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艷 陳玲
摘 要 在果蔬生產過程中,人們為了增加經濟收入,通常使用膨大劑提高產量。但膨大劑在增產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多的負面的作用。討論膨大劑果蔬生產中的應用研究現狀及對策對于提高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入,保障食品安全意義重大。
關鍵詞 果蔬膨大劑;作用;危害
中圖分類號:S663.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0-0-2
1 膨大劑作用及化學組成
1.1 作用
膨大劑對植物可產生助長、速長作用,俗稱“大果靈”,也叫“膨大素”,化學名稱叫細胞激動素,屬于激素類化學物質。它具有加速細胞分裂,促進細胞增大、分化和蛋白質合成,提高座果率和促進果實增大的作用。膨大劑不僅能大幅提高農作物產量、改進農產品品質,而且能增進作物的抗逆性和延緩衰老,使農業生產省工、節本和高效[1]。
1.2 化學組成
2 膨大劑在果蔬生產中的應用研究
膨大劑有促進果實增大的作用,在農產品生產中廣泛應用。然而膨大劑的效果及安全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與膨大劑的類別、使用時期、區域等有直接關系。目前,國內尚無統一的嚴格標準,一些用戶為了增加產量和收益,不按規范操作,在植物生長過程中,過量且頻繁地使用膨大劑,導致果實中的膨大劑殘留量嚴重超標,危害人體健康,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下面就膨大劑在農產品生產中的安全性、作用、施用注意事項和生產中存在問題等研究現狀進行了分析,以期為膨大劑進一步研究和正確施用膨大劑對的研究提供參考。
2.1 安全隱患研究進展
2012年,徐春波等人在《植物生長激素_膨大劑應用安全性分析》中闡述到氯吡脲、赤霉酸在我國屬于登記允許使用的農藥品種。只要是使用劑量在正常范圍內,膨大劑是安全的。具體數據澳大利亞化學安全局規定氯吡苯脲ADI(每人每天允許攝入量)為0.077 mg/kg[2] 。中國科技工作者等對西瓜的代謝動態研究表明,氯吡苯脲西瓜中代謝較快,半衰期為1.20~1.67 d[3]。使用規定劑量氯吡苯脲水溶液于雌花開放當天或前后1 d 內均勻噴灑瓜胎1 次,施藥后 40 d 西瓜收獲時,樣品中未檢出氯吡苯脲殘留。赤霉酸作為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最早由英國于1961年開始研制生產。1985年,國內農藥生產企業獲得我國農藥登記[4]。為了保障人體的健康,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建立了農藥安全評價規范和準則,歐美等發達國家建立了一套嚴格的風險評估制度[5]。美國、日本等許多發達國家將其列入不需要進行毒性管理的物質清單中,其殘留不需要制定安全限量標準,目前還沒有科學的證據表明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6]。澳大利亞化學安全局規定氯吡苯脲ADI(每人每天允許攝入量)為0.077 mg/kg
2.2 對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及生理影響研究
2.2.1 質量品質
膨大劑也是植物細胞分裂素的一種,它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促進細胞分裂,擴大細胞體積;促進非分化組織的分化;促進葉綠素合成;防止組織老化;誘導休眠芽生長;打破頂芽優勢;誘導單性結果;促進著果和果實的肥大。關于膨大劑對葡萄果實發育的影響,國內外現在研究的不少,很多學者在膨大劑在農產品應用效果上做了很多試驗研究,表明花期噴施膨大劑均有明顯增加果實單果重和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最明顯,不受時間、溫度和天氣情況的嚴格制約,吐果速度快,坐果率大幅度提高,崎形果明顯減少。但不同品種、不同濃度處理和不同時期噴施的膨大劑對農作物的影響有著差異而且不同植株對膨大劑增大的處理反應不一致,在生長勢弱的樹體上噴藥處理效果均不明顯,而在生長勢強的樹體上噴施果粒的增大效果才能充分地表現出來。因此,只有充分滿足樹體的肥水條件要求,加強田間管理,才能有效地發揮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促進作用"。
2.2.2 生理
2012年,郭紹杰,專用膨大劑對紅提葡萄光合特性影響的研究,利用C-I 340光合測定儀,研究專用膨大劑對紅提葡萄光合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影響葡萄光合效率的主要生態因素是二氧化碳濃度,葡萄葉片凈光合速率和蒸騰速率、氣孔導度呈正相關;使用過膨大劑的紅提葡萄,促進了紅提葡萄的光合作用,增加了葡萄光合產能,有利于果實品質的提高和產量的增加。
2.2.3 負效應
劉興華在《果實膨大劑對果產的負效應》闡述,蘸用膨大劑影響豐產穩產。會造成樹體衰弱,抗性下降,果實畸形嚴重,商品性降低。由于片面追求產量,不斷加大膨大劑使用濃度,農產品外觀被破壞,果子扁平,果面生長倒刺,果心變粗增大,有的甚至出現空心,畸形果增加,降低了果實的商品性。果品不耐貯存,冷庫庫損增大。
3 膨大劑在農產品生產應用中需注意的問題
由于中草藥不是通過直接抑殺病原體來起作用, 因此,不受病原體種類的限制且作用廣泛;同時,病原體也不易產生抗藥性,但也存在缺乏針對病原體的特異性防治效果,在不同的病原體感染之間難以把握等缺點。目前,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噴灑膨大劑,還處于摸索階段,產品多為粗制型,效果不穩定,添加量難以精確控制。國家已經將膨大劑納入農藥范圍,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適量應用,以免因誤用、使用不當所引起的毒害事件。對膨大劑的使用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3.1 合理應用
由于不同品種,不同濃度的膨大劑對農作物的效果不同,因此,在應用時,選用最適合的膨大劑,以最少的量,達到最佳的效果。此外,膨大劑的應用與農作物的生長狀態及管理水平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在膨大劑應用的同時,要加強農作物的管理,提高膨大劑的利用率。
3.2 加強管理,提高農民對膨大劑的認識
國家應該出臺政策,對不合理應用膨大劑現象加以制止。同時,要提高農民對膨大劑的認識,讓他們意識到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盲目應用膨大劑的后果。
4 應用前景
隨著農產品的需求量增大,特別是人們對農產品名、特、優農產品日益增加,膨大劑的應用也越來越多。隨著對膨大劑的研究和開發進一步深入,膨大劑逐漸符合人們安全、環保的要求,因此,膨大劑在農產品生產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另外, 針對有些膨大劑對人體損害的未知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應重點對這些方面進行深入的探索,了解其特性、作用機理,篩選出效果更好的膨大劑種類。
參考文獻:
[1]劉春香,曹齊衛,于玉梅,等.外源激素及內源激素對黃瓜果實發育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8):10772-10774.
[2]山本出,深見順一.農藥設計與開發指南:農藥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機制及今后的農藥[M].尚爾才譯.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0.
[3]屠予欽.農藥使用技術原理[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4] HASSALL K.Biochemistry and uses of pesticides [M].Houndmills andLondon:MACMILIA PRESS LTD ,1990.
[5] MATTHEWS G A.Pesticide application method.Longman[J].CambridgeJournals,1992,30(4):405.
[6] WORTHING C R.The pesticides manual[M].London:The British CropProtection Council,1991.
(責任編輯:劉昀)
摘 要 在果蔬生產過程中,人們為了增加經濟收入,通常使用膨大劑提高產量。但膨大劑在增產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多的負面的作用。討論膨大劑果蔬生產中的應用研究現狀及對策對于提高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入,保障食品安全意義重大。
關鍵詞 果蔬膨大劑;作用;危害
中圖分類號:S663.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0-0-2
1 膨大劑作用及化學組成
1.1 作用
膨大劑對植物可產生助長、速長作用,俗稱“大果靈”,也叫“膨大素”,化學名稱叫細胞激動素,屬于激素類化學物質。它具有加速細胞分裂,促進細胞增大、分化和蛋白質合成,提高座果率和促進果實增大的作用。膨大劑不僅能大幅提高農作物產量、改進農產品品質,而且能增進作物的抗逆性和延緩衰老,使農業生產省工、節本和高效[1]。
1.2 化學組成
2 膨大劑在果蔬生產中的應用研究
膨大劑有促進果實增大的作用,在農產品生產中廣泛應用。然而膨大劑的效果及安全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與膨大劑的類別、使用時期、區域等有直接關系。目前,國內尚無統一的嚴格標準,一些用戶為了增加產量和收益,不按規范操作,在植物生長過程中,過量且頻繁地使用膨大劑,導致果實中的膨大劑殘留量嚴重超標,危害人體健康,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下面就膨大劑在農產品生產中的安全性、作用、施用注意事項和生產中存在問題等研究現狀進行了分析,以期為膨大劑進一步研究和正確施用膨大劑對的研究提供參考。
2.1 安全隱患研究進展
2012年,徐春波等人在《植物生長激素_膨大劑應用安全性分析》中闡述到氯吡脲、赤霉酸在我國屬于登記允許使用的農藥品種。只要是使用劑量在正常范圍內,膨大劑是安全的。具體數據澳大利亞化學安全局規定氯吡苯脲ADI(每人每天允許攝入量)為0.077 mg/kg[2] 。中國科技工作者等對西瓜的代謝動態研究表明,氯吡苯脲西瓜中代謝較快,半衰期為1.20~1.67 d[3]。使用規定劑量氯吡苯脲水溶液于雌花開放當天或前后1 d 內均勻噴灑瓜胎1 次,施藥后 40 d 西瓜收獲時,樣品中未檢出氯吡苯脲殘留。赤霉酸作為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最早由英國于1961年開始研制生產。1985年,國內農藥生產企業獲得我國農藥登記[4]。為了保障人體的健康,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建立了農藥安全評價規范和準則,歐美等發達國家建立了一套嚴格的風險評估制度[5]。美國、日本等許多發達國家將其列入不需要進行毒性管理的物質清單中,其殘留不需要制定安全限量標準,目前還沒有科學的證據表明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6]。澳大利亞化學安全局規定氯吡苯脲ADI(每人每天允許攝入量)為0.077 mg/kg
2.2 對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及生理影響研究
2.2.1 質量品質
膨大劑也是植物細胞分裂素的一種,它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促進細胞分裂,擴大細胞體積;促進非分化組織的分化;促進葉綠素合成;防止組織老化;誘導休眠芽生長;打破頂芽優勢;誘導單性結果;促進著果和果實的肥大。關于膨大劑對葡萄果實發育的影響,國內外現在研究的不少,很多學者在膨大劑在農產品應用效果上做了很多試驗研究,表明花期噴施膨大劑均有明顯增加果實單果重和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最明顯,不受時間、溫度和天氣情況的嚴格制約,吐果速度快,坐果率大幅度提高,崎形果明顯減少。但不同品種、不同濃度處理和不同時期噴施的膨大劑對農作物的影響有著差異而且不同植株對膨大劑增大的處理反應不一致,在生長勢弱的樹體上噴藥處理效果均不明顯,而在生長勢強的樹體上噴施果粒的增大效果才能充分地表現出來。因此,只有充分滿足樹體的肥水條件要求,加強田間管理,才能有效地發揮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促進作用"。
2.2.2 生理
2012年,郭紹杰,專用膨大劑對紅提葡萄光合特性影響的研究,利用C-I 340光合測定儀,研究專用膨大劑對紅提葡萄光合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影響葡萄光合效率的主要生態因素是二氧化碳濃度,葡萄葉片凈光合速率和蒸騰速率、氣孔導度呈正相關;使用過膨大劑的紅提葡萄,促進了紅提葡萄的光合作用,增加了葡萄光合產能,有利于果實品質的提高和產量的增加。
2.2.3 負效應
劉興華在《果實膨大劑對果產的負效應》闡述,蘸用膨大劑影響豐產穩產。會造成樹體衰弱,抗性下降,果實畸形嚴重,商品性降低。由于片面追求產量,不斷加大膨大劑使用濃度,農產品外觀被破壞,果子扁平,果面生長倒刺,果心變粗增大,有的甚至出現空心,畸形果增加,降低了果實的商品性。果品不耐貯存,冷庫庫損增大。
3 膨大劑在農產品生產應用中需注意的問題
由于中草藥不是通過直接抑殺病原體來起作用, 因此,不受病原體種類的限制且作用廣泛;同時,病原體也不易產生抗藥性,但也存在缺乏針對病原體的特異性防治效果,在不同的病原體感染之間難以把握等缺點。目前,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噴灑膨大劑,還處于摸索階段,產品多為粗制型,效果不穩定,添加量難以精確控制。國家已經將膨大劑納入農藥范圍,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適量應用,以免因誤用、使用不當所引起的毒害事件。對膨大劑的使用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3.1 合理應用
由于不同品種,不同濃度的膨大劑對農作物的效果不同,因此,在應用時,選用最適合的膨大劑,以最少的量,達到最佳的效果。此外,膨大劑的應用與農作物的生長狀態及管理水平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在膨大劑應用的同時,要加強農作物的管理,提高膨大劑的利用率。
3.2 加強管理,提高農民對膨大劑的認識
國家應該出臺政策,對不合理應用膨大劑現象加以制止。同時,要提高農民對膨大劑的認識,讓他們意識到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盲目應用膨大劑的后果。
4 應用前景
隨著農產品的需求量增大,特別是人們對農產品名、特、優農產品日益增加,膨大劑的應用也越來越多。隨著對膨大劑的研究和開發進一步深入,膨大劑逐漸符合人們安全、環保的要求,因此,膨大劑在農產品生產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另外, 針對有些膨大劑對人體損害的未知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應重點對這些方面進行深入的探索,了解其特性、作用機理,篩選出效果更好的膨大劑種類。
參考文獻:
[1]劉春香,曹齊衛,于玉梅,等.外源激素及內源激素對黃瓜果實發育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8):10772-10774.
[2]山本出,深見順一.農藥設計與開發指南:農藥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機制及今后的農藥[M].尚爾才譯.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0.
[3]屠予欽.農藥使用技術原理[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4] HASSALL K.Biochemistry and uses of pesticides [M].Houndmills andLondon:MACMILIA PRESS LTD ,1990.
[5] MATTHEWS G A.Pesticide application method.Longman[J].CambridgeJournals,1992,30(4):405.
[6] WORTHING C R.The pesticides manual[M].London:The British CropProtection Council,1991.
(責任編輯:劉昀)
摘 要 在果蔬生產過程中,人們為了增加經濟收入,通常使用膨大劑提高產量。但膨大劑在增產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多的負面的作用。討論膨大劑果蔬生產中的應用研究現狀及對策對于提高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入,保障食品安全意義重大。
關鍵詞 果蔬膨大劑;作用;危害
中圖分類號:S663.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0-0-2
1 膨大劑作用及化學組成
1.1 作用
膨大劑對植物可產生助長、速長作用,俗稱“大果靈”,也叫“膨大素”,化學名稱叫細胞激動素,屬于激素類化學物質。它具有加速細胞分裂,促進細胞增大、分化和蛋白質合成,提高座果率和促進果實增大的作用。膨大劑不僅能大幅提高農作物產量、改進農產品品質,而且能增進作物的抗逆性和延緩衰老,使農業生產省工、節本和高效[1]。
1.2 化學組成
2 膨大劑在果蔬生產中的應用研究
膨大劑有促進果實增大的作用,在農產品生產中廣泛應用。然而膨大劑的效果及安全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與膨大劑的類別、使用時期、區域等有直接關系。目前,國內尚無統一的嚴格標準,一些用戶為了增加產量和收益,不按規范操作,在植物生長過程中,過量且頻繁地使用膨大劑,導致果實中的膨大劑殘留量嚴重超標,危害人體健康,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下面就膨大劑在農產品生產中的安全性、作用、施用注意事項和生產中存在問題等研究現狀進行了分析,以期為膨大劑進一步研究和正確施用膨大劑對的研究提供參考。
2.1 安全隱患研究進展
2012年,徐春波等人在《植物生長激素_膨大劑應用安全性分析》中闡述到氯吡脲、赤霉酸在我國屬于登記允許使用的農藥品種。只要是使用劑量在正常范圍內,膨大劑是安全的。具體數據澳大利亞化學安全局規定氯吡苯脲ADI(每人每天允許攝入量)為0.077 mg/kg[2] 。中國科技工作者等對西瓜的代謝動態研究表明,氯吡苯脲西瓜中代謝較快,半衰期為1.20~1.67 d[3]。使用規定劑量氯吡苯脲水溶液于雌花開放當天或前后1 d 內均勻噴灑瓜胎1 次,施藥后 40 d 西瓜收獲時,樣品中未檢出氯吡苯脲殘留。赤霉酸作為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最早由英國于1961年開始研制生產。1985年,國內農藥生產企業獲得我國農藥登記[4]。為了保障人體的健康,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建立了農藥安全評價規范和準則,歐美等發達國家建立了一套嚴格的風險評估制度[5]。美國、日本等許多發達國家將其列入不需要進行毒性管理的物質清單中,其殘留不需要制定安全限量標準,目前還沒有科學的證據表明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6]。澳大利亞化學安全局規定氯吡苯脲ADI(每人每天允許攝入量)為0.077 mg/kg
2.2 對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及生理影響研究
2.2.1 質量品質
膨大劑也是植物細胞分裂素的一種,它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促進細胞分裂,擴大細胞體積;促進非分化組織的分化;促進葉綠素合成;防止組織老化;誘導休眠芽生長;打破頂芽優勢;誘導單性結果;促進著果和果實的肥大。關于膨大劑對葡萄果實發育的影響,國內外現在研究的不少,很多學者在膨大劑在農產品應用效果上做了很多試驗研究,表明花期噴施膨大劑均有明顯增加果實單果重和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最明顯,不受時間、溫度和天氣情況的嚴格制約,吐果速度快,坐果率大幅度提高,崎形果明顯減少。但不同品種、不同濃度處理和不同時期噴施的膨大劑對農作物的影響有著差異而且不同植株對膨大劑增大的處理反應不一致,在生長勢弱的樹體上噴藥處理效果均不明顯,而在生長勢強的樹體上噴施果粒的增大效果才能充分地表現出來。因此,只有充分滿足樹體的肥水條件要求,加強田間管理,才能有效地發揮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促進作用"。
2.2.2 生理
2012年,郭紹杰,專用膨大劑對紅提葡萄光合特性影響的研究,利用C-I 340光合測定儀,研究專用膨大劑對紅提葡萄光合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影響葡萄光合效率的主要生態因素是二氧化碳濃度,葡萄葉片凈光合速率和蒸騰速率、氣孔導度呈正相關;使用過膨大劑的紅提葡萄,促進了紅提葡萄的光合作用,增加了葡萄光合產能,有利于果實品質的提高和產量的增加。
2.2.3 負效應
劉興華在《果實膨大劑對果產的負效應》闡述,蘸用膨大劑影響豐產穩產。會造成樹體衰弱,抗性下降,果實畸形嚴重,商品性降低。由于片面追求產量,不斷加大膨大劑使用濃度,農產品外觀被破壞,果子扁平,果面生長倒刺,果心變粗增大,有的甚至出現空心,畸形果增加,降低了果實的商品性。果品不耐貯存,冷庫庫損增大。
3 膨大劑在農產品生產應用中需注意的問題
由于中草藥不是通過直接抑殺病原體來起作用, 因此,不受病原體種類的限制且作用廣泛;同時,病原體也不易產生抗藥性,但也存在缺乏針對病原體的特異性防治效果,在不同的病原體感染之間難以把握等缺點。目前,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噴灑膨大劑,還處于摸索階段,產品多為粗制型,效果不穩定,添加量難以精確控制。國家已經將膨大劑納入農藥范圍,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適量應用,以免因誤用、使用不當所引起的毒害事件。對膨大劑的使用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3.1 合理應用
由于不同品種,不同濃度的膨大劑對農作物的效果不同,因此,在應用時,選用最適合的膨大劑,以最少的量,達到最佳的效果。此外,膨大劑的應用與農作物的生長狀態及管理水平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在膨大劑應用的同時,要加強農作物的管理,提高膨大劑的利用率。
3.2 加強管理,提高農民對膨大劑的認識
國家應該出臺政策,對不合理應用膨大劑現象加以制止。同時,要提高農民對膨大劑的認識,讓他們意識到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盲目應用膨大劑的后果。
4 應用前景
隨著農產品的需求量增大,特別是人們對農產品名、特、優農產品日益增加,膨大劑的應用也越來越多。隨著對膨大劑的研究和開發進一步深入,膨大劑逐漸符合人們安全、環保的要求,因此,膨大劑在農產品生產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另外, 針對有些膨大劑對人體損害的未知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應重點對這些方面進行深入的探索,了解其特性、作用機理,篩選出效果更好的膨大劑種類。
參考文獻:
[1]劉春香,曹齊衛,于玉梅,等.外源激素及內源激素對黃瓜果實發育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8):10772-10774.
[2]山本出,深見順一.農藥設計與開發指南:農藥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機制及今后的農藥[M].尚爾才譯.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0.
[3]屠予欽.農藥使用技術原理[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4] HASSALL K.Biochemistry and uses of pesticides [M].Houndmills andLondon:MACMILIA PRESS LTD ,1990.
[5] MATTHEWS G A.Pesticide application method.Longman[J].CambridgeJournals,1992,30(4):405.
[6] WORTHING C R.The pesticides manual[M].London:The British CropProtection Council,1991.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