了各種資源,為學生、校內外指導老師、企業、學校提供了個性化服務,實現了在線指導,提供了強大的數據統計功能,較大地提高了頂崗實習的實效
六、分析與反思
自實行“三位一體”人才評價模式以來,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均達到了99%以上,專業對口率達到了84%以上,穩定率也達到80%,學生畢業后收入每月超過3000元。學校畢業生得到了企業、學生和家長的充分肯定和認同,真正實現了校企無縫對接,達到了職業學校為企業培養高技能實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標。
人在不斷變化,社會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我們將一如既往,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學校的人才評價模式,達到人才最優化、人才評價科學化,更好地為廣東職業教育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作者單位:廣東省輕工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