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軍
摘 要: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學中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提高教學效率效率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特點,順應新課改要求,切實強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 數學教學 生活 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是教學效果的主要影響因素。老師要在教學中讓學生會學數學,而不是讓學生學會數學。數學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將教學與實際相結合,用生活實例豐富教學,是當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切實可行的手段。筆者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新課標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并就此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1.實踐與數學教學相結合
新課程標準指出,實踐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踐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主動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要能夠合理科學地安排一些數學實踐活動,以此強化數學教學效果。例如小學課本第十二冊新增加的“美麗的校園”、“節約用水”等數學實踐活動,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實踐活動的選擇并不是無據可依,而是要以教學內容為根據,選擇符合學生生活背景的課外知識。在此次活動中,我們會發現同學們在自行測量中在不斷改變手段,創新更簡便的測量方法。有的依據方磚的長寬,用數方磚數再算數據,有的用竹竿,有的用步測,方法多種多樣。
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要在實踐活動中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勇于創新,鼓勵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在激發學生濃厚學習興趣的同時,鼓勵學生根據問題創新學習辦法,使他們感受到自主探索和與人合作的快樂,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到數學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2.將現實生活與數學教學相結合
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知識,它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是人類處理日常計算問題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如果在教學中將生活實際問題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能豐富我們的教學活動,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的就是充分理解教學內容,利用現有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教學活動。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要起到主導作用。所以教師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指導學生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環境理解數學概念。教學活動和校園生活中處處都蘊含著各種各樣的數學問題,教師要有能發現數學內容的眼睛,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平均數問題時,我們就可以將生活中現有的實例與其結合起來,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的數據,老師進行總結,編出不同類型的平均數應用題,這樣教學效果立即就能顯現出來。再如在講解軸對稱圖形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來到學校操場上,讓學生認真觀察學校的一草一物,讓學生自主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感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是如此相近,體驗到數學的價值,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熱情。
3.數學例題要源于生活
小學數學新課標指出:小學數學教育要源于生活,不能脫離生活。也就是強調,學生學習的數學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老師應該嚴格遵循這一指導思想,改變以往一成不變的教材內容的講解,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將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適時變喚例題、習題的內容。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及交流等數學活動。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摒棄脫離學生生活體驗和缺乏趣味的素材,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實踐過的事情出發,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進而提高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4.聯系生活事例,啟發理解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雖然有些數學知識對于成人來說比較容易理解,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面對不懂和理解比較困難的問題,教師要能夠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化解這一桎梏。對此,教師在講解數學教材時,要從引導做起,通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并以身邊的生活實例為原型,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聯系,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例如在教學“加、減法的簡便算法”這一課時,有的學生對于減法的性質很難理解,他們不明白為什么可以把兩個減數先加起來再做減法。對于這種轉變的思想,學生一時難于接受。要解決這一問題,傳統的獎罰辦法是很難達到目的的,為此,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的實例加以驗證,編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例題。如:小明有200張卡片,被哥哥要去30張,被弟弟要去了20張,小明還有多少張卡片?大部分同學能列出“200-30-20”的式子計算。我又換了個角度問:小明一共給出去了多少張卡片?大家都能列出“30+20=50”,那么小明本來有200張卡片,現在還有多少張?我再引導討論:連續減去幾個數,還可以怎樣計算?從而得出“200-30-20=200-(34+25)”這個結論。這樣的講解,不僅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這一概念,還能加深學生印象,有利于記憶。
5.結語
新課程改革強調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指出要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提出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的教學理念。這些都為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我們在教學中要深入挖掘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間的關系,善于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與實例入手,使學生靈活調用自己的生活經驗。
參考文獻:
[1]邢紅兵.對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幾點嘗試[J].成才之路,2009(23).
[2]喬虹.新課程視野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誤區探略[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07).
[3]蔣翠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三個切入點[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