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技術偵查是我國打擊犯罪的有力武器,同時由于技術偵查活動的技術性、隱蔽性和順應性的基本特點也對公民基本人權構成一定威脅。為此本文對技術偵查的法律規制的必要性做了相關的研究討論,分析了當前我國法律偵查法律規制的基本現狀,并探討了技術偵查法律規制過程中的相關注意事項。
關鍵詞 技術偵查 隱蔽性 順應性 法律規制 必要性
作者簡介:李熠茜,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碩士,中級講師,研究方向:法學。
中圖分類號:D9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11-131-02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速度迅猛,在推動著人類文明進程的同時也給犯罪活動的猖獗留下了隱患。借助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犯罪活動日益呈現出智能化、隱秘化的特征,給案件偵破帶來極大困擾。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針對智能化犯罪的層出不窮,傳統的偵查手段已經無法適應現實需求,執法中“科技強偵”成為當前控制犯罪的有效途徑。技術偵查的出現也正是伴隨著這一進程的演進而出現的,所謂技術偵查就是以技術為主要支撐的偵查手段的統稱。它強調特定技術在偵查工作中應用效果。準確理解技術偵查的內涵首先應當將其與偵查技術區別開來,二者存在很大的差異。偵查技術是指偵查過程中應用的具體的技術,技術偵查不但包含了技術層面的東西,還設計偵查的方式、程序、合法性等內容。因此從概念內涵上來看技術偵查更為廣泛和豐富。在具體的實踐中,技術偵查的現實需求與法律規范存在一些不對稱的地方,這對于完善這種司法實踐十分不利。建立完善的法律規制制度是確保技術偵查質量和效率的關鍵影響因素。
一、實施技術偵查法律規制的必要性
技術偵查的基本功能是控制犯罪,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經常出現與人權保障問題的摩擦,如何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向來是世界各國立法中關注的重點,技術偵查的適用范圍和對象應當通過立法的形式給與明確界定。
(一)法律規制能為技術偵查提供規范化程序
偵查程序的法制化是一項基本要求,偵查必須是依法的偵查。因此偵查必須是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展開的偵查,程序在這里具有正義性。技術偵查必須按照程序吧正義性的原則開展。失去了程序的正義性技術偵查也難脫道德的審判。按照程序正義性這一原則,技術偵查應當對相關內容進行適當公開,必須有外力監督,這樣才能保持技術偵查的合法性和正義性。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針對技術偵查工作制定相關的法律規制制度以規范和約束技術偵查的正義性。當前我國關于技術偵查的立法規制存在一些問題。對于偵查的范圍、對象等具體內容的界定不清晰。這極容易造成技術偵查偏離方向,對人權保障形成威脅。這種現象若得不到及時的制止勢必會造成偵查與依法治國原則的沖突。因此,對技術偵查的法律規制不但要有,而且還要科學、深入、具體。
(二)法律規制能為技術偵查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技術偵查的正常開展本身需要一定的法律保障作為基礎。近年來,有組織犯罪和高智商犯罪案件呈上升趨勢,例如網絡犯罪、走私、販毒等等。犯罪技術更新速度非??欤槍@類性質的犯罪常規的偵查手段實施起來效果不佳。因為罪犯針對的就是傳統的偵查手段實施犯罪行為的。隨著我國打擊犯罪的技術偵查手段的不斷升級,罪犯的反偵察能力也在提升。技術偵查就是在這種形勢變化當中出現的,技術偵查的隱秘性和滲透性能夠在對方不易察覺的情況下獲得犯罪證據,完成案件偵破。但是這一過程的開展需要法律保障為技術偵查的開展保駕護航。某些法律偵查技術需要在法律授權范圍之內發揮功能,而這些技術在實施過程當中也勢必要與犯罪行為和罪犯近距離接觸。其技術偵查人員也面對各種未知風險。因此必須對這些技術和相關人員賦予一定的法律保障權利和具體措施。因此,從這個角度開看,技術偵查的運行本身需要法律保障和規制。
(三)法律規制能遏制技術偵查的惡性擴張
毋庸置疑,技術偵查相對常規偵查在打擊隱秘性、智能化、技術性犯罪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技術偵查中的“技術”與那些高明的犯罪技術是針鋒相對的,而且它在技術性、秘密性、智能化方面絲毫不遜色。但是技術偵查還具有一個獨特之處,那就是順向性。它是在主動介入犯罪活動之后,隨著犯罪行為一起向前發展的,在這之中完成的對犯罪行為的記錄、跟進。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偵查技術具有很高的專業性,在這里專業性也可以理解為排他性,即常人無法有效識別偵查過程和偵查結果的客觀真實性。因此這些專業技術偵查人員就進入了一個權利真空地帶。這給偵查的惡性擴張埋下隱患。而且技術偵查介入的事件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不能確定事件是否為犯罪案件。因此這給濫用技術偵查侵犯公民基本人權造成很大威脅。為此必須對技術偵查實施嚴格的法律規制。
二、我國技術偵查實踐現狀分析
技術偵查與法律規制實則是一種矛盾關系,技術偵查開展過程中最理想的效果是高度自由。但是這要求實施主體的法律意識和道德精神處于高度自覺狀態,遺憾的是目前尚沒有考核技術偵查執行人員主觀意識層面狀況的可行性方案。因此在高度自由的技術偵查中風險和隱患的可控性也非常之低,為此必須建立法律規制予以規范約束,但是法律規制在處理自身與技術偵查之間關系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力所難及之處。
(一)技術偵查沒有充分發揮所獲材料的功能
技術偵查獲取犯罪事實和材料的過程秘而不宣,因此利用這種手段獲得的犯罪材料不能作為證據進入審判程序。目前我國技術偵查過程中所獲材料只能作為案情分析的重要參考,而不能作為證據直接使用。偵查中的材料若要在訴訟中最為證據出現必須進過一個轉化過程。所謂轉化就是利用刑事訴訟程序將結果予以公開化處理。除此之外偵查材料若要順利轉化為證據還可以在技術偵查開始之前告知案件相關方偵查信息,由相關方面對整個案件偵查過程跟進了解。簡單的說也就是講技術偵查暴露在陽光下,這樣獲得材料才能作為證據使用。但是這兩種方式都設計技術偵查的隱蔽性和技術手段的非公開化,一些偵查手段一旦暴露將會對今后的工作開展十分不利。為此技術偵查的轉化之路基本不可行。綜合而言,技術偵查手段所獲材料的利用價值還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這就是我國技術偵查的基本現狀之一。
(二)技術偵查法治化認識誤區
目前我國司法實踐中對技術偵查的法治化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依法公開和規制技術偵查會泄露偵查秘密。其實,法律規制只是將技術偵查的法律屬性予以展示,不觸及技術層面。而且偵查中的秘密不同于“暗箱操作”。當前我國技術偵查所獲材料的“轉化”困境很大程度上與過度保護技術偵查的隱蔽性存在很大的聯系。而且在信息時代背景下,網絡信息交流和查閱的便利性對于一些技術偵查手段的公開化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將這些秘密藏在暗箱之中也沒有很大的意義。西方國家在竊聽技術的公開化中效果明顯。那些予以公開的竊聽技術非但沒有對技術偵查工作產生不利影響。打擊犯罪的力度反而大大增加。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對技術偵查的法律規制會束縛偵查人員手腳。事實上法律規制僅是將公權力對范圍追查的界限予以確定,這種確定性會對案件的偵查起到正面的積極影響。偵查人員可以在界定范圍之內,按照法律程序無所顧忌的開展偵查工作。相比與當前界限模糊,偵查人員對一些敏感區域和問題拿捏不定的現狀來講,法律規制將更加能夠提升效率。
(三)制約監督機制乏力,控制犯罪與保障人權相沖突
由于法律規制的滯后性,偵查機關在確定技術偵查的適用范圍、對象、程序方面享有很大自由權。在偵查過程中的規范性也缺乏必要的監督和規范,而且對于偵查所獲材料的處理也沒有嚴格的制度保障。因此整個技術偵查處于真空狀態,這種現狀和機制十分不利用偵查工作的規范化。須知技術偵查所獲材料不僅對于破獲案件有極大的價值,具體的講,這些材料有些都是罪犯獲取非法利益的核心技術手段。執行人員在權力真空狀態下面對這些材料極有可能禁不住誘惑,使我們的技術偵查性質大變。而且偵查過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個人隱私,在沒有確定偵查對象有罪的情況下獲取這些隱私是對人權的踐踏。為此對于技術偵查必須從法律層面作出相關的規制,至少不應當是現在這種由偵查機關自行安排一切的狀態和局面。技術偵查必須受到法律的監督和制約,以平衡在控制犯罪與保障人權之間的沖突。
三、法律規制在技術偵查中的實施路徑
(一)明確技術偵查的適用范圍
目前我國技術偵查僅適用于重大復雜案件,案件不符合重罪原則難以適用技術偵查手段。因為技術偵查是一種對公民基本人權侵害較大的偵查手段,因此這種設計公民基本人權的破案手段不適用與一些危害性較小的案件。這種觀點是正確的。但是對于重大復雜案件的成立就存在一些爭議。因此在技術偵查的適用范圍方面還必須進一步具體化,將某類性質的案件按照一定的危害程度作出明確的規定,給技術偵查確定一個清晰的適用范圍,這樣在偵查過程中就能掃清障礙。為此可以參照西方立法經驗,例如意大利《刑事訴訟法》第266條對于秘密監聽的適用范圍做出了明確的界定,給技術偵查的實施廓清了范圍。
(二)科學配置技術偵查權
我國技術偵查的實施主體主要包括公安機關、檢察院、國家安全機關、監獄、軍隊保衛部門以及海關等,這些享有偵查權的主體權力范圍覆蓋應當做出明確的界定。每個主體的執法內容不同,所匹配的偵查權也應當有所差異,關于技術偵查的權力配置應當在做出具體全面的調查之后做出明確的規定。技術偵查主體首先應當獲得相關法律授權,但是由于不同主體的偵查內容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授權應當是一種抽象授權,在法律訴訟程序當中具體應當按照專門法律授權內容進行。專門法律則可依照不同領域的具體情況,犯罪特點等內容對于確需技術偵查的內容給與明確界定實施技術偵查的必要性??傊夹g偵查權必須在一定程度做到主體與權力的對應性。例如海關行使技術偵查必須依照以自身業務相關的內容,如走私。而對于其他刑事犯罪則不享有技術偵查的權力。
(三)嚴格界定技術偵查的使用條件
對于技術偵查的使用條件各國法律規定不一,有的國家規定犯有1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可使用技術偵查。也有的國家以對社會造成的危害程度為原則規定技術偵查使用。筆者認為,技術偵查的使用條件受限必須最大程度的確定偵查對象的違法性。公民的合法權益高于一切,技術偵查手段的使用必須具有絕對必要性,偵查機關在使用技術偵查之前必須有充分的理由,例如明確的犯罪意圖、嚴密的邏輯推理等等方可實施。
總之,技術偵查是我國維護法律權威性的利器,它在打擊犯罪方面具有較高的效率和明顯的效果。但也正是因為這種偵查的技術性和隱秘性給公民合法權益也造成一定的威脅,為此必須合理的實施法律規制,對于技術偵查的適用范圍,偵查權的匹配,使用條件的列舉等問題予以明確界定,如此才能保證技術偵查的純潔性和正義性。
參考文獻:
[1]程雷.秘密偵查立法宏觀問題研究.政法論壇.2011(5).
[2]左衛民,馬靜華.刑事證人出庭率:一種基于實證研究的理論闡述.中國法學. 2012(6).
[3]孫長永.強制偵查的法律控制與司法審查.現代法學.2005(5).
[4]朱孝清.試論技術偵查在職務犯罪偵查中的適用.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 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