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是人類最早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是一種能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會的綜合藝術形式。舞蹈教師作為美育活動的主體,對人才素質培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關鍵詞:教師;新課改理念;素質
在當今迅速發展的時代中,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人們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與其他學科相比,舞蹈作為美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塑造美、展示美、傳播美以及增進人們情感交流溝通方面,有其獨特的功能和優勢,它能夠強化人們的感知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舞蹈藝術教育作為組織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舞蹈教師自身的素質和修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舞蹈訓練是一項長期的艱苦訓練,要把人體自然形態轉化為藝術動作,基本功的教學是無可避免的。現在我國各中小學正陸續開展舞蹈社團課,去發展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因為傳統的舞蹈教育強調對學生技術方面的要求,嚴格要求學生腿踢多高、腰壓多軟,加強對學生身體的各韌帶、肌肉進行延展訓練,這種“強迫式”的舞蹈教學在普通中小學里,會導致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逐漸下降,甚至會逐漸消失,并為一種厭煩的情緒所代替。
以往我們中小學音樂課上舞蹈教育的目標意識只停留在每學期音樂課計劃中有唱歌、舞蹈及樂器的內容就行了。唱歌跳舞都是學生跟著教師簡單地唱跳,欣賞音樂活動中也都是教師枯燥講解,學生被動接受,打擊樂也都是單一的機械的訓練,舞蹈幾乎都沒有,忽略了學生的整體發展。
在“藝術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其他學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的今天,對我們舞蹈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以新課改標準為目標的舞蹈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人的藝德、文化素質、舞蹈文化素質,從而從整體上提高人的素質。
我認為,新課改下中小學舞蹈教師應具備以下專業素質:
一、教學理念上的改進
1.重視學生的整體發展
真正藝術教育的含義不是培養什么“家”,而應該是育人。舞蹈教育的首要任務,應該是為大多數的將來不是單純舞蹈家的孩子著想,幫助他們并使他們也能參與舞蹈活動、能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和有一定水平的舞蹈欣賞者,能從舞蹈中享受樂趣,增強能力,發展個性。同時,也為今后能從事舞蹈藝術的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2.注重學生的主動活動
現在新《綱要》中明確強調:中小學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領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作為舞蹈教師,應重視舞蹈課環境的創設,豐富舞蹈素材,使教學活動建立在為學生的終身著想,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思考方法,對舞蹈獨立的見解,發揮個性特點,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在展示表演活動過程中去探索、去發現,去提高舞蹈素質,增強舞蹈表現的能力,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3.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
在舞蹈活動中,教師應該充分地關注學生的能力。如,低年級的學生剛接觸舞蹈時,先讓他們自由地比劃動作,任意擺出各種造型,很快會發現舞蹈動作千變萬化,引起他們的興趣,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體驗舞蹈所帶來的樂趣。例如,在教低年級學生學習舞蹈《金孔雀,輕輕跳》時,在孩子回憶孔雀的樣子的基礎上,用舞蹈動作表現了孔雀鶴立,孔雀開屏,孔雀飲水等,讓學生學會從觀察到表現,從體驗到創造的過程……
二、知識結構上的深化
作為一名舞蹈教師應具備過硬的專業水平——正確的動作示范表演能力、組合的創編能力以外,其次,舞蹈教師的知識結構必須深化——知識涵養是舞蹈教師的素養之本。
中小學舞蹈教師不僅要傳授舞蹈知識,能創造性地調控多學科知識。教育學教授謝維和先生認為教師的專業知識包括三大類,即關于學生的知識,關于課程的知識,關于教學實踐的知識和技術。
我認為,中小學舞蹈教師應具備以下知識層面:
1.精深、扎實的專業知識
我們處在一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同時,隨著國際的廣泛交流與合作,舞蹈領域也勢必體現為多元化框架。同時還要意識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勢必會引起諸如傳統與現代、外來與本土等不同舞蹈文化之間的碰撞與沖突,由此引發的新思潮、新觀念,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運用自身的文化眼光和素養,引導學生從中獲取有用的滋養。
2.當代社會綜合基本知識
舞蹈學科是在橫跨學科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很自然地就與音樂、舞臺表演、舞美、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等學科聯系到了一起。因此,舞蹈課不是一門單一的課程,而是一門綜合的學科。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要真正地認識事物,就必須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系,作為舞蹈教師只有具備深厚豐富的文化知識,才能把舞蹈課講得形象、透徹、生動,從而激發引導學生對舞蹈作品進行全面深入的學習。
3.必須掌握現代教育心理學
舞蹈教師從事的是舞蹈教育工作,因此,只有掌握舞蹈教學的規律,并根據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生的心理特征去組織教學,才能使舞蹈教學科學化,才能少走彎路,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從而提高舞蹈教學的質量。
4.要實施因材施教和學以致用的策略
“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著不同了。自擔任中學舞蹈社團工作5年以來,在舞蹈課的教學工作中,我認為作為舞蹈老師不能操之過急,一定要循序漸進地講解清楚動作的要求和要領,制訂有效的練習步驟。
例如,在教授舞蹈時,首先讓學生熟悉音樂節奏,隨后是動作練習,最后才是情緒表達。對于那些剛開始接觸舞蹈的初中生,接受能力比較慢,所以作為老師,語言要生動、形象,不能過于嚴厲,過于生硬,反之學生易產生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作為老師,要不斷鼓勵他們、啟發她們,讓她們對舞蹈產生興趣。那么,“舞蹈教師應當掌握專業知識及綜合知識,必須在知識結構上有所深化”,這一點在教學中體現得更加明顯。如,在教授學生學習維吾爾族舞蹈時,首先我要向學生介紹有關新疆地區的相關知識常識,風土人情等,讓學生了解新疆舞蹈的來源及要領。例如,新疆雪蓮花,那么維族舞蹈的基本手型就來自于此——蓮花手。
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新的時期,在我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形勢、新的舞蹈教育現狀、新的教育理念,都迫使我們廣大舞蹈教育者應具備舞蹈教育者的全面素質。未來的社會對舞蹈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舞蹈教師不僅是舞蹈知識的傳播者,也是舞蹈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參與者。因此,舞蹈教師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前提。
參考文獻:
[1]呂藝生.舞蹈教育學.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04.
[2]耿問俠,蘇國安.教師的專業素質.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08.
作者簡介:楊尚珊,女,1986年10月出生,本科,現就職于南京秦淮外國語學校,高效音樂課堂的實踐研究。endprint