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 江蘇徐州 221008)
隨著科技信息資源文獻量呈幾何級數爆炸性增長,對于企業用戶而言,產品研發、產品裝配、產品銷售及其售后服務已不是單個企業掌握一兩個核心技術就可以獨立承擔的任務。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尋求通過合作的方式整合科技信息資源優勢,使自身的資源得到最大利用,其科技信息服務需求得到最大滿足。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組織是在一定區域內由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門和高校圖書館服務機構等要素參與,旨在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和整體競爭優勢、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機整體。〔1〕目前,國外許多國家都建立了數量眾多、規模不同的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組織。在國外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管理較成功模式有美國硅谷,其科技信息服務網絡有五個基本主體:大學、企業、政府、研究機構及中介機構,建立以地區創新網絡為基礎的區域產業體系。〔2〕到目前為止,我國也相繼組建了多個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組織。首先北京中關村設立的“企業呼叫中心”是海淀區政府為全區服務企業對象建立的統一信息服務平臺。其次是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其科技信息服務體系主要依托大企業建立及完善公共技術平臺,實現省內外公共技術平臺互動式發展。〔3〕本文嘗試將生命周期理論引入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風險管理研究,結合協同學理論對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的風險發展階段內部序參量進行科學識別,有助于認識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發展階段及其內部風險特征,為區域科技信息服務框架下風險管理以及其政策工具的選擇提供依據。
生命周期理論由卡曼(A.K.Karman)于1966年首先提出。〔4〕生命周期的概念應用很廣泛,特別是在政治、經濟、技術等領域經常出現。而對于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組織而言,因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各種沖突和風險,包括金融風險、市場風險、能力風險、協作風險和投資風險等。〔5〕產生上述風險的原因主要是各成員企業發展目標、管理水平和組織文化以及經費的差異,同時也包括信息不對稱和信息溝通障礙等因素。而從協同學角度看,主宰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演化過程的關鍵因素是共同利益、技術平臺融合、管理融合和文化融合,即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的序參量,這四個序參量反映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行為的宏觀變量,主宰著區域科技信息服務協同風險管理的演化和發展。〔6〕而組建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的目的是實現科技信息資源整合、達到優勢互補。但在這一共同目標之下,由于各組織成員分屬于不同的部門,存在不同的行業壁壘,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組織根據自身條件和發展需要制定不同發展方向,這就可能出現系統成員個體目標與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發展目標不一致的沖突。〔7〕由于各個序參量在不同時期表現的強度不一樣,這些序參量的相互作用促使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生成、發展、運作、成熟和衰退。結合生命周期和協同學理論,我們把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風險管理的生命周期劃分為生成期風險、發展期風險、運作期風險、成熟期風險和衰退期風險五個階段,各個階段相連組成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生命周期的全過程,組成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8〕當然,五個階段之后并不代表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組織的結束。相反,該生命周期的運行將可能為新的更完善的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模式提供經驗。
生成期是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生命周期的開端,在此階段區域內科技企業在信息服務空間上自發集聚,科技企業為獲取競爭優勢,已經產生科技信息服務的需要。在生成期,需要加強政府對科技信息資源轉移的重視程度和對企業之間知識轉移信任程度的調諧。〔9〕此階段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生成期風險重點體現在科技信息服務市場機遇的識別風險和技術銜接風險。對于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生成期序參量而言,共同利益這一序參量處于核心位置,即有效提升區域科技信息服務企業對象的核心技術能力是其共同利益的根本。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組織各方必須達成科技信息服務需求目標的一致,在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共同利益的主導下,發揮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共同利益、技術平臺、文化和管理這四個方面的融合力量才可能使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安全度過生成期。
發展期是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的初期發展階段,該階段主要工作是確定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的發展目標、組織模式的選擇。該階段中,技術平臺融合性成為區域科技信息服務企業對象關注焦點,增強技術核心競爭力成為企業成員最關心的問題。而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組織成員之間由于初次合作,彼此可能缺乏了解。因此,發展期階段最大風險是組織成員之間的信任風險。除了信任風險外,發展期風險還重點體現在組織風險。此時期區域科技信息服務氛圍尚未形成,隨著文化融合和管理融合的逐步展開,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的組織結構與企業或者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組織成員間不同的管理模式相互碰撞越來越多。而安全度過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發展期需要四個序參量共同作用,當不同科技信息服務企業對象經營風格和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發生碰撞時,需要尋求協同才能有效推動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的持續發展。
運作期是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在此階段,區域科技信息服務主體功能不斷完善,科技信息服務合作日益頻繁,是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組織發展與運作的關鍵時期。在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運作期,共同利益融合、技術平臺融合、文化融合和管理融合這四個序參量將基本平衡。此時,各企業與政府、高校、圖書館、中介機構等開始合作與共享。在運行期階段,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組織已經建立發展目標和區域科技信息服務契約,對相關組織成員的權利與義務有了明確界定。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運作期風險重點體現為溝通風險和時間風險。由于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組織成員之間溝通的積極性不足,可能直接導致區域科技信息服務任務的時間進程延誤,最終造成錯失科技信息服務的市場機遇。
在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的成熟階段,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的共同利益、技術平臺的融合、文化融合與管理融合這四個序參量呈現最佳平衡狀態。在此期間,區域科技信息服務政策等軟環境良好,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中企業、政府、高校、圖書館和中介服務機構等要素實現技術平臺融合,促使區域科技信息服務企業對象的核心技術能力不斷提升。區域科技信息服務風險管理能力達到協同,實現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風險管理成本降低和風險管理效率提高。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成熟期風險重點體現為質量風險和信息系統接口風險。隨著區域科技信息服務合作關系的逐步穩定,各個企業可能沒有動力尋求新的共同利益點。而相關科技信息服務提供機構則安于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現狀,此時可能出現忽視科技信息服務質量管理的現象,這將直接給區域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帶來負面影響。與此同時,區域科技信息服務資源建設系統需要提高自身的健壯性,建立數據備份系統、病毒防范系統、安全認證系統、安全防御系統,保證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資源信息不被非法入侵、修改、使用等。
在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衰退期,區域科技信息服務企業對象迷失了“共同利益”這一序參量的目標,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內部出現許多問題。技術平臺融合性也受到挑戰,區域科技信息服務企業對象在技術創新過程中都希望各自為政,這嚴重妨礙了區域科技信息服務技術平臺相互融合。在該階段的主要風險體現在投入資本收回風險和戰略柔性喪失風險,由于區域科技信息服務成員內部在各階段對資金成本管理的輕視使得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的研發、營銷等成本超出預計資金成本,導致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的成員資金被套牢。與此同時,由于區域科技信息服務衰退期間各企業以自身利益為重,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相應的文化融合和管理融合也受到挑戰。隨著區域科技信息服務成員對其自身核心科技信息服務能力的重視程度降低,導致其出現戰略柔性喪失風險。
針對區域科技信息服務協同風險管理不同階段的主要風險防范,依據生命周期理論,構建區域科技信息服務協同風險管理的生命周期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區域科技信息服務協同風險管理模型
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區域科技信息服務各生命周期階段的風險,從圖1可以看出:在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風險管理生命周期某一個階段,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的共同利益、技術平臺的融合、文化融合與管理融合這四個序參量中有一個或幾個序參量起主導作用。在這里,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組織可以引導序參量的動態發展,以便使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持續發展。例如:針對區域科技信息服務質量風險防范,建議設立區域科技信息服務內部統一質量標準,監督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成員加強質量管理,出現科技信息服務質量問題迅速剖析相應的原因并及時糾正。通過圖1模型,可以看到,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成員之間的重要紐帶是“共同利益”這一序參量,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內各成員應在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生命周期風險管理的各階段努力探索如何能夠給各方帶來更多利益。特別是針對投入資本收回風險,建議通過合同明確由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組織成員共同分擔無法有效收回的科技信息服務資源成本,科技信息服務資源的投入盡量與區域科技信息服務企業對象的科技信息資源需求相匹配等。〔10〕
文章基于生命周期視角將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風險管理劃分為五個階段,是為了更清晰地分析區域科技信息服務各階段的風險特征。如何構建科學的風險管理協同機制對防范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中的各種風險具有重要作用,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組織應通過共同利益融合、技術平臺融合、文化融合、管理融合這四個序參量的協調發展有效推動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的良性發展。由于受到地區與政策環境影響,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風險管理的生命周期演化可能呈現地域性特點。因此,在實踐中對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系統風險管理特征的分析應與實際情況相結合。而高校圖書館作為區域科技信息服務組織成員之一,也應努力加強自身科技文獻信息資源保障性建設,力爭為區域科技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1.張屹.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區域創新系統中地方政府職能分析.經營管理者,2013(4):78
2.王德祿,趙慕蘭.硅谷的產學研合作.中國高新區,2009(8):77-79
3.滕堂偉.國家高新區轉型發展新路徑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2):1-6
4.生命周期理論.MBA智庫百科.〔2013-11-05〕.http://wiki.mbalib.com/wiki/%E7%94%9F%E5%91%BD%E5%91%A8%E6%9C%9F%E7%90%86%E8%AE%BA
5.姜旺,魏曉平.基于AHP法的虛擬企業風險評價實證分析.工業技術經濟,2007(9):63-67
6.桂萍.企業集成創新的實現機制研究.價值工程,2008(7):60-62
7.鐘海歐,趙靜.基于生命周期的產學研聯盟知識轉移模式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3(4):199-202
8.曹杰.信息化環境中的動態聯盟過程管理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45-146
9.姚嘯華,王影潔,程剛.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虛擬企業知識管理能力構成與演化研究.情報理論與實踐,2013(4):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