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娟
摘 要:小學體育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但是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嚴重制約體育教學的有效進行。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遵循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體育教學效率。
關鍵詞:教學;問題;對策
一、傳統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思想老套
教育思想是人類對特有的教育活動現象的一種理解和認識,這種理解和認識常常以某種方式加以組織并表達出來,其主旨是對教育實踐產生影響。從一定程度上講,教學思想的科學與否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率。體育是一項對于學生理論知識、認知能力、實踐技能都有巨大指導意義的學科,教師的教學思想對于學生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但是在傳統的教學中,體育課堂的指導思想就是教師的教授,而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傳授內容的出發點是學生必須掌握課堂內容,不以學生學習興趣為導向,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興趣不足的問題。另外,在教學中多注重教法的應用,忽視學法的設計,缺乏對學生主動性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單調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自覺地進行學習。還有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學評價過于單調,只注重學生的最終成績,而不顧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表現,沒有對于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區別,刀切式的教學很難實現教學評價的公平性。
2.教學目標不明確
多年來,小學體育教學都是被當做一項“副科”進行教學規劃的,教學課時少、專業教師少、新教學理念難以實施是當前體育教學的現狀。同時,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很少會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培養,課堂上既有跳繩,又有羽毛球、乒乓球,課堂教學模式基本都是以“放羊”式進行,大多都是學生自由活動,不顧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就導致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很難學習到有用的知識,也影響了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
二、新時期體育教學對策分析
1.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技能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直接的影響意義,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教學素質,不斷地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以便能夠使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個班,學生之間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和智力發展是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需要不同教學手段與方法來培養和調動,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業務素養,創造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以便能夠使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狀況,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2.不斷豐富教學內容
民諺說“龍肉吃多了也會膩”,再好的東西經歷得多了也會感覺厭煩。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如此,如果長期學習一種技能,就會導致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特別是在小學時期,學生的興趣愛好廣泛,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到豐富多彩的體育課堂,以便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選擇,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綜合素質的提升。比如,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進行日常的體育學習鍛煉之外,還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體育歷史上的名人軼事,比如,“馬拉松”的來源、“奧林匹克”的歷史等等,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到體育的歷史,提升學生對于歷史的認知度。另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體育對于身體的好處,讓學生能夠自覺地進行體育知識的學習與鍛煉,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3.善于營造教學氛圍
俗話說“環境塑造人才”,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如此,小到一個班級的班風,大到整個學校的校風,學習氛圍對于學生的學習意識、學習認知有著深遠的影響意義。所以,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駕馭和調動學生的上課情緒,調動學生在體育課上的活動激情,同時又要注重知識的合理傳送。
4.合理地進行科學評價
筆者認為,教學評價(體育成績)不是對于學生進行“蓋棺定論”,而是對于學生的前段學習進行總結,同時也要為學生后期的學習進行指導。因此,體育教師應根據自己教學經驗和實際情況,采用多元教學評價體制,也要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引導學生明確后期的努力方向,豐富學生對體育知識的積累,讓學生自主樂意地投入到體育教學的學習中。
總而言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需要我們不斷地改進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模式,運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不斷地提升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王淑英.學校體育課程體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