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體育學習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接受、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驗性學習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如何主動地、富有個性和活力地學習呢?我想應多倡導學生進行體驗性學習。體驗是一種心智活動。體驗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關注、欣賞、評價某一事件、人物、事實、思想。所謂“體驗性學習”就要求我們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讓學生通過情境性學習和實踐活動,學習者將體育知識和技能在個體身上活化,使其成為個人經驗的有機成分,成為自己的技能與情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互助合作、體驗情感交流、體驗成功、體驗快樂。“體驗”的過程并不等于“體驗教育”的過程,體驗的主體是學生,但是體驗教育的設計者是教師,因此,在學生親歷之前,教師應有一個啟動體驗教育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適當的動機,促使學生開始親歷或者選擇親歷的方式。
一、在示范中感受體驗
組織學生觀看體育比賽,不管是錄像,還是大小型現場觀看,體育運動給人展現的是一個絢麗多彩的藝術世界,它能使人們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及美的享受。運動員在體育比賽中表現出的高超藝術,是體育運動中美的體現,它像一幅幅流動的畫面,給人以美的享受,在觀看運動員的表演中獲得參與活動的情感體驗。
教師的動作示范是體育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直觀教學法。它是教師通過具體的動作示范,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所要學習的動作的表象,以了解所學動作的結構、要領的方法。體育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學習并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而小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需要直接的感性經驗作支持。因此,體育教學中正確的動作示范,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動作要領的效率,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教師準確優美的示范對于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于學生的學習技能有著參與體驗的直接感受。
二、在練習中深化體驗
有了親歷的基礎,學生會進入對身體練習的認識,就會產生真切實在的身體感受和心理感受,就會產生一系列情感起伏和波動,如果這種身體練習的內容和方法符合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需要,就能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積極的情感能驅動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身體練習中去,并進行深入的理解和體認。
每一種體育技能的形成都需通過反復練習,只有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才能深入理解動作的示范,從而不斷改進和提高動作的質量,逐漸消除動作的緊張、牽強,以及多余的或錯誤的因素。這一階段的特點使條件聯系處于分化階段,動作逐漸變得連貫、準確和輕快起來。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不斷地鉆研,掌握動作的內在聯系,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擲壘球,不僅要求會擲,而且要求擲好;不僅要求懂得擲壘球的一般技術要領,而且要懂得擺臂幅度、速度、出手角度,以及全身的有關部位的動作與提高擲壘球成績的內在聯系。在教學與訓練過程中,采用比較對照、分析、綜合的方法對于改進提高動作的質量有積極意義。例如,籃球動作中,對各種傳球、接球、運球、投籃的技術作對比;田徑運動中對急行跳高與急行跳遠的助跑技術作對比;在完整技術的教學與訓練中,通過動作各個部分、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的分析(例如,游泳的劃臂與打腿、呼吸的關系,幅度與速率的關系等)能使學生清晰了解動作與動作之間、局部動作與整體動作之間、動作的這一要素與另一要素之間的邏輯聯系,從而在練習過程中更自覺地掌握和完成動作。
三、在生活中提升體驗
體育課程教與學的過程是人類生命存續和生命活動的過程,也是促進個體自我生成、自我實現、自我完善的過程之一。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不僅要運用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強健個體健康的體魄,還要讓學生全面地參與、創造和享有社會生活,發展個性。因此,轉變體育教學觀念,教學內容走進生活,融入生活,從人的主體性和現實社會生活的真實狀況出發,嚴格遵循其規律,充分利用現實社會生活所創造的環境和條件,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培育,以不斷實現其全面發展,就顯得特別重要。
隨著教學手段的不斷改革與創新,狹小的體育場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要打開封閉的教學大門,突破狹小的教學空間,拓展教學環境,因地制宜地組織學生學習訓練。如,利用校園的建筑地形,做各種耐久跑;在我們學校的新校園有著400米塑膠跑道,住宿生堅持晨練;也可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向大自然,進行遠足、爬山、郊游等活動,給學生提供一個優美、自由的空間。只要組織得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更貼近生活,能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在自然環境中積極鍛煉。一改過去始終如一的教學環境,沖破封閉課堂模式的束縛,體現開放式教學特有的魅力,讓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轉變體育教學觀念,讓體育教學走進現實生活,與學生的個性特點、生活需要、社會化進程緊密聯系,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而且對于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之,體驗性學習的精髓是在體驗中發展,對學生來講體驗是從“知識”到“教養”的中介。擁有知識并不一定就擁有教養,只有當知識能夠滲透到結構之中,體現于日常的、細微的、不經意的行為之中時,知識才能轉化為教養。而這一轉化的必要中介就是豐富而且深刻的體驗。唯有體驗,才能提供學生主體發展的最佳途徑和手段;唯有體驗,才能實現多種發展潛能向現實發展轉化,發展只有在體驗中才能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1]毛振明,杜曉紅,于素梅.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05.
[2]滕子敬.正確認識與處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關系努力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中國學校體育,2012(7).
[3]于素梅.對學法指導內容準確性的思考.體育教學,2014(5).
作者簡介:姚丹,女,1979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于鎮江新區姚橋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體育一線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