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在博客、QQ簽名中犀利精彩的語言,在現(xiàn)實的寫作中全然不見,究其原因是他們知道教師想看什么,不想看什么,教師被隔絕在信任和情感的鴻溝之外,“教與學”存在的代溝,若非教師十足的誠意,將難以橫越。教師如何啟動學生情感的“引擎”,如何訓練清晰、有趣的敘述能力,如何駕馭好閱讀與寫作的關(guān)系等等,一切好像就要有答案了。教師需做好批判、反思、推翻又重建的心理準備,正所謂不破不立,記敘文的教學能否自教材中得到啟發(fā)呢?
關(guān)鍵詞:新課程;高中語文;記敘文教學
高中語文課程改革在貴州推行了幾年,不過作為高中語文教學“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學改革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特別是耗費大量時間的記敘文教學現(xiàn)狀令人擔憂。
一、記敘文教學的教學現(xiàn)狀分析
現(xiàn)實中,學生對記敘文的寫作不太重視。大概來自兩個方面的原因:(1)初中階段“淡化文體”,教科書打破過去按文體編排的體例,而以主題編排,從而在理念上淡化了文體;(2)高考作文“文體不限”,這一點直接影響教師對記敘文教學的忽視。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沒有生動的故事和精彩的敘述功底,考場作文很難以記敘文取勝,而寫議論文則相對簡單,針對給定話題,發(fā)一通議論——往往都是些陳詞濫調(diào),再模式化地組接,一篇“現(xiàn)代八股”文章就完成了。筆者想,這大概就是考場作文雖然“文體不限”,但卻仍有九成以上考生選擇寫議論文的原因吧。而真正好的作文,是夾敘夾議的,文中一定有故事的娓娓道來,有思想閃耀的鋒芒。
其實,現(xiàn)行教材很重視記敘文的寫作訓練。比如,人教版的必修教材就精心安排了這樣一些訓練:
必修一: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寫人要凸顯個性,寫事要有波瀾。
必修三:學習議論中的記敘。
必修五:學習寫得深刻,學習寫得充實,學習寫得有文采,學習寫得新穎。
以上寫作訓練,都與記敘文寫作有關(guān)。只是我們對寫作教學的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地系統(tǒng)和深入。教學中,教師如何利用好教科書,結(jié)合學生實際,引導他們打開眼睛,發(fā)現(xiàn)生活,學會運用細節(jié)描寫,增強文章的故事性和生動性,寫出一篇有趣味的記敘文?怎么才能讓學生打開心扉,寫內(nèi)心的隱秘的情感?用什么技巧才能讓筆下的人物活靈活現(xiàn),富有生命力?怎樣講故事才能讓平淡的生活充滿一波三折的趣味?沒有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寫作理論的指導,憑著教學經(jīng)驗、知識經(jīng)驗指導學生寫作,教師真的是“在黑暗中摸索”。學生在博客、QQ簽名中犀利精彩的語言,在現(xiàn)實的寫作中全然不見,究其原因還是他們知道教師想看什么,不想看什么,可惜這種貓鼠游戲中“機智”的學生“敷衍”都“欠奉”,教師被隔絕在信任和情感的鴻門之外,“教與學”存在的代溝,若非教師十足的誠意,將難以橫越。當然這不單是作文教學中的問題,只是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表現(xiàn)得更為嚴重。
二、新課程指導下記敘文教學的思考
1.啟動學生情感的“引擎”
寫作首先源于人的心靈,源于一種言語生命意識的覺醒,所以學生的“言說欲、言說權(quán)”才是寫作的真正動力。
如何利用好語文閱讀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課堂閱讀中有“言說”的欲望?必修一第一單元(詩歌單元)的教學設計確定為“喚醒的情感”,在詩歌教學中通過誦讀、體悟、感知年輕人的豪情,失意時的迷惘、彷徨,傷別時的眷戀和不舍,對親人的懷念和感激。詩歌賞析達到“共情”,肯定每一個人的真心都應該被尊重,那么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就能夠真實細膩地呈現(xiàn)出來。作文訓練中,以“我想握住你的手”“那一年,我 ”等命題或半命題方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挖掘情感的源泉。有了被信任的言說語境,學生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就能被調(diào)動起來,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才能為寫作所用,才能寫出真正動人的個性的文章。另外,可以開展多樣語文活動,開放語文課堂,從教室走進生活,親近自然,與社會對話,引導他們?nèi)フ媲懈惺芎腕w驗真切的生活,用“大語文”觀去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和發(fā)掘?qū)懽鞯拿總€細節(jié)。
2.把閱讀教材當作記敘文教學的模板
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無論在宏觀計劃還是微觀具體操作層面,都要給予記敘文教學足夠的重視,讓閱讀教學成為作文教學的范例,把“讀和寫”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這樣的教學觀念更有利于語文課堂的時效性。
比如,在第三單元閱讀教學設計時,把重點放在《記念劉和珍君》中記敘文的敘述方式的多變和線索設置上,《小狗包弟》中情節(jié)安排、主題設計上;在教材的整合中,把第四單元新聞和報告文學(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似乎是被教材編者低估了的,新聞文體的特點可以通過單元知識得到概括),教學中筆者把其中的《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和《包身工》用做記敘類文本教學示例,預習設置了這樣的思考題:
(1)畫出記敘中的時間名詞、處所名詞,表達情感的詞眼,追蹤作者記敘的線索。
(2)畫出閱讀中你有疑問的地方,作旁批。這樣有了明確的閱讀指導,學生能找到前者按照空間線索來安排安排文章,后者按照時間線索安排文章。接下來就很自然地就會討論主要線索之外其他內(nèi)容又是怎樣融入文章的?在探討中,敘述的多種技巧就得到引出和思考。例如,什么是插敘,什么是倒敘,什么是補敘,學生就有了感性的認識。指導學生學會感悟生活,引導學生進行審美的觀察,在生活和閱讀中積累、篩選、整合寫作的材料。作文教學要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教給學生思考欣賞和創(chuàng)作的基本方法。
(3)延伸課外閱讀,優(yōu)化作文評價機制。
好的寫作來自于有了豐富的閱讀,思考、模仿、創(chuàng)作成為中學生寫作較為有效的途徑。教師如何做好課外延伸閱讀就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了。與教材匹配的對比性閱讀,例如,必修一《小狗包弟》的教學中提供陳小魯先生發(fā)表在鳳凰網(wǎng)的“文革致歉信”、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說《虐貓》和莫言《狼》,進行對比閱讀,讓學生看看在敘事安排、線索設計上的異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主題——社會需要反思,但反思什么,是人性本源的善與惡,還是在特殊時期表現(xiàn)出的人性的妥協(xié)和冷酷?在閱讀比較的探究中,在內(nèi)容和技巧上得到啟迪。
記敘文的教學是教師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教學過程中傳遞怎樣的教學知識是語文課堂的出發(fā)點,而這又基于如何用好教材和調(diào)動好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只有打通閱讀與寫作的“任督二脈”,才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高效能教學。我們的語文作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有待一個明確的答案,它如此奇妙地吸引著語文教師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奮不顧身地去一探究竟。
參考文獻:
[1]錢理群.錢理群語文教育新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5.
[2]李鎮(zhèn)西.聽李鎮(zhèn)西老師講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王榮生.語文教學內(nèi)容重構(gòu)[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09.
作者簡介:張艷,女,1976年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貴州省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