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軒澳
摘要:鞍鋼作為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國有特大型鋼鐵企業,為實現建精品基地、創世界品牌,建成國際一流水平鋼鐵企業的目標,從人才培養、產品質量、技術創新和開拓市場等方面開展工作。
關鍵詞:鞍鋼;品牌;經營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0-0059-02
一、前言
鞍鋼與攀鋼于2010年5月聯合重組為鞍鋼集團公司。鞍鋼是新中國第一個恢復建設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最早建成的鋼鐵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攀鋼是我國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國防軍工配套服務的重要基地。重組后的鞍鋼集團公司已形成跨區域、多基地、國際化的發展格局,成為國內布局完善、最具有資源優勢的鋼鐵企業。在東北地區,形成了鞍山本部、鲅魚圈新區,朝陽新區三大基地;在西南地區,擁有攀枝花、成都、江油、西昌、重慶生產基地;在華北地區,天津天鐵冷軋項目2009年6月建成投產;在東南地區,福建莆田項目于2011年建成投產。
建精品基地、創世界品牌,是鞍鋼發展目標的基本定位。鞍鋼作為中國國有特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和世界知名企業,堅持把生產質量上乘、品質優異的產品作為對客戶的莊嚴承諾。鞍鋼將依托自有礦山資源優勢、技術研發優勢、企業管理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等綜合競爭優勢,建設世界級精品鋼材生產基地和成套裝備技術輸出基地,在世界上創出中國鋼鐵企業響亮的民族品牌。
二、經營鞍鋼品牌 提升鞍鋼競爭力
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表明,當今市場競爭已不再是簡單的價格競爭,而是品牌的競爭,市場競爭的終極競爭是品牌的競爭,品牌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的重要因素,成功的品牌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它的良好形象在消費者的心目中確立了穩固的地位。優良的品牌不僅是企業的無形資產,能給企業帶來直接的和長遠的經濟效益,而且是社會的寶貴精神文化財富,對百姓的思想意識和生活觀念產生重要的影響。
經營品牌,提升企業競爭力是企業永恒的追求。經營品牌達到卓有成效,企業競爭力就會大大增強。為此,鞍鋼著手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人為本,強化人才培養
馬斯洛理論對人才培養的激勵機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鞍鋼從科學設置組織薪酬體系、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合理的職務晉升制度、鼓勵員工參與管理等方面入手,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有效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提高全員整體素質,努力開創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人才輩出的局面,為構建和諧鞍鋼、成為能夠引領世界鋼鐵工業發展的特大型跨國集團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以提升員工創新能力和崗位操作技能為核心,大力開展崗位技能、崗位規程和員工素質培訓。
二是完善專業技術職稱評聘機制,形成與之匹配的薪酬體系。對有突出貢獻的人才實施特殊激勵政策。
三是建立人才引進福利支持機制,對鞍鋼急需的高層次人才重點在住房、家屬工作安置等方面提供政策優惠和支持。
四是每年組織創新能力培訓,進行技術創新、技術訣竅交流。
五是通過實施內部人力資源交流,為優秀人才職業發展創造更多機會,使其在關鍵崗位發揮作用。
(二)保證產品質量
保質保量是品牌存續的的保障,生產企業的每個生產環節都關系到產品的質量。因此,品牌產品的生產必須進行有效的事前管理,以保證每個生產環節產出的在制品都能達到質量要求,使最終生產出來的產品符合品牌產品質量要求,保證產品質量是經營品牌的基石。
鞍山基地包括東部1100萬噸老區和西部500萬噸精品板材基地。對于東部1100萬噸老區,“九五”以來,鞍鋼堅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通過實施平爐改轉爐、全連鑄、提鐵降硅、全冷礦入爐等,創造性地探索出了一條“高起點、少投入、快產出、高效益”的技改之路,新建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焦爐、高爐、冷軋、鍍鋅、彩涂板、冷軋硅鋼生產線,形成了從熱軋板、冷軋板、冷軋硅鋼到鍍鋅板、彩涂板的完整產品系列。完成了大型廠、厚板廠、無縫廠的改造,使從礦山、焦化、煉鐵、煉鋼、連鑄到軋鋼全流程的工藝裝備全部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為產品質量的提高和品種結構的優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加速老區改造的同時,鞍鋼西部500萬噸鋼精品板材基地建設于2004年11月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正式批準,項目包括煉鐵、煉鋼、連鑄、熱連軋、冷軋等為一體的高效、緊湊、節能、生態保護型的短流程生產線,能夠年生產鐵520萬噸、鋼500萬噸、鋼材460萬噸。工程于2006年5月17日正式竣工投產。
鞍鋼西部500萬噸鋼精品板材基地集鞍鋼自主技術創新之大成,所有大型設備均實現國產化,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整體技術工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后,使鞍鋼成為以汽車板、家電板、集裝箱板、造船板、管線鋼、冷軋硅鋼等為主導產品的精品板材生產基地,總體生產規模、產品結構和技術裝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躋身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鋼鐵企業行列。
(三)技術創新,降低產品成本
生產企業應該立志于不斷技術創新,逐步降低產品成本,使競爭對手難以效仿,從而在同行業保持旺盛的競爭能力。
“鞍鋼憲法”是中國國有企業自主管理的典范,是彰顯以人為本的理念而影響世界。在“鞍鋼憲法”的誕生地,鞍鋼不斷掀起職工創新活動,發揮管理者、技術人員和一線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通過多年的發展,鞍鋼集團形成了產、學、研、銷一體的自主創新體系,即以研發機構為主導,以主體廠礦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國家級院校所為協作,以知名專家為支撐,能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的自主創新體系。
成立了由兩院院士和國內鋼鐵行業著名專家組成的技術咨詢委員會,參與鞍鋼集團重大自主創新項目和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咨詢工作。對科技重大項目實行分層目標管理,明確技術開發和產業轉化的目標,確定投入產出目標責任,將新產品開發、技術指標、自主知識產權及科技成果等內容納入考核評價體系。通過加強與國內外科研機構,知名學府和先進企業開展高水平、深層次的合作與交流; 強化從源頭到終端、從局部到整體的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閉合科技管理工作;完善科技人員工作業績評價辦法,實現了科研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科研資源的協同效用,推進了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前沿技術研究工作。
鞍鋼結合自身實際,始終堅持以我為主,致力于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成果,實現了自主集成轉爐、連鑄、熱連軋、冷連軋等生產線,成功掌握了熱連軋、冷連軋等鋼鐵核心工藝技術,并成功輸出到凌鋼和濟鋼,可謂成果倍出。在此基地上,成功建設了鞍鋼鞍山基地西部500萬噸板材精品基地和鞍鋼營口鲅魚圈基地。
(四)開拓市場
產品的同質化讓原本就艱難的市場環境雪上加霜,買方市場使鋼鐵企業的銷售模式必須隨之轉變。鞍鋼以效益為中心,深化營銷改革,從產品、價格、促銷、服務等方面入手,全面推進營銷工作不斷提升。根據市場需求變化,發揮多個生產基地和營銷團隊的優勢,在現有戰略產品、領先產品或獨有產品的基礎上,促進高附加值新產品和其他盈利產品的市場開發,盡快形成批量生產和銷售。預先了解客戶需求,將市場變化和客戶要求第一時間反饋到決策層,并迅速做出決策,經濟應對市場變化。以優質的產品滿足客戶需求,以貼心的服務把握更多的客戶資源。
在經濟全球化和資源國際化的形勢下,推進國際化經營已成為鞍鋼集團公司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戰略取向。兩次收購澳大利亞金達必公司共36.28%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并合資開發卡拉拉鐵礦項目,建立了第一個海外原料生產和供應基地。收購意大利維加諾公司60%的股權,建立了第一個海外鋼材加工基地。與全球最大的鋼鐵貿易商英國斯坦科集團在西班牙組建合資公司,建立了第一個海外銷售合資公司。與美國鋼發展公司簽訂協議,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美國投資建廠的鋼鐵企業。
加強與國外頂級企業的合資合作,通過與“巨人一起登山”,提升了多角化產業發展水平。與英國維蘇威公司合資建設耐火材料項目,與科德控股(歐洲)有限公司合資建設冷軋工作輥鍍鉻項目,與比利時貝卡爾特公司合資建設重慶鋼簾線項目,與德國貝克吉利尼公司合資建設水處理項目,與韓國斯多博格三一公司合資建設保護渣項目,與美國鐵姆肯公司合資建設的軸承修復項目。這一系列合資合作項目的成功實施,使鞍鋼集團公司多角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成為新的效益增長點。
三、結語
當今時代,品牌已越來越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無形力量。一個企業擁有品牌,既證明其經濟實力和市場地位,也反映其持續發展力的大小。企業必須重視對其品牌的經營管理。
經營品牌,提升企業競爭力關系到企業生存和發展。企業經營者應該認真細致地進行品牌定位,彰顯品牌個性,給消費者強烈的震撼力,在經營品牌上以人為本,使企業全體職工深刻認識到構建品牌與每個職工經濟利益和實現自身價值息息相關;生產上技術創新,保證品牌質量,降低產品成本,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
[責任編輯:譚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