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細節決定成敗,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所以在工作中要注重細節,留心細節。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往往在一些細枝末節上下工夫,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時甚至決定著教育的成敗。
關鍵詞:班級管理;細節;觀察
一、學會觀察,用行動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1.觀察孩子、讀懂孩子的眼睛
觀察是一個人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是智力活動的基礎,是完成學習任務的必備能力。沒有敏銳的觀察力,就談不上聰明,更談不上成才。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學生的眼睛向我們傳遞了渴望、疑惑、贊許……讀懂他們的眼神及時調整自己的言行,讓老師在教育教學中更加自如,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觀察孩子,了解孩子,就一定要讀懂孩子的眼神,讀懂孩子的心靈。而有了心靈互通的交流,你也就更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和愛戴。
2.在細節中成長,以身作則
要讓學生學會觀察,教師必須先自己感動自己,引起孩子的注意。作為教師,當我每一次用粉筆寫字時,如果粉筆頭掉了,我會慢慢地蹲下身子,輕輕地撿起來。有時擦完鋼筆頭的紙屑,我也會小心地把它裝到自己的口袋里。每次進教室,發現教室門口鋪著的毯子擺放斜,我就會有意地把它擺整齊,這樣便會引起學生的注意,慢慢的教室里的廢紙沒有了,漸漸的,孩子們知道了細節在哪里?此時一名學生撿起一片廢紙裝進了自己的口袋。同時,做班主任的要眼中有班級、有學生,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學生的身體狀況、情緒,學生對班級是否關心,班風是否良好……要促使學生健康成長就要在這些小節上下工夫。比如,我對班上學生的發型、服飾都有嚴格要求,決不去違反學校制定的《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二、審視今天,看待明天,建立良好的趨向溝通
1.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的你,今天你進步了嗎?今天的你,明天你準備好了嗎?明天的你,今天你有信心嗎?
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有信心!”昨天媽媽勞累了一天回家后又為你準備了豐盛的晚餐,從不說聲我累了;今天你穿著媽媽給你買的漂亮的衣服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她從沒說一聲舍不得;明天你的理想是什么呢,有的孩子哭了,都非常有信心地想說,我已經準備好了,做有用的人,各個都有信心成為一名挑戰者,瞧,平時最不愛發言的一個孩子,此時,他第一個想在國旗下講話,這就是孩子的自信!
2.有組織地開展反思活動
在對個別學生的教育中,我總是利用課余時間與他們談心,化解他們心中的隔閡,讓學生感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與愛,使他們愿意把自己的特長展示給老師看。每一次“班會”都是孩子們的表現會,每一次“讀書、讀報會”都是他們的交流會,每一次“隊會”都是一次零距離會,每一次“口語交際會”都是一次辯論會,這就是組織與活動。“家長會”中我嘗試讓幾個學生當主持人,介紹本班讀書活動的內容,孩子們主持的頭頭是道,家長們都聽得很認真,這就是孩子的信心,這就是有效的教育活動。
3.在交際中關注學生健康
在交際中和孩子學會談心,關注他們的健康,比如經常問問孩子們中午吃了什么飯,誰做的?走近孩子心靈,貼近孩子生活,平時多問問,多關心,不能總問學習情況。通過課下交流,會得到一些真實的話題,比如有學生提出:“有同學總愛亂發脾氣,怎么辦?”這樣我們作為老師便會了解一些真實情況,有助于管理好這個班級。
三、在細節管理中逐漸成長,在細節領悟中制定班規
1.班級常規從一日記錄開始,學會反思與進步
記錄的目的是給孩子管理的機會,記錄的目的就是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所以養成一日常規是多么重要。
今天的收獲寫在今天的日記里。在班級中制定《班級活動運行記載》,與每個學生的評比進行掛鉤,嚴格進行記錄,每周星期一進行反饋,并進行等級制的評比,在學期末進行獎勵。這樣,我嘗試做了一學期,學生開始關注自己的細節了,因為每天的活動細節都要在班級記錄上寫出來,所以,學生在做一件事時,會考慮我是不是應該做,這樣做,好嗎?
2.用孩子的慧眼來學會自我管理
在班里放手選舉一名“語文老師”,其實與語文班長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就是這一小小的細節,讓學生遵守了班級制定的規則,認真聽取這位“語文老師”的意見使班級管理上了一個臺階,盡管是高年級學生了,但孩子們仍然對班級文化是那么熱愛,我真覺得細節的體現是不可忽視的,他們對等級制的評比是那樣投入,這真是班上有了小老師的作用呀。
于是,當我發現這一細節寫進了《蘭州市城關區班主任管理辦法》時,便更明確了這一細節,它教會了我有思想地去制訂《班規》,營造有特點的班級文化。
對于一個敬業的老師來說,只有花大力氣把小事做好、做細,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高琪,張銳.班級量化管理必須明確的幾個問題[J].班主任之友,2004(04).
作者簡介:王曉斌,男,1980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職于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民勤街小學,研究方向:中小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