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雅君
摘 要: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以鄧小平經濟理論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突破與創新之處來重點論述鄧小平經濟理論的歷史地位、基本特點和當代價值,以緬懷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關鍵詞:鄧小平經濟理論;歷史地位;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3-0001-03
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鄧小平經濟理論是鄧小平理論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不僅繼承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精華的理論,而且在許多方面有著新的突破和創新。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重溫鄧小平經濟理論對于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在推動實踐、指導工作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鄧小平經濟理論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突破與創新
鄧小平經濟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最新成果,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并深刻地揭示、系統地回答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基本規律。鄧小平經濟理論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創造性突破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概括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二是提出了“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并科學地闡明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經濟發展的動力;三是明確地把計劃和市場看成是兩種經濟手段,在社會主義社會中,“計劃和市場都得要”,這就為經濟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四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速度與效益的統一問題提出了嶄新的觀點;五是科學地論述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保證,使得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更加充實、更加完整。
當代中國面臨著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任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包括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如何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使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發揮出來;二是如何使中國從一個發展中國家逐步成長為現代化國家,使中國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在以往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中,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問題還沒有系統的、深刻的論述,因此,這一理論的研究是具有開創性的。
二、鄧小平經濟理論的歷史地位
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代表大會政治報告中指出:“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同樣,我們也可以對鄧小平經濟理論的歷史地位作這樣的評價:鄧小平經濟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行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在當代的最新發展。
鄧小平經濟理論之所以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在當代發展的最新成果,是因為:
第一,鄧小平經濟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本國實際出發,繼承借鑒而不照抄照搬,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建設道路,拓展了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方法論的新內涵。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所堅持的思想路線,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所遵循的客觀規律和科學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的精髓。鄧小平運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分析國情,觀察和思考中國經濟建設道路上存在的問題,作出中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進而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到20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提出了諸如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提高質量、講求效益、抓戰略重點,重視農業和基礎產業、優先發展科技教育等一系列理論和政策,解決了中國經濟建設道路中的重大問題。鄧小平經濟理論主張,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必須遵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注意學習借鑒外國經驗,但搞本本主義、照抄照搬別國情經驗從來不能成功。正確的道路是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獨立自主,大膽探索,走一條符合本國國情特點的經濟建設與發展道路。
第二,鄧小平經濟理論堅持從“什么是社會主義”這個戰略高度,探索解決“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通過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深刻揭示和科學回答,指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內容發展的新方向。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為科學社會主義提供理論論證、實踐研究的科學依據。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回答表明,我們要實現的社會主義實際上具有經濟的性質,是一個以生產力發展為基礎的客觀經濟運動過程。是依照社會主義本質規定,揭示在生產力解放發展基礎上,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必然性及其條件和機制。這樣的經濟學從根本上區別于鼓吹或默認階級剝削及兩極分化合理性的資產階級經濟學,也不同于鼓吹普遍貧窮,忽視生產力發展,急于搞生產關系變動,只講速度不講效益,忽視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傳統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以鮮明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為指導,以生產力解放發展為基礎動力,以人的發展為目標,以經濟關系的平等為特征的經濟學。
第三,鄧小平經濟理論堅持從社會主義發展全局出發觀察世界經濟發展大勢,總結社會主義建設成敗得失,對困擾和制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的若干關鍵問題作出科學判斷,實現了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觀點的新突破。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國家之間的競爭主要是綜合國力的競爭,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市場機制作為人類創造的一種制度文明對經濟運行發展的有效調節和積極促進作用不可替代。而社會主義國家長期以來恰恰在這些事關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上,缺乏銳敏的認識和科學的研判,囿于傳統觀念和體制的束縛,失去應有的生機和活力。鄧小平同志站在歷史發展的潮頭,從社會主義發展的全局出發,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先后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外開放、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等一系列理論觀點,引致了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深刻變革和發展,使這一理論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原則又體現了時代特點,較好地適應了當代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發展的需要。
第四,鄧小平經濟理論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經濟建設與發展中一系列重大問題,初步揭示了中國經濟建設與發展的規律,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新形態。在總結中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建設與發展的經驗教訓基礎上,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出發點、地位、制度保證與目標、調節手段、外部條件、戰略方針、經濟工作與其他工作的關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自始至終貫徹和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是涵蓋社會主義生產、流通、消費、分配各個環節以及生產力理論、所有制理論、分配理論、市場經濟理論、經濟發展理論、微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理論等各個部分的較為完備的科學體系。
三、鄧小平經濟理論的當代價值
鄧小平經濟理論形成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當前中國已經跨入21世紀,究竟如何看待鄧小平經濟理論的當代價值呢?
1.有利于深化對國情的認識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改革開放三十五年來,在鄧小平經濟思想指導下,中國生產力極大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各項社會事業取得很大進步。但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不少新問題、新矛盾,具體表現為,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居民收人差距持續擴大,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加,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后,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的矛盾加劇,經濟增長方式落后,經濟整體素質不高和競爭力不強等。尤為突出的是存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最終解決,迫切要求我們運用鄧小平經濟原理,不斷研究新情況,分析新問題,解決新矛盾,從而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艱巨性、長期性、復雜性有清醒和足夠的認識,緊緊把握現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促進中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充分認識和了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現階段的基本矛盾和問題,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重大現實意義。
2.有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現代化建設的規律,更好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是我們黨長期以來一直探索的課題。鄧小平同志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新時期,改革開放需要進一步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進一步完善,現代化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就需要我們運用鄧小平經濟思想指導新的實踐,不斷探索新形勢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黨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正是在鄧小平經濟思想的指導下,進一步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并強調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其中“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而“以人為本”正是對鄧小平經濟思想深刻的體現。
3.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以及國民經濟發展規劃了宏偉藍圖。鄧小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十分重視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問題,提出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是鄧小平深刻總結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吸收了國外經濟建設和發展的有益做法,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而制定的。“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實現,將從經濟上有力地證明社會主義是成功的,將以鐵的事實充分證明社會主義優于資本主義,正如鄧小平所說的:“這不但是給占世界總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條路,更重要的是向人類表明,社會主義是必由之路,社會主義優于資本主義”。鄧小平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為中國以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規劃了宏偉藍圖。同時也提醒我們:“要善于把握時機來解決我們的發展問題”。
4.有利于更好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當前,全黨上下正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此時此刻,重溫鄧小平經濟理論意義非凡,只要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經濟理論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心一意抓經濟建設,不沉湎于經典理論中作繭自縛,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動搖,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地吸收世界主流文明的精髓,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不斷增強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對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向前發展,更好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厲以寧.鄧小平同志在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中的創新——學習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一點體會[N].人民日報,1993-11-12.
[2] 曾培炎.鄧小平經濟理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科學指南[Z].全國第三次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
會文集,1997,(5).
[3] 魏禮群.論學習和掌握鄧小平經濟理論[Z].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二十周年理論研討會文集,1999,(3).
[4] 董建才.論鄧小平經濟理論的科學價值與歷史地位[J].東岳論叢,2001,(4).
[5] 高屹.鄧小平經濟理論研究述評[J].鄧小平研究述評,2003,(6).
[6] 韓振峰.鄧小平理論的貢獻及其當代價值[N].中國教育報,2004-08-10(3).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